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一年一度的重磅會議Connect大會剛辦完,人們就發現不對勁。事情是這樣的,上個月才發佈過一篇“一個頭顯如何搞定全身動捕”的論文,Meta接著就在Connect大會上向大傢演示“成品”——在一段一分鐘的展示視頻裡,擁有完整身體的紮克伯格已經能在虛擬世界裡蹦蹦跳跳,且流暢度好到讓人不敢相信。
文/李禾子
小紮真的在元宇宙上賭輸嗎?
圖源:Meta
要知道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因為沒有手柄和下身傳感器,我們在玩VR的時候往往隻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上半身,畫面十分詭異,也很影響體驗。
圖源: 源於網絡
但Meta這次宣稱,隻靠一個VR頭顯,就能搞定全身動捕,在虛擬世界精確還原你的身體和每一個動作,堪稱是裡程碑式的突破。
可很快,這一視頻就被爆出是假的。就在人們紛紛以為Meta已經研發出非常高質量的頭顯全身動捕技術的時候,外媒RoadtoVR爆出,Meta視頻裡跳來跳去的小紮是靠第三方動捕技術來實現的。
Meta的一位發言人解釋說,視頻隻是“用來作說明和前瞻性演示”,大傢想用上這個新功能最快得等到明年年底。
好麼,那紮克伯格在那上蹦下跳時候怎麼不說。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年前的那場發佈會,剛剛從Facebook改名來的Meta在會上演示很多所謂的“元宇宙體驗”,包括運動健身、參加演唱會……
但事後也被證實都是後期制作渲染的特效畫面,幾乎沒有在任何真機上跑過。
/一年過去,Meta還在畫餅/
Meta的畫餅藝術已經存在不是一天兩天,看得出,Meta非常急於向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像它當初從Facebook改名那樣著急。2021年10月的Connect大會上,幾乎毫無征兆地,Facebook突然宣佈改名為Meta,並更換公司圖標。
“Meta”取自於元宇宙(Metaverse)前綴,紮克伯格在當時表決心說,要把Meta變成“一個人們可以在其中工作、遊戲、消費和生活的虛擬現實社群”。
“元宇宙是我們公司的下一個篇章。”
為在未來5年把Meta做起來,紮克伯格還為此投入5000萬美元基金,把20%的員工調到AR/VR事業部。
圖源:Meta
隻是在當時,很多人還並不確切地知道元宇宙是啥,許多業內人士對此也並不看好。他們覺得,元宇宙還隻是個概念,現在的技術水平離元宇宙還差遠。
比如Tim Cook在采訪時就拒絕“元宇宙”的說法,並表示會“遠離那些流行語”;就連馬斯克也公開表示對“元宇宙”的不屑,“我小時候媽媽總跟我說,別離電視太近”……
在‘The Babylon Bee’的采訪中,當被問到元宇宙的問題時,馬斯克笑笑。 (圖源:源於網絡)
總之誰也沒想到紮克伯格會這麼決絕。
當然他心裡還是有點數的,為讓更多人理解元宇宙是個啥,Meta還花心思制作講解視頻。
視頻裡,紮克伯格親自上馬,一會兒真人出鏡,一會兒又化身為一個卡通形象,甚至真人和卡通形象同框,講的都是些臨場感、數字人等虛幻縹緲的概念。
圖源:Meta
雖然視頻也做,決心也表,可是很多人對Meta和元宇宙還是一頭霧水。當時很多人看視頻,最終接收到的信息成:這是一個功能類似3D聯網遊戲、視覺效果卻像是兒童遊戲的App。
甚至快一年過去,仍然還有很多人搞不清Meta和Facebook的關系,媒體報道時也不得不在標題裡同時把Facebook和Meta都列出來,以防有人不知道Meta是誰。
圖源:源於網絡
其實紮克伯格從Facebook折騰到Meta,本身就有種想在元宇宙裡“翻身”的意味。紮克伯格這個被中國網民習慣性稱為小紮的創業故事,想必大傢都不陌生。
圖源:源於網絡
編程天才出身,哈佛輟學,2010年,26歲的紮克伯格就成為全球第三大網站Facebook的CEO,之後的發展可以說是順風順水——被時代雜志評選為年度人物,美國總統以他為傲,33歲就登上福佈斯全球富豪榜第五名,街上隨便找個年輕人都把他當做心目中的偶像……
圖源:源於網絡
作為世界第一社交巨頭CEO的紮克伯格的確也改變人們的社交方式。2017年,Facebook用戶規模就突破21億,相當於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比QQ、微信加一塊的用戶都多。
不過紮克伯格和Facebook的好運,到2018年已經逐漸用盡。
這一年,Facebook被爆出“劍橋門”信息泄露醜聞,有公司利用Facebook的開放接口悄悄獲取5000萬用戶數據,向他們精準推送競選廣告,幹預大選走勢。
而作為CEO的紮克伯格,理論上應該阻止這種事,可他卻選擇加入。
消息一出,網絡上很快出現Delete Facebook的運動,各路名人也都在報紙媒體上對紮克伯格點名開炮。
圖源:源於網絡
意識到大事不妙的紮克伯格遲遲憋出來一封懺悔信。即便如此,他最終也沒逃過5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用戶對Facebook的憤怒也越攢越多。
圖源:源於網絡
“劍橋門”之後,紮克伯格和Facebook可以說諸事不順。
Facebook的發展首先遇到瓶頸——用戶規模在突破20億之後就一直沒有太大增長(畢竟它開展業務地區的總人口加起來也就隻有那麼多);現金牛廣告業務也隨著大環境變化日漸疲軟。
更要命的是,年輕人眼裡的Facebook已經失去當初的“魔力”,紛紛轉投TikTok,後者也被認為是Facebook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傢人都在Facebook上,Facebook已經成“老人和爸媽在用的網站”。
圖源:源於網絡
至此,紮克伯格幾十年塑造的老實理工男形象徹底崩塌,輿論對他罵聲一片。
網友制作的惡搞圖(圖源:源於網絡)
不過,一生要強的紮克伯格怎能就此認輸,這次他選擇搭上元宇宙的快車,想借新業務來慢慢抹掉大眾的記憶。
然而Facebook剛一轉身,Meta就惹一身腥。
在宣佈改名之初,就有不下三傢公司對Meta提出指控,稱其盜用自己的商標。
直到2021年底,Meta才以收購美國地方銀行Meta金融集團(Meta Financial Group)名稱全球使用權的方式,解決此事,花6000萬美元(約合3.8億元人民幣)現金。
而Meta去年12月發佈的VR社交應用Horizon Worlds裡,也醜聞不斷。元宇宙虛擬社區中的倫理問題原本就備受爭議,這個問題還“不幸”被Meta撞上。
圖源:源於網絡
就在Horizon Worlds開始測試不久,一位女性用戶獨自走在社區廣場上時,被一個陌生男人悄悄尾隨,並伸手“摸”她一下。
這位女性用戶表示,“這種(不適的)感覺比在互聯網上被騷擾更為強烈”。
Meta最後的解決方式是,在應用裡設置一個叫“安全區”的工具,用戶激活後便無人可觸碰,從“物理層面”避免性騷擾問題。
可是就像幾年前那次不誠懇的道歉,因為這種處理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很多用戶並不買賬。
這些Meta上線之初的新聞,一度因為紮克伯格的雄心壯志被忽略掉。
圖源:源於網絡
起初,人們多少是對Meta有那麼一些期待的,可如今一年過去,人們發現紮克伯格的元宇宙不僅沒看到一點進步,反而狀況頻出。今年8月,紮克伯格在Facebook上傳一張自己在Horizon Worlds裡虛擬形象的自拍。
圖源:Facebook截圖
在這張自拍裡,紮克伯格呆滯僵硬地站在一片詭異的景色中,身後是一個看上去非常不成比例的埃菲爾鐵塔,和宛如沙子堆出來的巴塞羅那聖傢族大教堂,質感十分粗糙。
這張車禍級的效果圖立刻遭到整個科技界的群嘲,有人評價,Meta簡直就是用VR復刻一個2003年的老遊戲《第二人生》,甚至比不過 PS1的《天線寶寶》。
圖源:源於網絡
《第二人生》官方甚至還借此營銷一波,鼓勵玩傢們分享在遊戲裡與埃菲爾鐵塔的合影——最好讓對比再強烈一點。
圖源:源於網絡
這也不是Meta第一次因為效果圖被嘲笑。
更早前的7月,當紮克伯格在Horizon Worlds裡和天文學傢Neil deGrasse Tyson對談時,原本要碰拳的兩人,手卻尷尬地懸停在半空。
圖源:源於網絡
去年底,Meta在Horizon Worlds裡大辦三場演唱會,滿心期待的觀眾結果發現,有兩場用的是隻有180°的粗糙虛擬背景,另一場則簡單粗暴地直接把2D直播視頻掛上去。
【Young Thug在Horizon裡表演(圖源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ref=watch_permalink&;v=1071813643390622)】
更不用說“無腿怪”觀眾們在虛擬世界裡晃來晃去的奇怪體驗。
人們越發想念2020年的《堡壘之夜》裡,Travis Scott那場被稱作“遊戲對元宇宙的驚鴻一瞥”的演唱會。
【Travis Scott隻有10分鐘的演唱會效果很酷炫(圖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YeFAlVC8qU)】
人們最無法理解的是,2021年Meta在元宇宙項目上花100億美元,為什麼畫質還是和老遊戲一個水準?
圖源:Twitter@MNateShyamalan
根據財報,2021年Meta旗下的虛擬現實部門Reality Labs總收入約23億美元,凈虧損近102億美元,等於說僅2021年,Meta在元宇宙上就燒掉100多億美元。
隻能說,因為VR的硬件表現非常依賴算力、顯示和傳感器等上遊技術,短時間內Meta很難隻靠砸錢就讓技術“突變”。
視覺、聽覺、交互問題被認為是阻礙元宇宙發展的三大技術難題。想要成為“頭號玩傢”,低延時、高沉浸隻是基礎要求,非常依賴VR頭顯、體感服裝、賽博義肢和腦機接口等等一系列技術的成熟。
【圖源:電影《頭號玩傢》劇照】
就拿VR頭顯來說,目前為止不論是VR的運行能力,還是制作360度仿真效果所需要的龐大算力,甚至都還遠遠不及3A遊戲所依托的PC系統。與VR頭顯配套的一系列核心技術就更不用說。
Facebook收購的VR頭顯硬件公司Oculus也是一個現成例子。
2016年的MWC發佈會上,紮克伯格走過頭戴三星VR頭顯的參會者(圖源:源於網絡)
2014年收購Oculus後,Facebook花8年時間投資VR技術,但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沒迎來大突破。反倒是早早逼走Oculus前CTO、被稱作“傳奇工程師”的約翰·卡馬克。
【約翰·卡馬克(圖源https://tech.sina.cn/csj/2019-11-15/doc-iihnzahi1087501.d.html?vt=4)】
卡馬克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對Meta提出過質疑,在Meta改名的時候,他就表達不看好Meta以實現元宇宙為目標進行開發的技術架構和構想。
他不理解Quest 2今年為什麼要漲價,認為Meta在VR研發上的效率本該是現在的2到4倍,“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投入100億美元,一想到花的錢,我就感到不適。”
【今年7月,Quest 2宣佈漲價100美元,售價399美元起(圖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DVENS3U05269O3G.html)】
今年的Connect大會上,Meta一宣佈全新VR頭顯Quest Pro 1499美元(約合人民幣10748元)的價格,大傢就開始瘋狂吐槽。
Meta Quest Pro(圖源:源於網絡)
“多花將近8000塊錢,你就能得到一款256GB存儲空間、12GB內存、90Hz刷新率,但性能方面提升並沒有那麼明顯的VR頭顯。”
圖源:源於網絡
“有這錢,我買個Xbox Series X + PS5 + Switch不好嗎……”
圖源:源於網絡
The Verge還爆出,Quest Pro在續航上甚至還“反向升級”——充電2小時,使用1-2小時。
Quest Pro有進步嗎?也有。
搭載驍龍XR2+處理器的Quest Pro提升50%的續航和30%的散熱性能,對比度比Quest 2高出75%,機身厚度減少約40%,新配備的追蹤傳感器能實現更精準的動作識別,筆尖配件還能實現手寫效果。
【Quest Pro演示的手寫效果(圖源:Meta)】
然而這些努力在更大的技術局限面前顯得非常微小。
市場對Meta的新款VR產品反應平平,截至當天收盤,Meta股價跌至128.54美元,跌幅為3.92%。
去年的更名事件曾在去年底給Oculus帶來一波銷量,即便是這樣,2021年一整年Oculus VR硬件500-600萬臺的銷量還是遠不及PS5和Switch——一個是1700萬臺,一個是2300萬臺。
外媒演示用Oculus Touch猜拳(圖源:源於網絡)
有人計算過,想要支撐起Meta的元宇宙戰略,Oculus硬件至少需要億級的用戶保有量,可是過去5年,Oculus全部銷量加一起也隻有1000多萬臺。相當於隻有0.5%的Meta用戶,能進那個“元宇宙”。
圖源:Meta
Meta現在這麼慘,紮克伯格有脫不開的責任。
紮克伯格領導下的Meta管理非常混亂,比如最近被爆出正在將公司內部的AI實驗室拆散,把人員分配到各個產品組裡。
這意味著那些AI科學傢、開發者們必須從“研究型人才”往“工程型人才”轉型,解決更具體的問題,而不是隻做一些泛化的理論技術研究。
Meta正在建造中的AI Research SuperCluster(RSC)超級電腦(圖源:源於網絡)
類似的重組幾乎自Meta更名以來就不停發生著。
一些高層也陸續離開。今年4月以來,離開Meta的高管就包括:首席技術官邁克·施羅普費爾,人工智能副總裁傑羅姆•佩森蒂,負責數據中心和核心基礎設施的高級工程主管大衛·摩頓森,以及首席產品設計主管、副總裁瑪格麗特·斯圖爾特。
他們中的很多都在Facebook工作十餘年之久。
其中甚至還包括被稱為Facebook二號人物、在Facebook工作14年的前COO雪莉·桑德伯格。
雪莉·桑德伯格(圖源:源於網絡)
但就像紮克伯格一貫的作風那樣,在雪莉·桑德伯格宣佈離職後,他反手就是一個調查——因懷疑其涉嫌濫用公司資源長達數年時間。
桑德伯格曾經基本上就是紮克伯格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她的濫用,紮克伯格卻能多年不知。
他甚至還在桑德伯格宣佈離職的時候傷感地表示,“她教會我很多東西,在我生命中許多重要的時刻,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工作上,她都陪伴著我。”
“她的離開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年輕時的紮克伯格與桑德伯格(圖源:https://tech.ifeng.com/c/8GVtOtTZeUV】
員工們越來越看不懂紮克伯格到底想要幹嘛。
公司更名Meta後,紮克伯格開始更頻繁地用Quest VR在元宇宙裡開會,不少Meta員工在居傢辦公期間,也不得不購買自傢硬件用於“辦公”。
圖源:源於網絡
最近Meta又被爆出正計劃推出一種“靈活工位”制度,不再提供固定工位,而是讓員工在上班之前通過手機申請預定工位,目的是減少總的工位數量,節約辦公空間和管理成本。
在今年6月的一次全體會上,紮克伯格甚至相當直白地說道,“公司裡現在可能有一部分人,並不應該在這裡。”
接著就是一波迷之操作——算法裁員,除“隨機”選擇外,Meta沒有給出此次裁員的具體原因。
圖源:源於網絡
今年9月,有內部人士透露Meta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削減至少10%的開支,做法就是降低管理成本,削減外包預算,對非業務部門進行改革重組,以及,裁員。
Meta給管理層施壓,要求中層經理找出表現不好的員工,把他們安排進“表現改進計劃”。
不甘離開的員工則被提供一段時間的“轉崗期”,但最終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都轉崗失敗,其中不乏很多內部口碑好、評價高的員工。
【圖源:新聞截圖】
據傳,Meta的員工私下裡給公司的元宇宙項目起一個代號叫“MMH”,即“Make Mark Happy”(紮克伯格的全名是Mark Elliot Zuckerberg)。
怎麼說呢,老板你開心就好。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Meta剛推出不久的AI聊天機器人BlenderBot 3也對紮克伯格“不爽”。網友們問BlenderBot 3,“你對馬克·紮克伯格有什麼看法?”,得到的回答是:
“馬克·紮克伯格的做法並不總是合乎道德”、“他太令人毛骨悚然,而且很會操縱別人”、“他有那麼多錢,還穿著同樣的衣服”……
【圖源:Twitter截圖】
紮克伯格終於還是沒能靠Meta翻身。
去年,美國有雜志搞2021美國“年度大混蛋”的評選,紮克伯格毫無懸念當選;而雅虎財經搞的2021年度“最差公司”評選,Meta也理所當然高居榜首,得票數超第二名50%以上。
圖源:新聞截圖
緊接著是紮克伯格身價的大幅縮水。今年以來他的身價已經縮水710億美元(約近5000億元人民幣) ,在全球億萬富翁中排名第20位,是2014年以來的最低排名。
圖源:源於網絡
一起縮水的還有Meta的股價。自去年改名至今一年不到,Meta的股價已經跌去60%。當下不到4000億美元的市值,被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遠遠甩在身後。
這讓人想起2017年前後互聯網上曾流行過的一個討論: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這些矽谷巨頭,哪一個會最先倒閉?
現在看來,Facebook,不,Meta,成第一個掉隊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