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音樂文件的日益普及,光盤也同樣在逐漸被淘汰。然而,現有的一些CD可能仍有用武之地,因為其中的金箔可用於生產可穿戴生物傳感器。
盡管CD主要由聚碳酸酯制成,但它們確實包含一層薄薄的反射箔。在大多數CD中,這種箔是鋁箔,盡管金被用於(有爭議的)更好的性能,被恰當地命名為金質光盤。
通常情況下,當金質光盤被丟棄時,這些金箔會與光盤的其他部分一起被填埋。由於薄薄的金箔也被用於貼在皮膚上的柔性生物傳感器,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的科學傢們想知道他們是否能從CD中獲取金箔用於這一目的。
在博士生Matthew Brown和副教授Ahyeon Koh的帶領下,他們開發一種技術,首先將金質光盤在丙酮中浸泡90秒--這將打破聚碳酸酯,使其與金箔之間的結合松動。接下來,一張聚酰亞胺膠帶被貼在箔片上,然後將金箔片從聚碳酸酯底層剝離。
利用市售的Cricut織物切割機(通常由手工藝人使用),金箔及其膠帶基底被切割成柔性電路,可以反復應用於人的皮膚並從其上取下。與其他電子設備相結合,這些生物傳感器可用於監測佩戴者的心臟和肌肉的電活動,此外,它們還能夠測量乳糖、葡萄糖、pH值和氧氣水平。所有的數據都可以通過藍牙轉發到智能手機上。
據報道,整個回收/制造過程隻需要20至30分鐘,不需要昂貴的設備,每個傳感器的成本約為1.50美元。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使用丙酮,但沒有任何有毒化學品被釋放到廢物流中。
“我們使用的是金質光盤,我們想探索銀質光盤,我相信這是更常見的,” Brown說。“我們還想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激光雕刻,而不是使用基於織物的切割機,以進一步提高升級改造的速度。”
這項研究在最近發表於《自然通訊》雜志的一篇論文中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