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出口或許再難達高峰。海關總署11月18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前十個月出口6.42億臺,同比下滑6.4%。中國手機出口量在2015年同比增長2.4%至13.43億部。2015年是中國手機出口的峰值年份,隨後連年下滑,2022年降為8.22億臺。也就是說,2022年的出口較2015年減少5.21億臺。這5.21億臺手機出口量,是如何萎縮掉的?
全球市場萎縮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手機出口8111萬臺,同比增長約10%。但前十個月的出口總數,同比還是下滑。
中國是手機制造和出口的最大基地,近年來手機出口量的持續下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手機消費的低迷。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見頂是2017年。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2%至15.5億部,2018年出現首次下滑,隨後2019年、2020年均同比下滑,2022年出貨量為12億部。
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到瓶頸期,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總監兼新聞發言人高士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部分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消費者換機時間拉長,從而導致智能手機需求在全球范圍內見頂。
這一點在全球重要手機消費市場都有所體現。
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市場見頂更早一些。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歷史最高水平4.65億部,隨後出貨面臨下行壓力。到2022年,中國本土的手機出貨量不及2.8億臺,創下十年新低。
海外幾大核心智能手機市場今年還面臨萎縮壓力。
據Canalys和Counterpoint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東南亞智能手機出貨量2090萬部,同比下降15%,已連降六季;多年增長的印度市場也出現低迷,出貨量3610萬部,同比下降1%,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降;拉美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5.6%;歐洲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2%,創11年來新低。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降1%,連續六個季度同比下降,一些區域市場出現復蘇,但整體需求仍較疲弱。其中美國出貨量同比下降5%,印度出貨量同比下降3%,拉美市場同比增長11%。第三季度,國內手機廠商在海外主要市場出貨量也漲跌不一。其中,小米在拉美、非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但在西歐、印度市場同比下降;OPPO在非洲市場錄得同比增長,但在印度市場同比下降;vivo也在印度市場錄得同比下降。
回顧過去七年,其實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全球市場份額是得到強化的。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出貨量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華為、聯想、小米在列,出貨量共2.51億臺,三傢共占比17.5%,2022年則是小米、OPPO、vivo在列,三傢出貨量共3.55億臺,占比29.5%。從2015年到2022年,頭部國內品牌在全球市場不管是出貨量還是市場份額都有所提升。
他們隻是不在國內生產那麼多手機。
記者綜合手機出口量和手機產量數據計算,2015年,中國手機出口量占中國手機產量的比例為73.85%,至2022年,該比例變成52.68%。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的手機由2015年的出口為主,變成2022年的近一半面向內銷。
跨國公司的舉動,也給中國手機的出口量帶來影響。
高士旺告訴記者,全球范圍內,國內手機品牌、三星和蘋果形成三股主要力量。三星2014年後逐步退出中國市場,關閉位於中國的工廠,轉向海外越南等地,這對於2015年後幾年的國內手機出口量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以往三星是在韓國生產中高端機型,其餘產能基本佈置於中國,曾有70%以上的三星手機在國內生產並大部分用於出口。但目前三星在中國基本沒有產能。此外,蘋果近年也在逐步往國外轉移產能。
高士旺表示:“2015年出口量達到頂峰後我們測算過數據,一年出口量減少大約6900萬部。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海模式變化,廠商從整機出口變為海外建廠。”
制造能力大遷移
2015年左右,中國本土手機企業開始積極拓展海外生產基地。
vivo、小米出海第一站是印度。2015年,小米在印度開設第一傢工廠,同年,vivo在印度租用工廠實現本地化生產,2016年,OPPO在印度投資約15億元建廠。
2015年,印度尼西亞開始提出本地化生產訴求,逐步禁止部分機型從海外整機進口,當年,OPPO在當地收購的一座電子廠投產,這是OPPO第一座海外工廠。
印尼和印度成為國內手機廠商海外建設產能的兩大“根據地”,廠商在此後數年還在持續佈局。
2016年,vivo在印尼已有工廠,隨後生產規模連續擴張,廠房從一棟增加至四棟,小米則於2017年便開始在印尼生產手機。OPPO也在擴大印尼產能,2020年,OPPO投資5億元在印尼建設生產工廠,設計年產能2800萬臺。在印度,小米2017年宣佈再建一座手機工廠,vivo2018年投資近40億元在現有工廠附近開始建第二座工廠,OPPO2019年則宣佈在5到10年內投入約33億元在印度生產電子產品和配件。
印度和印尼之外,國內手機廠商將眼光放到更遠的地方。
2019年,vivo計劃在孟加拉建立一座手機工廠,這是vivo彼時的第三座海外工廠,工廠每年生產至少100萬部智能手機。2021年,vivo在巴基斯坦費薩拉巴德設立智能制造中心,今年已有8條產線,年設計產能600萬部。同樣是2021年,vivo啟用土耳其智能制造中心,年設計產能500萬部。
據記者梳理公開資料,vivo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工廠年產能約7200萬部,其中印度工廠年產能達6000萬部。除印尼和埃及工廠外,vivo海外其他工廠的年產能占其全球總產能約36%。記者從接近OPPO的人士得知,OPPO目前海外產能占比在三成以上,比例與vivo相近。記者還以投資者身份撥打傳音控股證券事務部電話,從相關負責人解到,傳音約七成產能在國內,三成產能在海外,海外工廠主要做智能機。
中國手機企業海外的生產工廠,基本以滿足所在國的需求為主。
在印度設廠後,不少手機品牌當地銷售的手機已基本是當地生產。2018年,在印度銷售的手機有95%是本地制造。記者從vivo印度官網發佈的一份報告看到,vivo在印度銷售的所有手機都是印度制造,且100%主板制造在印度完成,約70%充電器和耳機通過當地合作夥伴采購,95%的電池是本地采購。
“我們海外工廠的產能主要就是覆蓋當地,例如印度的工廠覆蓋印度,埃塞俄比亞的工廠覆蓋埃塞俄比亞,海外當地的廠能完全覆蓋當地需求。在當地設廠是因為有一定優惠政策,比從國內運過去更優惠。不會把海外某地工廠的產能覆蓋到其他地方,因為這樣還不如從國內運(整機)過去更劃算。”傳音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
某手機大廠負責海外業務多年的張品(化名)也告訴記者,其熟悉的國內手機廠商在孟加拉、土耳其、巴基斯坦的工廠也是供給當地為主。
高士旺表示,近幾年國內很多企業在海外設廠,當地除勞動力成本優勢比較突出外,綜合下來各項成本並不占明顯優勢,這與當地供應鏈不完善相關,且當地勞動力價格雖較低,但效率不是很高。
張品也告訴記者,促使海外建廠的關鍵不是成本,包括印度在內,他熟悉的多個海外建廠熱門地區對手機整機進口都有一定限制,如提高進口稅率,當地存在一定的貿易保護。
未來,並不能排除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等地的工廠用於全球出口。
vivo在官方報告中提到,2022年,vivo首次出口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首批發貨至泰國和沙特阿拉伯,預計2023年還將出口100萬部手機。
海外建廠熱潮結束嗎?
近兩年,中國手機企業在海外面臨復雜形勢。
2022年,vivo曾被印度執法局突擊搜查。同年,小米子公司被印度執法部門指控以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非法匯款,小米在印度價值約48億元的資產被扣押。在歐洲,德國曼海姆地方法院則在針對vivo的專利案中,裁定諾基亞勝訴,隨後vivo產品在德國官網下架,OPPO此前也傳出從德國和英國撤退的消息。
一些中國手機品牌已在印度面臨份額下滑壓力。Canalys數據顯示,經歷20個季度的輝煌後,小米在2022年第四季度痛失領先地位,以550萬部的出貨量跌至第三。今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3%,小米、realme、OPPO出貨量同比下降幅度則達17%、6%和16%。
“對手機廠商而言,在印度維持現狀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過去在印度更多是通過價格或其他方式拿下用戶,但在利潤獲取上沒有特別好的成績,現在也很難把早期的投資收回來。同時,印度市場確實還比較有潛力。國內手機廠商對印度市場‘又愛又恨’。”高士旺表示,印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市場,企業在當地的境遇不具有代表性。
在頭部手機廠商負責國際相關業務的陳緯(化名)告訴記者,不止德國,西歐幾大國傢中,手機廠商在法國和英國市場未來都可能受諾基亞專利訴訟案影響,意大利和西班牙暫時未受波及。
“這幾年全球市場變化很大,企業做海外市場的佈局和戰略發生變化。廠商會做企業IT建設、進出口貿易合規相關的整理、企業架構搭建、人員培養等,都是基於(遇到)一些事件後才逐漸意識到要如何做全球佈局,期間交一些學費。”陳緯表示。
中國手機廠商大舉出海數年,逐漸認識到海外各市場的特殊性後,如今正重新思考海外市場佈局和產能佈局。
張品告訴記者,海外市場變化很大,即便是佈局產能的國傢,在遇到匯率變化過大等情況下,當地工廠沒有利潤,也發生過停產的案例,一些海外工廠原本規劃好進行產能輻射,但並未實現。通脹、國際局勢變化、全球手機市場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等因素影響下,一些手機企業的全球佈局計劃被顛覆或暫停。企業對海外繼續拿地建廠非常謹慎,例如在東南亞的越南、西亞、拉美等地,都有廠商前去考察,最終工廠都沒有成型。
“海外再開始一波‘轟轟烈烈’的建廠,我覺得近期是很難,但長遠看,走出去還是必然。”張品表示。
陳緯表示,決定是否海外建廠,廠商將考慮幾個維度,包括當地關於關稅和本地化的要求、成本高低和當地市場容量大小。如果是一些較小的國傢,廠商甚至可以放棄這個市場,或者通過水貨的方式進入當地。是否進入某個海外市場,則會從政局是否穩定、經濟支柱是否強有力、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面考量。目前看,比較有潛力的海外新興市場包括中東非的阿聯酋、沙特和一些北非國傢,以及亞洲的越南、泰國、菲律賓,以及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