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南美洲政壇發生巨震。當地時間周日(11月19日)公佈的最終計票結果顯示,極右翼選舉聯盟“自由前進黨”候選人哈維爾·米萊(JavierMilei)以55.95%的得票率當選阿根廷新一任總統。其競爭對手、中左翼執政聯盟祖國聯盟候選人塞爾希奧·馬薩的得票率僅為44.04%。
據媒體此前報道,米萊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擁躉,素有“阿根廷特朗普”之稱。米萊勝選當天,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對其表示祝賀,並模仿自己的口號寫道“讓阿根廷再次偉大”。
但對比來看,米萊的政見要明顯比特朗普激進的多,他的一系列政策將對現狀發起徹底挑戰。他的當選可能不僅是一次政治地震,更是對這個南美國傢未來命運的大膽賭註,甚至會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的格局造成重大影響。
激進的經濟改革
財聯社早於8月就曾提到,米萊在8月的阿根廷大選初選中就嶄露頭角,以31.57%的得票率領跑兩位傳統候選人。而在決選中,米萊再次高票擊敗馬薩,也代表民眾拋棄長期統治阿根廷的“庇隆主義”。
很多人認為,正是偏左的庇隆主義導致阿根廷負債累累、貨幣崩潰。先前,米萊聲稱大選後要“炸毀”中央銀行、關閉衛生和教育等多個政府部門、廢除阿根廷比索實行全面美元化、允許自由購買武器等激進的經濟措施。
勝選之後,米萊說道,“頹廢模式已經結束,沒有回頭路。”他還指出“沒有采取漸進主義措施的空間”。他誓言要徹底改革阿根廷臃腫的政府,大幅削減公共支出,向全球市場開放阿根廷經濟,並出售石油公司YPF等國營企業。
這些想法確實非常大膽,更充滿爭議,有說法稱其為經濟“休克療法”。例如,其中的“美元化計劃”意味著阿根廷將放棄自己的貨幣主權,把經濟命脈交到美國手中。這種前所未有的經濟實驗,既可能是解決高通脹的良藥,也可能是引爆經濟危機的定時炸彈。
孤立主義的外交
在外交舞臺上,米萊同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硬立場。他對巴西、俄羅斯等貿易夥伴持有負面態度,預示著阿根廷或將迎來一系列的經濟和外交沖突。這種孤立主義策略可能使阿根廷失去重要的國際合作夥伴,但也為國傢在全球事務中尋找新角色提供可能。
巴西總統盧拉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祝願阿根廷新政府“ 好運和成功”,但沒有提及米萊。而巴西前總統、右翼的主要領導人博索納羅則稱米萊當選是拉美地區的“希望重現”,他還希望這個“好風能夠吹到美國和巴西”。
有觀點認為,米萊的強硬立場預示著阿根廷或將迎來一系列的經濟和外交沖突,可能會對出口導向型的阿根廷經濟構成挑戰。但米萊表明,他不會幹預本國私營企業在其他國傢的業務,這可能為阿根廷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尋找新機會提供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米萊在選舉中多次強調,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群島“擁有不容談判的主權”,“我們經歷一場戰爭,但我們輸,現在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通過外交渠道收復這些島嶼。”米萊的外事顧問蒙迪諾也表示,馬島可能會逐步移交給阿根廷。
“無政府主義的實驗場”
有觀點認為,米萊提出的社會政策更像是一次無政府主義的社會實驗,是推倒重建的一種嘗試。從允許民眾持槍、開放武器銷售,到一些更加突破常理的想法,他的政策可能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根本動搖。
米萊多次推薦人們讀哈耶克、米塞斯和羅斯巴德的書。他還在辯論中稱左派和政客為“寄生蟲”和“小偷”,因為稅收就是盜竊。
幾十年來,阿根廷不斷陷入經濟危機,貧困率不斷加劇,通貨膨脹率達到三位數。在此背景下,米萊對“小偷”政治階層的攻擊引起阿根廷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共鳴。
仍會面臨多方掣肘
哈維爾·米萊的當選,對於阿根廷來說,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的新起點。無論是在經濟、社會還是外交領域,他的政策都可能引發深遠的變革。但這種變革是否能夠帶來積極的結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對此,Emso資產管理公司主管斯特魯埃拉斯認為,米萊的改革存在巨大的執行風險,“在國會支持率有限的情況下,米萊能否在政治上經受住調整的考驗,將是一個令人懷疑的問題。”
米萊所屬的“自由前進黨”在參議院隻拿到8個席位(共72席),在眾議院僅拿到38席(共257席)。報道稱,即使獲得廣泛的政治支持,像“美元化”這樣的政策實施也將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而削減政府開支這一想法甚至在美國也難以實現。
目前,阿根廷國會非常分裂,沒有哪個單一聯盟占多數議席,這意味著米萊需要獲得其他派系支持以推進其政策議程,米萊能否成功實現這一系列變革,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