“長十一”首任總指揮楊毅強:中國商業航天將進入3.0時代


“中國商業航天已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已由基礎制造、產品研發的1.0時代進入應用牽引、市場主導的2.0時代,並將在10年內追上美國的發展水平。”“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楊毅強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道。

楊毅強現任中科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不久前,中國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的成功首飛讓參與其研制的公司中科宇航“浮出水面”,而楊毅強作為中科宇航創始人的另一身份遂為眾人熟知。

日前,多款手機搭載衛星通信技術的消息引起人們對衛星軌道等太空資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探討。其實,全球在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早已展開。9月9日,美國副總統哈裡斯便在美國國傢太空委員會大會上呼籲,相關機構需在6個月內提交規范新興商業航天活動的提案,以保持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絕對優勢。

隻有中國和美國

環球時報:從全球商業航天的發展水平來看,中國商業航天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如何?

楊毅強:在商業航天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航天商業化,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時,該產業在美國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中國商業航天雖起步較晚,但在政策扶持、資本加持和市場需求牽引下,發展態勢風起雲湧,如火如荼。2015年是中國航天商業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天的註冊企業已逾370傢。過去7年間,在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領域均已出現頭部企業,已形成國傢隊與民營派互補的格局,發射次數、發射載荷質量和在軌衛星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國的商業航天已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並有望在5年內進入3.0時代,期間,我們需要將火箭運力提升至5噸到14噸、建設全球性衛星星座、實現火箭可回收並降低成本。另有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09%,這與中國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和人才造血機制,以及國傢的扶持有關。但從商業航天的經濟規模和整體企業估值來看,體量還相對較小,真正靠火箭和衛星盈利的企業較少,目前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整體仍處於“積累”階段。

環球時報: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天賽道吸引資本“蜂擁而入”,目前,哪些領域是商業航天的投資熱點?

楊毅強:投資熱點還是火箭和衛星。但其實,火箭和衛星相關的企業數量已足夠多,且頭部企業已經顯現,資本的不斷湧入反而會造成這些企業的內耗,所以我建議,資本方可以將焦點更多地放在上遊的供應鏈(如發動機、元器件等)和下遊的衛星應用(如導航、遙感等)上。因為,沒有優秀的供應鏈產品就不會有好的系統集成產品。

2025年中國有望開啟太空旅行,票價200萬—300萬元

環球時報: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此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藍色起源等推出的太空旅行計劃引發全球關註,那麼中國發展太空旅遊的時機是否已成熟?

楊毅強:最遲到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商業航天的“春天”可依據以下標志來判斷:第一,衛星星座大規模組建,運載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階段,實現低成本大型液體火箭回收和復用;第二,獨屬於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如太空旅遊,得以實現;第三,導航定位、導航增強、低軌互聯網及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星座等能為大眾和企業提供服務。

具體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進入空間站,這對遊客的身體、心理素質等有嚴格要求;第二種是以維珍銀河的“白色騎士”為代表的通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遊客帶入太空,但該模式舒適感和安全性較差;第三種就是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的亞軌道旅行,適合大部分人群。隨著商業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20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

環球時報:請解析中國商業航天的“變現”路徑和底層邏輯,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都面臨哪些發展機遇與壁壘?

楊毅強:中國航天商業化需雙輪驅動——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航天的商業化方向並不復雜,如商業火箭本質上就是運載工具,未來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按公斤收費,並發展廣告命名、文旅等延伸服務;而衛星的商業化路徑則是提供穩定、精確的數據,如衛星導航,以及遙感衛星與環境監測、城鄉規劃等的結合。我認為,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關鍵不是火箭或衛星,而是應用。越接近普通民眾和終端用戶的業務收益越高,我們要讓商業航天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中。

對商業航天企業來說,目前在輿論層面的不良傾向是企業動輒宣稱要做中國“馬斯克”,希望以故事獲得市場和資本青睞,但可靠的產品才是發展基石。其次,傳統航天重發射但輕服務,相關企業應強化服務意識,形成“火箭要為衛星服務,衛星要為應用服務”的理念。此外,企業還應避免“跑馬圈地”,而要搭建公共實驗平臺,盤活各自資產。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未來商業航天會向全球化演進,中國相關企業還應增強對國際市場的敏感度,擔負起引領國際行業標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並“走出去”的重任。

商業航天投入產出比:1∶20?

環球時報:從“長十一”總指揮到商業航天創業者,如何看待身份的轉變?

楊毅強:轉型總伴隨著陣痛。創業後,我們似乎可以“放飛自我”,但所有的平臺,包括研發體系等都需重新搭建。其次,作為商業航天從業者,我們需遵從商業規則和邏輯,除考慮怎麼做項目外,更要創造從國傢到社會層面,特別是市場認同的產品和商業模式。

環球時報:隨著太空旅遊、太空資源利用等的全面開拓,商業航天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毅強:這個問題可以從“傳統”和“新態”兩個層面來分析。傳統概念上,諸多研究報告都對商業航天的投入產出比做過分析,美國也有“商業航天投入1美元,將獲得7倍、10倍,甚至20倍回報”的說法。但該說法多指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這類項目可將大型火箭、衛星等研制過程中形成的成果轉化為國民經濟所用,比如中國北鬥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的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另一方面,商業航天技術的進步也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這些科技將落地轉化到消費級的應用場景中,比如訂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的全球用戶已超45萬;再比如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國大物流建設等,這些技術信息化讓人類社會經濟的運轉更高效;此外,遙感技術、導航增強、無人技術等不僅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助推器。


相關推薦

2023-04-28

未來升級。在日前的中國航天日活動上,中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空間站未來的發展空間,提到我國空間站預留機、電、熱等擴展接口,規劃多功能擴展艙停泊於核心艙前向對接口。未來它最大可擴展為180噸級六艙組合體

2022-07-22

條不紊地進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問天實驗艙任務副總指揮 楊彥波:從今天的合練情況來看,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後續我們將按計劃實施問天實驗艙的發射任務,控制問天實驗艙與咱們空間站組合體進行對接。問天實驗艙

2023-05-29

5 月 29 日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總指揮部決定,將於北京時間 5 月 30 日 9 時 31 分發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成的飛行乘組將執行此次任務,景海鵬擔任指令長。這是

2023-08-31

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項目總指揮。據公開信息顯示,王海峰博士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歷史上首位華人主席、ACL亞太分會創始

2024-04-01

星艦”重型火箭把貨物在30分鐘內運往世界各地的計劃。中國商業航天雖然起步略晚,但進展較快。2015年是中國民營航天元年,國傢發改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等三部委聯合下發《國傢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

2023-04-04

,這些替代技術的有效專利數量為9862件,在過去十年增長十一倍。如果把這些擁有有效專利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按照國傢排名,中國以5486件專利居首位,占專利總量的50%以上。日本在2015年之前一直排名第一,現在以1192件專利位

2023-04-23

日前,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發佈三款為商業航天量身定做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分別為YF-102、YF-102V、YF-209液氧甲烷發動機。其中,YF-102發動機是航天六院研制的我國首臺開式循環、可重復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部分核心組件采用3D打

2022-06-28

體和公眾正式見面。據航天員大隊大隊長、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景海鵬介紹,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後,相繼完成瞭隔離恢復、療養恢復階段各項工作,已全面轉入恢復觀察階段。目前,航天員身心狀態良好,各項醫學檢查

2024-11-11

嚴重影響,海南文昌遭受重大災害。面對這一挑戰,任務總指揮部迅速作出決策,對天舟八號任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目前確定將於11月中旬在文昌發射場擇機實施發射,以確保任務的順利進行。

2024-04-13

amp;amp;quot;美國將輸掉"。美國太空部隊太空作戰總指揮 B. Chance Saltzman 將軍談到,軍方需要與 SpaceX、ULA 和 Blue Origin(最終)等商業太空部門建立合作夥伴關系,以開發新的天基技術。薩爾茨曼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舉行

2022-09-07

9月7日消息,鈦媒體App獲悉,中國衛星互聯網領域獨角獸企業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航天”)今天宣佈完成新一輪(B2輪)融資,投後估值約110億元人民幣。銀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文 |

2024-06-14

工程院官網發文,1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首任總師王永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王永志,航天技術專傢,主要從事航天技術、火箭技術研究。1932年11月出生於遼寧昌圖縣。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

2022-07-24

今天下午14時22分,中國低軌發射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B再次拔地而起,將重量超過23噸(含1.55噸推進劑)的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送入軌道,創造中國低軌發射重量和單體航天器重量記錄。問天艙的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

2023-01-06

23年自動駕駛行業趨勢的十大新預測。張凱認為,到2025年中國高階輔助駕駛搭載率將達到70%。在汽車新消費領域,中國汽車市場增換購消費比例將達到60%,智能駕駛功能成為必選因素,中國無人配送商業化場景迎來全面爆發。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