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Google、微軟、Meta和亞馬遜發起一項“取消閏秒”的倡議——理由是與之帶來的價值相比,為與地球自轉同步而額外增加的一秒,反而造成更大問題。自1972年以來,世界計時機構已在“國際原子時”(TAI)上增加27次閏秒。
在美法計時機構的首肯下,計算機將繼續在某天晚間 23:59:59 秒之後跳轉到 0:0:0,而無需為閏秒而添加額外的 23:59:60 。
據悉,隨著計算機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依賴於精確計時服務器網絡來安排相關事件和記錄活動的確切順序的工作(比如傢數據添加到數據庫),將會陷入糟糕的混亂。
在最壞的情況下,閏秒調整時可能導致互聯網中斷。有鑒於此,呼籲‘取消閏秒’的該組織認為 —— 閏秒操作終歸是徒勞的,畢竟從歷史維度來看,地球自轉的速度並沒有太大變化。
自 1972 年來的“閏秒”記錄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研究科學傢 Ahmad Byagowi 表示:
根據我們的預測,若堅持使用國際原子時(TAI)而不開展閏秒觀測,至少也可以穩妥度過 2000 個年頭。等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再去折騰也不遲。
好消息是,美國國傢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法國國際計量局(BIPM)和一眾科技巨頭都認為,現在是時候放棄對閏秒的特殊調制。
而之所以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主要是全球時鐘系統是由科學傢們、而不是科技企業來負責協調和管理的。
“真實時間”補償
回顧 2012 年,當時的閏秒變化導致 Reddit 服務出現大規模中斷,此外 Mozilla、LinkedIn、Yelp 與航空預訂服務提供商 Amadeus 也都遇到相關問題。
2017 年的時候,Cloudflare 也遭遇一次閏秒故障,導致這傢網絡基礎設施公司的一小部分客戶服務器離線。
即使 Cloudflare 有用軟件去比較計算機時間和閏秒協調時,但系統出錯後還是難以對結果加以正確的處理。
NTPD 內核閏秒協商
盡管計算機本身很擅長“數數”,但人類活動引入的“不規則行為”,還是很容易給現有系統和計算工作任務帶來一系列麻煩。
事實上,除“閏秒”,2000 年前後的“千年蟲”(Y2K)問題已經引發過相當大的問題。
由於僅使用兩位數來計算年份,許多計算機在 1999 年 12 月 31 日之後,又錯誤地“輪回”到 1970 年。
尷尬的是,那些使用 32-bit 計數的系統,會在從 1970 年 1 月 1 日開始讀秒的情況下,於 2038 年再次撞上溢出輪回的大門。
GNS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閏秒值差異
【其它狀況】今年早些時候,一些網站在 Web 瀏覽器版本號達到 100 時遇到問題 —— 隻因它們在編程時就限制僅處理兩位數字。
此外為緩解計算機難以理解“某一分鐘有 61 秒”的問題,Google 率先提出“閏秒切片”的想法,以使這一秒在一天中緩慢增長。
最後,除多出的一秒可能搞事情,未來國際計時機構或許也需要在科學傢指導的特定情況下“減去一秒”,屆時計算機領域通常會遇到棘手的問題。
為避免對以來計時器 / 調度程序的軟件產生毀滅性的打擊,Byagowi 和 Meta 工程師 Oleg Obleukhov 建議還是快刀斬亂麻 —— 盡早放棄對閏秒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