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反其道而行之:當別的孩子被老師禁止使用ChatGPT時,世界第一商學院的學生卻必須用它寫作業。事情是這樣的:沃頓商學院出現一位“叛逆”的教授:伊桑·莫利克(EthanMollick)。正值開學季,這位管理學教授寫篇長文闡述其新學期要求,在標題就明確指出:上我的課就得用AI。
他還“劇透”道,自己其實已經在課堂用上AI工具,效果很棒。
網友對此展開熱烈討論。多數人都覺得,面對當前情形,這不失為一個好點子,有人提到:
連華盛頓郵報和美聯社都在用AI寫文章,使用技術並不算作弊。隻要給學生佈置的任務別太簡單,就不用擔心他們拿AI蒙混過關。
如何用ChatGPT寫好作業
那麼,要怎麼用ChatGPT寫作業,隻復制粘貼題幹就行嘛?
——當然不會這麼輕松,這裡面還有不少學問值得盤一盤。
此前,莫利克讓學生用ChatGPT寫一篇關於“選舉團隊領導”的論文,要求全文共5段,每人必須至少給AI提示5次,最後總結使用感受。
剛開始,每個人都把老師給的題幹直接丟給AI,結果AI的生成作品也很拉胯,拿去交作業最多隻能得個C-。
於是同學們隻好繼續調教AI,大傢主要整出3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最容易想到的:添加更多提示詞,不斷細化要求。
就拿這次作業來說,從初版到最終版的提示如下:
生成一篇關於選舉團隊領導的5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關於團隊如何選擇領導的5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關於團隊如何選擇領導以及團隊過程如何運作的5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關於領導如何被團隊選中、團隊過程和領導能力的5段式論文;
生成一篇關於領導如何被團隊選擇、團隊流程和領導能力的5段式文章,250字。
第二種,是在提示中補充更多的專業知識,比如這樣:
生成一篇關於選擇領導的5段式文章;
生成一篇關於選擇領導者的5段式論文,內容包括胡言亂語假說、領導者地位效應和資歷;
生成一篇關於選擇領導者的5段式文章,涵蓋咿呀學語假說、領導者地位效應和資歷。解釋胡言亂語效應是指誰說話最多,誰就能成為領導者;
·······(後面太長就不放)
最後一種,相當於人擔任審稿員,根據AI生成內容,指出錯誤點,循序漸進地指導其修改優化,比如:
生成一篇關於選擇領導人的5段式文章;
這很好,但第三段不對。胡言亂語效應是指誰說得最多,誰就能成為領導者。糾正這一點,並增加更多關於如何使用它的細節。在第2段中增加一個例子;
第2段的例子不對,總統選舉是每4年舉行一次。註意讓最後一段的語言更有趣,並且不要用“總而言之”這個短語;
根據4段內容,找出3個相關例子,要求它們富有故事性、敘述語言要生動。別使用隻有男性特征的例子;
把這一段加回到故事中去,把第二段換成關於個人領導風格的一段。修正最後一段,使其在一個充滿希望的論調上結尾。
顯然,從第一種到第三種,操作者動腦程度依次遞增。
那效果嘛,可以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第一種方法的最終輸出結果也平平無奇,內容籠統虛無;第二種的效果明顯好很多,然而這不方便微調文章內容,用此方法的同學稱,感覺自己對AI的輸出並無太多控制。
最後一種“共同編輯法”效果最好,但這不僅要求人有一定專業知識,還得仔細檢查AI的輸出內容,從而提出好的建議。
“學會使用AI是一種新技能”
雖說ChatGPT問世不久便技驚四座,但後來大夥兒逐漸發現,此AI有時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不過在莫利克看來,ChatGPT並非不能寫好文章,而是需要加上合適的調教。
他認為,既然現在AI工具已勢不可擋,即使老師不許學生用ChatGPT寫作業,學生也可能偷偷用。
那不如…就讓你們用個夠
,然後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弊:
學會使用AI是一種新技能……但像ChatGPT這種AI工具有局限性,這是大傢必須解的。
所謂局限,比如:
ChatGPT的內容生成質量和人給的提示息息相關,你的輸入越敷衍,AI也會跟著敷衍。
另外,有時它的回答乍一看說得頭頭是道,但其實夾雜著錯誤、有偏見的內容,必須人為訂正。
總之,用莫利克教授的話來說,學生想要通過ChatGPT寫好一篇文章,甚至比他們純靠自己寫更有挑戰性——因為學生可能還得像老師一樣檢查AI寫的作業,有助於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
而除莫利克,還有AI領域的專傢也指出:
其實諸如ChatGPT等AI,並不是用來跟你講全新東西的。
它們真正的好用之處在於,協助有一定專業基礎的人,幫他們提升學習或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