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一則“美國芯片巨頭一夜暴跌近14%”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1.3億。市值近1000億美元的美國芯片公司AMD,10月6日發佈一份極其糟糕的初步財報,嚇壞美股市場。
(圖片來源:The Verge)
AMD預計,三季度營收約為56億美元,比此前給出的、已經趨於低迷的營收展望中間值(67億)還要低11億美元,毛利率也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PC市場明顯走弱,處理器出貨量減少。消息公佈後,美股(10月7日)芯片股遭重挫,AMD股價一夜跌13.9%,市值蒸發151.8億美元(約合966.13億元人民幣),年內累計跌幅近60%。
無獨有偶。三星電子10月初公佈的三季度業績顯示,營業利潤同比減少31.7%,是近三年來首次出現利潤同比下滑。此外,美光、鎧俠、SK海力士已經宣佈大幅縮減明年資本支出。
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蔓延到科技與芯片產業,從AMD到三星,從美光到SK海力士,海外芯片巨頭已經迎來一個凜冽的“寒冬”。半導體行業或要和景氣周期說再見。
消費需求下滑,上遊芯片廠商面臨量價齊跌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PC、手機出貨量均出現大幅下滑。
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約為7200萬臺,同比下滑12.6%,錄得近九年來最大跌幅。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則顯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至2.87億部,是疫情爆發以來,2020 年第二季度後的季度最低點。
需求端傳到到上遊存儲領域,出現高額庫存和價格下跌形勢。集邦咨詢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用於個人電腦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產品價格同比下跌13%-20%,用於服務器、手機、顯卡的DRAM產品價格同比下跌10%-15%;NAND(閃存)產品價格第三季度同比下跌13%-18%。該機構預計,存儲器產品價格跌幅在第四季度還會擴大。
行業景氣度不佳下,存儲芯片巨頭三星電子首先感受到“涼意”。
當地時間10月7日,三星公佈三季度業績指引,預計營收為76萬億韓元,僅同比增加2.7%;營業利潤達10.8萬億韓元,同比減少31.7%。這是近三年以來,三星首次出現利潤同比下滑,主要系全球經濟衰退下通信需求減弱、存儲芯片價格下滑等。
更早之前,美光科技財報顯示,最近一個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9.71%,至66.43億美元,為2021財年二季度以來最低營收;凈利潤同比下降45.15%,至14.92億美元。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預計,2022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將同比下降15%左右,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滑7-9%。
三星電子業績與韓國芯片庫存對比
實際上,韓國芯片庫存量創歷史新高,8月份激增67.3%,而半導體產量同比下降1.7%。目前,美光、鎧俠已經宣佈削減明年近三成資本支出,SK海力士也將大幅縮減明年資本支出70%-80%。
AMD公司同此涼熱。
今年8月初的財報會上,AMD公司CEO蘇姿豐(Lisa Su)就表示,預計今年PC市場下降幅度是13%-16%,從而影響到AMD整體業績。
根據第三季度初步的56億美元營收計算,AMD同比增長29%左右,而8月初AMD給出的指引營收增長達55%以上。此外,AMD第三季度毛利率將達到50%,而之前的指引毛利率為54%。
具體來說,據機構估算,AMD三季度PC業務收入約為10億美元,占收入的18%,同比下降40%。但同時,AMD數據中心預計三季度保持正增長,收入增長45%至16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9%。
鈦媒體App在《任正非的寒氣逼近美國“芯片三巨頭”》文章當中提到,從英偉達、英特爾、AMD三傢橫向比較來看,AMD股價略有低估——尤其EPYC系列產品,從英特爾Xeon所在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中獲得14%份額,而2018年的份額略高於1%。
相比而言,英特爾 (NASDAQ:INTC)業績不佳,三季度PC業務營收同比減少25%。預計整個2022財年,英特爾營收將同比下降9-13%,毛利率下降9.1個百分點,每股收益下降57%。
實際上,從整個美股三季報預期來看,由於美聯儲Fed快速升息,且美國經濟顯現初步惡化信號,加上美元強勁升值,都使投資機構高度審慎看待上市公司的業績展望,認為企業獲利即將出現放緩。
FactSet的數據顯示,分析師預測,標普500指數第三季度每股盈餘(EPS)僅比去年同期增長2.4%,為兩年來最小,不計能源業的美企盈餘將反降4%,為連續第二季萎縮,陷入“盈餘衰退”。而市場預估,明年美國上市公司業績可能回顧高增長,2023年一季度盈餘將同比增長6.5%,二季度漲5.5%。
富達集團量化策略主管契斯·霍姆表示,盡管“對明年的預估並不理性”,但諸如消費電子等領域股票的跌幅已經充分反映利空,股價可能已經觸底。彭博指,目前美股獲利情況和之前幾波的經濟衰退類似,都預示未來幾個月的標普500企業的獲利增長會疲軟。
一邊擠泡沫,一邊高額建廠
那麼,芯片巨頭們的“寒冬”如何熬過去?
以“芯片老法師” 英特爾為例。在宏觀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英特爾CEO 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上臺後實施“三步曲”,值得很多企業借鑒。
首先是向互聯網公司學習的“降本增效”。今年5月,英特爾宣佈凍結其客戶端計算事業部招聘,同時還削減包括取消該集團的部分差旅計劃、限制參加行業會議等。“我們更加註重支出重點和優先級,將有助於我們抵禦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英特爾表示。
第二步是把資源重心從英特爾CPU轉向成熟制程、特殊工藝的晶圓代工,加大本土建廠,尋求芯片法案補貼。
今年2月,英特爾總額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半導體解決方案代工企業高塔半導體,預計收購完成後可從中獲得成熟制程工藝與客戶群,拓展其代工業務的多樣性與產能。基辛格最近表示,英特爾代工服務(IFS)將實現“系統級代工”,覆蓋晶圓制造、封裝、軟件、開放的芯粒(Chiplet)生態系統。這意味著,整個芯片產業鏈,英特爾都想“吃掉”。
8月23日,英特爾與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簽署協議,雙方共同為英特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兩座新建晶圓廠,提供最高可達30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英特爾將出資51%,Brookfield出資49%,英特爾將控股並運營兩座晶圓廠,交易預計於2022年底前完成。
美國總統拜登在芯片峰會上手拿晶圓(來源:CNBC)
惠譽評級北美企業評級高級董事傑森·龐貝(Jason Pompeii)指出,在美國芯片法案補貼計劃中,英特爾將是最大贏傢。在可能接受補貼的企業中,隻有英特爾中期資本支出龐大,而營運現金不夠支付,需要美國政府大額補助。
當然,不止是英特爾,隨著美國一項2800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逐步實施,其中包含527億美元的芯片補貼計劃,很多芯片巨頭蠢蠢欲動。盡管業績不佳、大環境趨冷,但IBM、美光科技(Micron)、Wolfspeed、三星、臺積電已紛紛響應,均宣佈在美國高額投資或新建半導體工廠,以尋求美國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優惠和補貼,預計2023年春天發放。
英特爾的第三步就是看未來。基辛格多次接受采訪時承認,當下公司業績不佳,但另一面公司大量投入研發,並且投資於生態。僅2021年,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達714億美元,英特爾一傢貢獻其中的19%,達到15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而這麼多資金砸下去,今年創新大會上出現量子、神經擬態芯片等新的技術產品。
無論如何,加大資本投資、基礎科研投入、業務銷售向需求端靠近、降本增效等方式,都是芯片企業想要熬過這個“寒冬”的有效辦法。
一傢國內半導體公司創始人告訴鈦媒體App,他不認為半導體周期會一直處於下行,目前產業需要多的基礎科研。受5G、AI、HPC(高性能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以及企業數字化發展,正在大幅推動芯片產業增長,尤其是晶圓代工產能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盡管手機、PC等消費類需求疲軟且產業鏈去庫存壓力較大,但汽車、服務器、光伏等細分需求相對穩健。
回歸到國內。展望十月,隨著10月8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發展半導體制造的限制,並將長江存儲、北方華創、磁電科技列入UVL實體名單,很多機構認為,這將有助於國產替代。
10月9日,招商銀行電子團隊發佈研報指出,美國這一動作將強化國產替代邏輯,尤其國內企業2023年擴產規劃清晰,預計2023年國內設備廠商表現將明顯優於海外廠商。
展望未來10月,中信證券團隊在研報中表示,整體來看,受局部疫情反復、經濟承壓等因素影響,預計電子行業2022年三季報業績表現持續分化,與此同時,受益智能汽車、光伏等細分下遊需求支撐,疊加國產替代邏輯持續兌現,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IGBT等細分賽道料仍將保持高景氣狀態,手機領域聚焦蘋果供應鏈。建議關註景氣度持續及自下而上有公司成長邏輯的細分領域龍頭。(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