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通過以舊換新計劃回收顧客交來的舊iPhone和其他產品時,一再宣傳其綠色環保的理念。通過回收客戶的舊設備,蘋果能夠拆解硬件,並有可能在未來的產品中重新使用某些材料。然而,蘋果公司的回收計劃受到抨擊,在一項關於環保工作的調查中,員工偷竊和毀壞工作中的iPhone被列為大問題。
彭博社的一份調查供應鏈和相關訴訟的報告稱,回收工作並非一切順利。由於蘋果公司的嚴格標準,回收公司一直受到監控,以盡量減少產品失竊的機會。
回收一切,無一例外
從理論上講,回收計劃非常簡單易懂。客戶將舊 iPhone 交給蘋果公司,然後蘋果公司將其交給電子垃圾處理商進行拆解。拆下電池和其他一些部件後,剩下的部件會被放入碎紙機中,使其全部變成碎片。
在多倫多附近的 GEEP Canada Inc.等工廠,這一過程也是在嚴密監視和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大門緊鎖,金屬探測器和監控攝像頭監視著員工的一舉一動。
除蘋果公司著名的保密文化外,監控的部分原因是為確保回收公司遵守合同。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防止員工將設備偷偷帶出大門。
這些看似可用且未損壞的 iPhone 和iPad對一些員工來說是一種誘惑,這促使公司調查人員對 GEEP 的運營進行突擊審計。
蘋果公司發現文書工作中的不一致之處,還發現兩箱完好無損的Apple Watch設備,它們被藏在遠離攝像頭的地方。最終,蘋果指控 GEEP 沒有回收至少 99975 件物品,其中包括在中國重新激活而不是銷毀的 iPhone。
2020 年,GEEP 被蘋果公司以違約為由起訴,要求賠償 2260 萬美元,因為蘋果公司指控員工"精心策劃一個計劃",向灰色市場轉售硬件。雖然 GEEP 承認存在這些問題,但它將這些事件歸咎於"無賴員工"。
然而,四年過去,此案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動議,有可能在幾個月內自動撤銷。
這起案件的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盜竊的數量,而且觀察傢們顯然對蘋果公司強迫回收合作夥伴銷毀成千上萬部本可輕松翻新的 iPhone 感到驚訝。雖然 GEEP 是這篇調查文章的主要例子,但其他回收合作夥伴也面臨著類似的壓力,蘋果公司要求他們確保所有進門的東西都是回收的,即使它們看起來很原始。
長期審查
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蘋果公司對回收商銷毀設備的要求極為苛刻。這是一個企業願意面對的問題,因為它可以吸引更多的電子垃圾客戶。
從 2014 年蘋果公司成為 GEEP 的客戶開始,數以千計的產品運抵 GEEP 的工廠進行銷毀。GEEP 的 Apple Cage 需要安裝金屬探測器,以防止隱藏在員工衣服內的組件流出。
雖然蘋果公司規定設備必須在到貨後 45 天內銷毀,並有代表經常監督貨物的到貨和處理情況,但物品丟失仍然很容易。一位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托盤被搬來搬去,標簽也貼錯,但還不至於引起人們的質疑。
偷竊行為包括會計和物流伎倆,包括重新分類貨物和篡改記錄。其他回收商面臨蘋果公司類似的審查和調查,也采用類似的技術。有時,還會使用技術含量更低的方法。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工程師在輪班時利用鋼制推車上的飲水機。該工程師在手推車離開鐵籠前,將 iPhone 貼在手推車底部,而警衛則認為是手推車的鋼板導致金屬探測器爆炸。
粉碎效果不佳,但很有必要
蘋果公司專註於將舊設備粉碎成碎片並不一定是處理舊智能手機的最佳方式。熔煉固然可以將使用過的材料送回供應鏈,但這比仔細拆解和重復使用部件更能增加每臺設備的碳足跡。
如果蘋果允許更多的回收硬件被翻新和轉售,碳排放問題就會更小。這樣做不需要大規模生產所產生的大量碳足跡,總體上更清潔。
不過,粉碎處理確實為蘋果公司帶來不少好處。首先,任何含有用戶數據的芯片都會被銷毀,從而保護前客戶的信息不被泄露。
該工藝還能防止攝像頭模塊和芯片等組件被重復使用,從而生產出"縫合怪"設備。
蘋果公司此前曾在中國處理過大規模的 iPhone維修欺詐事件,涉及竊賊從商店購買 iPhone,拿走部件並用破損或假冒的版本進行替換,然後將 iPhone 退回去更換。
自動化還不夠完善
解決回收問題的一個辦法是將人類從等式中剔除,但報告指出,蘋果公司的嘗試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回收機器人 Liam 隻能處理一種型號的 iPhone,而且據說處理得很糟糕,以至於清潔器被用於媒體演示。
盡管Daisy 的後繼者在拆解設備時更具破壞性,但它卻更加成功。它每小時能處理多達 200 臺設備,並能處理 15 種型號的 iPhone,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盡管有改進,而且還有兩個 Daisy 機器人存在,但結果並沒有達到營銷導向的預期。據認為,蘋果公司的自動化工作每年僅能處理 120 萬部 iPhone,約等於該公司兩天的銷售量。
顯然,雖然利亞姆和黛西並沒有偷竊 iPhone 的傾向,他們應該摧毀的是 iPhone,但很多工作仍然需要人類來做。
員工偷竊可能被銷毀的 iPhone 的誘惑,以及蘋果公司對他們工作的嚴密監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