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環境署的一份新報告估計,歐洲所有癌癥病例的10%以上可能是由環境和職業性接觸污染引起。該報告指出,這些病例中的大多數可以通過改善環境保護來預防。新發現收集瞭以前發表的一些研究的數據。
據初步估計,歐洲所有的癌癥病例中有40%跟可改變的風險因素有關,其中大部分跟生活方式有關:吸煙、飲食、酒精等。然而這些病例中約有1/4--相當於歐洲整體癌癥病例的10%--可歸因於環境污染物。
該報告將這些污染物分為五類:空氣污染、氡氣和紫外線輻射、二手煙、石棉和化學品。
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都跟歐洲所有癌癥死亡的2%有關。特別是空氣污染估計占所有肺癌的7%。這裡的空氣污染包括細顆粒物(PM2.5顆粒)和接觸污染物,如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紫外線輻射--主要來自太陽導致的皮膚癌--被認為占歐洲所有癌癥病例的近4%。另一方面,氡輻射則更為罕見,來自地下的天然花崗巖來源。采礦業導致高職業暴露於氡輻射,而一些地面和較低樓層的住宅可能使個人暴露於高於平均水平的氡輻射。
二手煙和石棉也都是眾所周知的致癌物來源,這兩種物質近年來一直是許多監管的對象。新報告表明,由於從接觸到診斷癌癥的時間框架較長,仍有跟歷史性接觸有關的新病例出現,但這些比率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減少。
暴露於化學致癌物可能是新報告中討論的最不明確的類別。報告指出,職業性接觸化學品是歐洲的一個大問題,但在量化方面具有難以置信的挑戰性。報告中列出的一些化學品包括從丙烯酰胺、二苯甲酮、阻燃劑、全氟烴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和農藥到苯、甲醛和矽塵。
報告指出:“雖然我們對一些物質有估計,但我們不確定化學致癌物對歐洲人的癌癥負擔的總體貢獻。市場上和環境中的許多化學品沒有經過詳盡的致癌性測試,對於我們一生中接觸低水平的化學品組合可能產生的致癌影響仍然存在重大的知識空白。”
該報告概述瞭一些可以實施的幹預措施,它們可以被用來減少這些致癌污染物的暴露。這些幹預措施大多是針對政策制定者的,因為報告明確指出,如果政府不在監管層面上阻止這些接觸,那麼個人就很難避免這些接觸。
“環境和職業性癌癥風險本質上是可以預防的,減少這些風險是減少歐洲癌癥負擔的關鍵,”報告總結道,“此外,人們保護自己免受大多數環境和職業性癌癥決定因素影響的范圍有限,這使得監管幹預和政策實施特別必要和相關。政策和法規需要得到足夠的資源支持以防止接觸(包括職業性接觸)和減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