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掀起一股“悼念潮”——被悼念對象是昔日全球最大中文互聯網社區天涯社區。不少網友發現,天涯社區網站和App已無法打開。盡管天涯社區官方4月1日曾發佈公告稱,近期將進行技術升級和數據重構,在此期間平臺將無法訪問,但一“停更”就是近1個月,加上公司累計已被執行超1.39億元、創始人身上背負數十條限制消費令等消息,都讓不少人下意識地認為,天涯社區恐怕已經走到窮途末路。
在微信公眾號都被視作“古典自媒體”的今天,身為中國互聯網最早最大BBS論壇的天涯社區,不啻為“化石”級的存在。它能活到今日,已是勉力支撐的結果。其實早在去年11月下旬,因論壇無法發帖,“天涯論壇關停”的消息就曾沖上熱搜。之後天涯社區官方予以否認,稱板塊凍結是由於發生網絡故障。可那時的天涯社區,所能做的無非是在殘喘中強行續命。
天涯社區能讓國內最早一批網民開啟“憶當年”模式:他們會懷念在天涯社區上看那些文人方傢網上論劍的日子;會懷念在天涯社區上追更《明朝那些事兒》《鬼吹燈》《滾蛋吧,腫瘤君》《東北黑道往事》的時光;沉睡多年的昔日在論壇“灌水”“掃樓”的記憶也回來。生於1999年的天涯社區,確實承載許多70後80後網民的青春記憶,完成對他們的互聯網啟蒙,它產出大批意見領袖、捧紅不少網絡紅人,有些版主跟活躍網友因為“趣緣”形成的關系紐帶至今猶在。
高質量用戶群、高品質內容、高頻互動,造就“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景象,也成就天涯社區當年的輝煌。風光之時,天涯社區在2004年12月曾被評為“中國10大最具投資價值BBS社區”榜首,憑著巨大影響力,天涯還喊出“全民話題,天涯制造”的口號——這並非吹噓,那些年,國內外許多熱門事件、熱點名詞都是從天涯論壇發酵而成的。
可即便是跟馬雲創辦阿裡巴巴、李彥宏創立百度同年,即便是當年曾拿到一手好牌,天涯社區跟BAT這些後來躍居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的互聯網企業發展軌跡截然不同。無論是內部決策、時代變遷還是社區的局限性,都讓天涯社區難逃“興於Web1.0時代,衰於Web2.0時代”的命運,它的輝煌過往也隻留在PC互聯網時代。
憑著濃厚的社區生態與包容氛圍,天涯社區曾成為大批初代網民的聚集地。但它能在中文互聯網網民整體不到7950萬人的2003年取得2000萬左右的日訪問量,跟當時內容社區類產品極度匱乏不無關系。
等到後來,從百度貼吧、新浪博客、QQ空間、校內網等BBS平臺出現,到微博、微信等強交互產品問世,再到抖音快手視頻號興起,人們的內容生產陣地與消費形勢都在躍遷。可以說,天涯還沒來得及正面迎擊百度貼吧,就遇上“雙微”,剛要跟“雙微”掰手腕,短視頻又蠶食它的地盤。
此過程中,天涯社區也一再失去商業變現機遇窗口。雖然曾被包括IDG資本、清科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看中,被Google直接認購,被新浪搜狐有意收購,但天涯社區從頭到尾都沒找到可持續、能做大的商業飛輪。
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天涯社區也後知後覺,它依舊保持著大而臃腫的綜合社區模式,而未圍繞移動互聯網特點進行深度創新,導致內容做得不精也不專。到頭來,它的各個子版塊基本上都有更專業的移動端APP在做:新聞娛樂子版塊,被微博拿走;股市論談子版塊,被雪球拿走;職場天地子版塊,被Boss直聘拿走;跳蚤市場子版塊,被閑魚拿走;音樂交友子版塊,被陌陌和映客拿走;女性興趣愛好子版塊,被小紅書拿走……它卻停留在PC階段,就連界面設計和交互,起初也是PC時代的。創始人邢明就說過,“從PC轉到移動互聯網,我們是不成功的”。
更何況,內容社區在變現上本就有著天然瓶頸。社區經常困在調性稀釋和流量受限的沖突中:要放低進入門檻,擴大用戶規模,就必然導致社區氛圍變得稀薄;要保持社區調性,避免老粉流失,就得承受用戶規模無法做大的代價。
這些年來,內容社區能做成參天大樹的極少,B站和小紅書因為背靠著短視頻、消費業務成為唯二做出規模來的企業;知乎、豆瓣都面臨商業化難題,更別說人人網、飯否這些。曾與天涯並稱為“BBS雙子星”的貓撲,2021年4月就關站。小米和抖音等都在做社區,但那隻是為龐大商業生態固粉或引流。
從互聯網代際演化角度講,天涯社區已經是上上個時代的產物。很多人重拾那句“一個時代結束”之時,天涯社區所站立的PC互聯網時代早就結束。在短視頻與直播成為“國民總時間”最強競爭者、Web3.0跟ChatGPT掀起熱潮的當下,天涯社區的衰落隻是必然——它的存在,除呈現中國互聯網內容社區發展歷史的久遠以及勾起70後80後懷舊的情結,已很難再找到更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