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周期反轉之際 中芯國際的喜與憂


受疫情影響,中芯國際部分工廠每年定期的停工檢修沒有在今年二季度進行,同時疫情對產出的影響也低於預期,幫助該公司二季度營收繼續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也超過之前預期的上限。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中芯國際也難免受到雙周期疊加的影響。二季度,中芯國際庫存水平持續走高,晶圓價格上漲也基本停滯,凈利潤同比下滑25%。

“在過去幾個季度加速消費、制造環節產能不斷擴充後,行業整體進入供需平衡,部分環節進入去庫存階段。”中芯國際管理層提示風險稱,這一輪周期調整至少要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告別本輪繁榮周期之際,中芯國際再度出現高層變動:聯合CEO趙海軍辭去執行董事職務,擔任過ARM公司總裁的Tudor Brown辭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被委任為第一類獨立非執行董事。

受多重因素影響,中芯國際AH股今天(8月12日)開盤後震蕩下跌。截至收盤,該公司A股收跌1.8%,目前市值3375億元;H股收跌3.6%,目前市值1350億港元。重倉半導體的基金諾安成長混合下跌2.6%。


中芯國際A股股價走勢

“雙周期”疊加下增收不增利

“集成電路產業鏈進入被雙重周期疊加的影響階段。”

8月12日上午,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在業績會上表示,第一重是在疫情沖擊、高通脹、國際局部沖突等多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總量增速放緩的周期;第二重是半導體市場本身進入下行周期。雙重周期的交互,給市場帶來一些恐慌情緒和不確定性。

財報顯示,2022年二季度,中芯國際凈利潤為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4億元),同比下滑25.2%;營收為19.0億美元,同比增長41.6%,環比增長3.3%,超過之前3%的預期。

從量價層面來分析,中芯國際的收入增長應該主要歸功於出貨量的提升。根據財報計算,二季度中芯國際晶圓付運量(等效8寸)環比增長2.5%,而晶圓單價(等效8寸)環比增長0.8%。

據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中芯國際資本開支達到25億美元,新增折合8英寸晶圓5.3萬片的產能。部分工廠沒有停工檢修以及新產能的擴充,為中芯國際增加出貨量提供支撐。

但從價格漲幅來看,中芯國際晶圓單價與上季度基本持平,也反映出行業上行周期見頂的跡象。

另一個反映行業景氣度的指標是存貨。二季度,中芯國際存貨/收入和應收賬款/收入分別為76.1%和63.6%。該公司存貨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有明顯提升,年初至今已經增長21.36%。


圖源:長橋海豚投研

盈利能力方面,二季度中芯國際毛利率為39.4%(預期為39%),環比下滑1.3個百分點;單片毛利(等效8寸)為398美元,環比減少10美元/片。有機構通過成本分拆發現,中芯國際毛利率/單片毛利是七個季度以來首次下滑,主要是由於該公司單片可變成本和單片固定成本的增加。其中,可變成本提升主要來自於制造成本端,固定成本提升主要由於二季度一部分產能的擴充帶來的資本開支提升。

產能利用率指標,不僅可以反映中芯國際季度的經營情況,也能從中折射出整個晶圓制造行業的景氣度趨勢。過去兩年半導體行業的繁榮,帶動中芯國際及同行多傢廠商持續出現滿產的現象。而今隨著下行周期的到來,下遊廠商的訂單調整將直接影響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

財報披露,中芯國際二季度的產能利用率為97.1%,同比環比均下滑3.3個百分點。但有機構分析指出,考慮到二季度中芯國際並沒減緩擴產的節奏,該公司產能利用率下滑可能不是因為訂單需求減少,而是由於二季度上海疫情等不穩定因素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大陸營收占比再創新高

再來看下細分指標。

自從近些年美國對中國企業打壓加劇後,中芯國際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持續提升。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中芯國際來自內地及香港地區客戶的收入占比提升至69.4%,再次創下紀錄。

在第一大客戶華為遭美國禁令限制後,中芯國際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一度下跌至55%,而如今提升至七成左右。在部分市場觀點看來,這一方面表明中芯國際目前客戶結構上相對穩定,以國內客戶為主;另一方面也表明,國內其他客戶目前已經填補華為的缺口,占比在不斷提升。


中芯國際2022年二季度財報截圖

機構分析認為,由於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占全球3成以上,而中國大陸本土企業的芯片產能占比不到10%。隨著美國《芯片法案》等事件的發酵,加劇國內半導體廠商把訂單優先調整至國內本土制造廠,以保證供應鏈的安全。受此影響,中芯國際來自大陸的收入可能會繼續提升。

在下遊應用上,二季度中芯國際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占比繼續下滑,至25.4%。而在各板塊中,“其他”業務收入仍是該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占比繼續提升至34.6%。這些“其他”業務,主要包括汽車、工業等應用領域,反映出新能源車等產業帶動下的旺盛需求。


上期財報發佈時,中芯國際高管透露,消費電子疲軟的同時,新能源汽車、顯示面板和工業領域的需求增長,導致半導體制造產能結構性緊缺在短期內的加劇,“總體上終端矽含量的需求和增量尚未得到滿足”。

由於中芯國際從今年開始不再披露各制程的收入占比,外界也無法觀察該公司各制程的營收情況。不過,該公司披露晶圓尺寸方面的數據,二季度中芯國際12英寸晶圓收入占比提升至68.3%,主要得益於新產能的擴充基本以12英寸為主。

展望三季度,中芯國際給出收入環比增長0-2%的季度指引,意味著該公司有望實現營收19.03-19.41億美元,略低於市場一致預期(19.55億美元);毛利率38-40%,優於市場一致預期(36.31%)。

結合臺灣聯電法說會對下季度“價格端不增長”的預期,機構分析認為中芯國際三季度的增長仍然主要來自於產能端擴充。考慮到中芯國際今年還有25億美元的資本開支沒有使用,下半年該公司仍將保持擴產的節奏。但由於周期反轉,其擴產節奏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不過,趙海軍等中芯國際管理層透露,晶圓代工行業的供過於求並不明顯,很多(工藝)節點和領域的產能並沒有增加,這是因為整個供應鏈成長的很慢。比如設備供應商交貨不快,產能就建不起來,或者建起來發現矽片等上遊產業沒有增加太多。

“集成電路行業需求增長和全球區域化趨勢不變,雖短期有調整,但本土制造長期邏輯不變。”財報稱。

高層再現人事變動

自2020年中期在科創板上市以來,中芯國際在享受半導體繁榮周期的同時,也頻繁受到高層人事變動的困擾。8月11日晚間的一份公告,再次引發外界對該公司管理層變動的關註。

據中芯國際公告披露,該公司聯合CEO趙海軍為專註履行聯合CEO的職責,辭任該公司執行董事職務,自8月11日起生效。辭去前述職務後,趙海軍將繼續擔任中芯國際聯合CEO。

“趙博士已確認其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中芯國際公告稱。

據中芯國際2020年透露,趙海軍於1963年10月出生,為新加坡國籍,擁有20多年半導體運營及技術研發經驗。2010年,趙海軍加入中芯國際,歷任中芯國際首席運營官兼執行副總裁等職務,2017年10月起擔任聯合CEO兼執行董事。


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2019年3月,市場上曾傳出趙海軍將跳槽紫光集團的消息,但該消息迅速被中芯國際否認。

本次趙海軍辭任執行董事,也意味著中芯國際兩大聯合CEO全部退出董事會。2021年11月,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副董事長蔣尚義等4人辭去相關董事職務,此事曾引發上交所向中芯國際下發監管工作函。

與趙海軍一同退出董事會的還有一名英國人。據中芯國際披露,William Tudor Brown由於其他工作安排,辭任該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董事會薪酬委員會主席、審計委員會成員、提名委員會成員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自8月11日起生效。

“Brown先生已確認其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中芯國際稱。

履歷顯示,1958年7月出生的Tudor Brown是英國ARM公司聯合創始人,曾擔任ARM首席技術官、全球發展的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及總裁等職務。2013年起,他開始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兼任聯想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

值得註意的是,在中芯國際公告前,Tudor Brown已在個人社交媒體宣佈辭職的消息。他在領英頁面上寫道,“今日悲喜交集,加入中芯國際董事會九年後辭任,國際分化進一步擴大。”


圖源:中芯國際

有人辭職,也有人履新。據中芯國際披露,該公司委任吳漢明擔任第一類獨立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成員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8月11日起生效。

履歷顯示,吳漢明現年70歲,為微電子技術專傢。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等職務,同時是睿力集成電路、比亞迪半導體、拓荊科技、北方華創等公司的獨立董事,還曾擔任過英特爾公司高級工程師、中芯國際研發部技術總監等職務。

高層的頻繁變動之外,中芯國際整體人才儲備也備受關註。

最近三個自然年度末,中芯國際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2530人、2335人和1758人,占總人數的比例分比為16.0%、13.5%和9.9%。與此相關,中芯國際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1.5%、17.0%和11.6%。

2018年-2020年的數據顯示,中芯國際整體員工流失率分別為22.0%、17.5%和17.0%。作為對比,全球行業龍頭臺積電在這一時期的員工離職率分別為4.5%、4.9%和5.3%。


相關推薦

2023-12-06

快局限於7納米工藝,因為一份新的報告指出,這傢中國半導體公司正在推進其5納米技術。然而,與臺積電等使用先進的超紫外光(EUV)設備的制造商相比,中芯國際被迫在其現有的DUV設備上批量生產這些"尖端&qu

2022-08-08

被迫暫停,原因是該項目技術承包方無法完成中芯國際的半導體CIM軟件國產化需求,最終導致項目暫停。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編輯 丨 韓大鵬目前,承接方負責該項目實施的上百人團隊已經全部撤離中芯國際北京辦公地,回到

2024-03-08

片。這些此前未曾報道的信息表明,中國仍無法完全取代半導體等尖端產品所需的某些外國元件和設備。中國已將技術自給自足作為國傢優先事項,華為推進國內芯片設計和制造的努力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中芯國際、華為和泛

2023-11-12

加似乎無助於中芯國際的財務狀況,因為這傢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利潤大幅下滑80%。這是該公司自2019年以來季度收入的最大跌幅,當時的跌幅為64%。總體而言,這傢中國芯片巨頭的總收入超過16.21億美元,利

2024-03-12

年晚些時候開始大規模生產5納米晶圓之後,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現在又傳出正在組建一支專門從事3納米芯片開發的團隊。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該公司將尋求援助以幫助實現這一遠大目標,並在此過程中獲得完全技術自主

2023-11-17

據三位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Materials)正在接受美國刑事調查,原因是該公司可能規避對中國頂級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的出口限制。消息人士稱,這傢美國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正受到

2024-02-07

。中芯國際解釋說,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年,半導體行業處於周期底部,全球市場需求疲軟,行業庫存較高,去庫存緩慢,且同業競爭激烈。受此影響,中芯國際平均產能利用率降低,晶圓銷售數量減少,產品組合變

2024-02-06

下實現這一目標。根據金融時報的最新報道,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正計劃建設生產線,以大規模生產下一代芯片,並將繼續使用麒麟品牌。麒麟 9000S 采用中芯國際的 7nm 工藝量產,為 Mate 60 系列提供動力,在取得成功之後,

2024-03-25

四重圖形刻蝕(SAQP)技術專利,以使中芯國際實現5納米半導體生產。這兩傢中國巨頭一直在利用深紫外光(DUV)設備開發圖案刻蝕技術,使中芯國際能夠生產符合美國出口規則的節點,同時保持之前宣佈的7納米節點的工藝精度

2024-05-10

重要。作為中國最大的合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生產的半導體被廣泛應用於包括智能手機、傢用電器和電子汽車在內的各種產品中,但國內對這些產品的需求一直不溫不火。上一季度,受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的影響,消費者情

2024-02-09

報告中指出,中芯國際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除官方說的半導體行業周期處於底部、全球市場需求疲軟、行業庫存較高且去化緩慢、同業競爭激烈、持續投入和設備折舊壓力很高等等,還有工藝方面的因素。據稱,中芯國際正在

2022-08-26

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去庫存、需求疲軟周期將持續到23H12022 年上半年, 全球地緣貿易關系持續緊張,國際局部沖突升級,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疊加各地新冠疫情反復等多重外部因素,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

2024-02-23

路透社21日報道,3名知情人士透露,針對中國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美國拜登政府正在加大施壓力度,切斷其工廠從美國進口更多產品的機會。路透社報道稱,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2023年年底,美國商務部向中芯國際的多傢美

2022-08-17

公司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嚴重衰退期做準備,未來幾個月半導體行業將出現重大轉變——由此前創紀錄的銷售激增,轉向十年來最嚴重的下滑。疫情期間,半導體市場訂單大幅增加,銷售額和股價屢創新高,全球廠商都在搶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