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產手機廠商而言,印度市場曾一度是各傢必爭之地。現在,這個曾經全球第二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據媒體日前報道,印度卡納塔克邦的一傢法院駁回小米印度公司對該國執法機構扣押其555.1億盧比(約6.8億美元)資產的申訴。對此,小米集團負責人最新回應表示:“我們正在研究該事項,並等待書面判決。”該負責人重申:“我們在印度的業務,符合印度的相關法律和規定。”
此前,2022年4月27日,印度執法局發佈公告稱,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中555.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7.9億元)的資產。印度方面給出的扣押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以假冒成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方式非法匯款給國外實體,違反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相關規定。
而就在小米資金解凍申請被駁回的前一天,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在新德裡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庫克希望印度擴大生產規模和智能手機銷量。
一前一後,印度的手機市場悄然變化。
專利費持續爭議,小米失去印度榜首位置
小米與印度方面長達一年的資金凍結爭議,主要源頭是雙方對於包括專利許可費在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該納入關稅申報范圍,存在不同看法。
智能手機作為一個新行業興起的過程中,也誕生大量的技術標準。比如,目前手機行業所使用的主要通訊技術標準(4G/5G標準),其知識產權歸屬於高通、愛立信等通訊技術服務商。當手機品牌在使用這些標準時,需得到後者的許可才能使用,因此就形成智能手機專利的特許使用權。
“印度執法局相當於就是中國的經偵部門。”某位在印度工作的金融行業高管曾對鈦媒體App表示,印度執法局凍結資產理由就是,小米在申報關稅時沒有把專利費計入到產品進口價格當中,所以造成偷稅。
按照印度財政部的指控,小米印度從海外進口小米手機和手機零件的時候,特許使用權費也應納入關稅申報,但小米沒有申報,因此應該補繳稅款。稅款從2017年4月1日算到2020年6月30日,總計65.3億盧比(約5.5億元)。
2022年爭議發生時,小米方面曾對媒體回應稱,對包括專利許可費在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該計入進口商品的價格,這在各國都是一個復雜的技術性難題。對這一問題,小米會繼續與印度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不過,根據目前國際主流的《WTO估價協定》,進口貨物的價格應該是為進口該貨物支付(或可支付)的所有費用。同時,該協定第八條規定滿足如下主要情形,特許使用權費用就應被征關稅:這筆費用與進口貨物相關;進口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這筆費用;如要出售貨物,必須支付這筆費用等。
而在中國,根據2004年1月起施行的《中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第19條規定,進口貨物應計入完稅價格的費用包括“買方必須支付的,與該貨物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
另一方面,小米與印度方面的關稅問題持續的同時,這傢公司在印度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縮減。
根據IDC的全球季度手機追蹤報告,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在 2022 年結束時出貨量為 1.44 億部(自 2019 年以來最低),同比下降 10%。其中,小米2022年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超過3000萬部,市場份額為21.0%,排名第一。
到2023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開局艱難,第一季度出貨量首次同比下降 20%。市場依舊面臨需求困境,渠道仍容易受到庫存積壓的影響。該季度,三星出貨量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 21%,出貨量為 630萬部。OPPO 以 550 萬的出貨量超過vivo 和小米,位居第二。小米下滑到第四位,出貨量為 500 萬部。
蘋果盯上印度市場
在國產手機受到印度方面越來越嚴格限制的同時,蘋果與印度政府正走得越來越近。
3月19日,在小米6.8億美元解凍申請被駁回之前,蘋果公司CEO庫克在新德裡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
庫克在會晤後的推文中說,蘋果公司致力於在印度全國范圍內的增長和投資,並曬出與莫迪握手的照片。莫迪說,他們談到“在印度發生的由科技推動的變革”。雙方見面前一天,庫克還出席蘋果公司在孟買的第一傢印度零售店的開業典禮。位於首都新德裡的第二傢蘋果零售店也在隨後開業。
據知情的印度官員稱,蘋果公司的主要制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團劃在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建立一個新工廠,每年生產多達2,000萬部iPhone,預計將雇用5萬人。除iPhone,富士康還希望在印度生產iPad和其他設備。
摩根大通分析師此前也表示,到2025年,四部iPhone手機中將有一部是在印度生產的。摩根大通認為,截至2022年年底,蘋果公司將會把5%的iPhone 14生產移至印度完成。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摩根大通還預計,截至2025年,中國境外生產的蘋果產品占比將提升至25%,這些產品包括Mac、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而目前在中國以外生產的蘋果產品占比僅為5%。
對於印度政府針對中國手機廠商和的種種做法,此前有在印度工作的行業人士對鈦媒體分析稱,其核心原因是為“印度制造”。按照上述人士的說法,“印度制造”屬於是印度的國傢戰略,主要分為兩個策略來執行。
一個是分階段制造計劃。手機行業前期,印度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優惠吸引到小米、OPPO、vivo等這樣的中國手機品牌進入到印度市場。當品牌進入之後,印度就會逐漸提高手機零部件的關稅比例,讓國外的手機供應鏈逐步遷移到印度本土。這樣經過幾年的發展,印度就擁有完整的手機供應鏈。
另一個則是行業生產激勵計劃。印度目前對包括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模塊和白色傢電等在內十多個行業,均出臺相關的經濟激勵計劃。比如,針對半導體產業鏈,印度政府在2021年12月15日批準的一項價值約合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吸引全球大型半導體制造商將印度作為生產基地。
更早的2019年,印度政府修訂《國傢電子政策》,旨在促進印度電子系統設計和制造產業發展,鼓勵和推動核心部件開發能力,並促進印度成為該產業的全球中心。這可能也是印度轉向蘋果公司的原因,在中低端手機供應鏈形成一定成熟度,印度需要積累蘋果這樣高端產品的供應鏈經驗。
印度莫迪政府提出,爭取在2025年實現電子系統設計和制造價值鏈產值(turnover)達到4000億美元,通過進一步提高電子產品制造的附加值,使印度成為電子制造服務業的全球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