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三年,中國已經取得全球領先的成績單,但關於5G的個別爭議仍然存在。在世界5G大會上,有專傢直接指出,現在還沒有真正的5G應用,5G應用應當定義為4G下無法平滑運行,必需5G帶寬服務的應用。
文 | 張俊
劃重點:
1、有專傢對5G應用的定義提出新觀點:使用時需要5G網絡,4G無法平滑運營;具備新穎性、娛樂性,能夠驅使用戶切換到5G;一定是面向C端消費者,而不是工業應用。
2、針對6G研發,多位院士和專傢給出加強6G開放和交流合作,以構建未來全球統一的6G標準的建議;同時,中國也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原創通信技術,加強在基礎理論、核心技術、重大應用上的投入,以破解6G演進中的堵點。
不過,運營商們給出不一樣的觀點。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中國電信首席專傢畢奇等運營商高管紛紛曬出數據稱,中國運營商的5G基站建設、5G用戶數、5G手機等指標處於健康發展狀態,5G用戶的每月平均流量實現爆發增長,5G應用正處於從1到N的復制過程中。
除關於5G,6G研發也成為與會專傢們熱議的話題。在當前的外部環境下,我國5G規模化發展以及6G的前瞻研究,仍需直面一些挑戰。
5G應用該往哪走?
今年6月,中國5G牌照發放正式迎來三周年。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底,我國已經建成基站185.4萬個,占全國移動通訊基站數的17.9%,5G移動用戶4.55億,占27.3%。
不過,在5G基站建設和5G用戶數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關於5G殺手級應用何時出現的呼籲不斷。
在9日的元宇宙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創始院長、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創始人及院長、珠海普羅米修斯視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關於5G應用的演講引發爭議。
他指出,目前國內5G發展面臨巨大挑戰,“我們投資上萬億做5G,全世界第一;我們還要投上萬億元,投入全世界第一;我們的華為中興等公司,在5G上有最多的專利權,掌握5G核心技術,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沒有5G應用。”
值得註意的是,孫偉強調的是“完全沒有5G應用”。在他看來,5G應用應當定義為4G下無法平滑運行,必需5G帶寬服務的應用。而目前相關企業推出的5G應用,都能在4G下運行,並不是真正的5G應用。“現在有哪些打開手機說4G不能用,5G才能用,沒有。那我們做那個幹嘛,拿那麼多錢,所以我說在瞎安慰,自我安慰。”
他還炮轟運營商,靠人為降低4G速率和帶寬逼迫用戶購買升級5G服務不是商業正路,應該通過技術的升級和提供更創新的用戶喜歡的內容、應用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孫偉表示,4G的推廣和普及主要依賴直播和短視頻這兩個殺手級應用,這對於推廣5G是很好的啟發。直播和短視頻這兩個4G殺手級應用所需的帶寬是以前的2G/3G無法支持的,因此用戶才切換到4G觀看。
在他看來,5G殺手級應用應當具有以下特征:使用時需要5G網絡,4G無法平滑運營;具備新穎性、娛樂性,能夠驅使用戶切換到5G;一定是面向C端消費者,而不是工業應用。
對於外界的質疑,運營商們也心有委屈。
同日,中國電信首席專傢畢奇在5G-A/6G論壇上的演講也間接回應外界對5G的質疑。他曬出數據稱,無論是5G基站數量,還是5G用戶數,中國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5G部署國,占世界60%份額。
“3G牌照於2008年12月發放,3年後中國電信獲得3600萬用戶;4G牌照於2013年12月發放,3年後中國電信獲得1.2億用戶;5G牌照於2019年6月發放,3年後中國電信獲得2.3億用戶。”畢奇說,很顯然,5G商業化進程及用戶數增長在加速。
另外,畢奇透露,截至2021年中國電信用戶月平均流量13.4GB,5G用戶約24GB,根據目前的流量趨勢和歷史預測,到2025年中國電信用戶的月平均流量有可能接近100GB,相比之下全球用戶月平均流量的預測在30GB左右。這也間接回應外界對於5G無用論的觀點。
在10日的主論壇上,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也重點強調5G給個人和行業帶來的變化,頗有隔空回應的意味。
劉烈宏指出,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5G帶來流量爆發式增長。今年6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5GB,是2019年5G發牌初期7.32GB的兩倍,如果沒有5G承載,相同的數據流量大概需要多建兩到三倍的基站。
“大傢感受到5G時代觀看視頻和視頻通話更加順暢,不再卡頓,短視頻業務爆發式增長。”他說。目前,中國9億短視頻用戶刷短視頻時長超1.5小時。而驅動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運營商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移網流量同比增長20.2%,但流量收入增比僅增長0.7%,一個月套餐比點外賣還便宜,平均資費是國外資費的一半,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相當於美國的18%。
而在5G應用方面,劉烈宏強調,5G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新融合,推動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擴展,5G+從消費互聯網拓展到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等更廣闊的領域。他透露,中國聯通打造八千多個5G規模應用的商品房項目,服務超過兩千個行業專網客戶,覆蓋礦山、鋼鐵、港口、醫療等38個行業。“中國5G應用已經實現從0到1的突破,正在落實從1到N的復制拓展。”他說。
6G研發仍需突圍
在5G規模化商用如火如荼的同時,關於6G的研究也成為國內多傢通信企業的重點。
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6G首席科學傢王俊指出,5G做到萬物互聯,生成三大應用場景,6G不僅是能力的升級,在5G的基礎上會發展出兩個非常關鍵的場景,一個是智能,一個是感知。6G將從人聯、物聯跨越到萬物智聯,6G將會成為人工智能普及的關鍵因素,會將智能帶給每個人、每個傢庭、每輛車、每個企業。
具體而言, 6G將有六大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分佈式聯網機器學習與互聯AI,感知、定位與成像,以人為中心的沉浸式通信,智慧城市與智慧生活,全功能工業4.0及其演進,移動服務全球覆蓋。
“6G不會是5G能力的簡單升級,6G將超越萬物互聯,能夠提供一些後通信時代和後連接時代的跨越式提升。”王俊說。
不過,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6G的研發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我們要清醒看到,6G的技術面臨需求不明確、瓶頸受限、生態滯後等挑戰,準確預測2030-2040年移動通訊需求的難度不亞於對新技術的探討,需求不是越高越好,不能隻是服務於小眾市場,沒有大眾剛需支撐不。而除需求之外,當前研究6G和十年前研究5G相比形勢更嚴峻,供應鏈市場遭遇國際標準化小圈子的風險,面臨對中國的排斥和封堵,我們還是要堅持6G的標準化,本著開放合作的理念,以更大的精力開展6G技術與未來產業的國際合作,加大創新力度,為人類社會貢獻6G標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也總結我國在6G研發中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基礎理論突破。逼近理論極限,迫切需要突破和變革。信息壓縮逼近香農信息嫡/率失真函數極限,信息傳輸逼近信道容量極限。引領性其礎理論制約,發展遭遇根本堵點。
其次是核心技術。必要支撐環節基礎核心技術薄弱,移動通信產業直面關鍵堵點。如:毫米波/太赫茲通信、空天地融合移動通信技術,特別是支撐技術存在在前沿原創性技術加強。
最後是規則模式。6G研發的國際合作與聯盟不斷增加,如美國主導的Next G聯盟、歐盟主導的Hexa-X聯盟等。中美戰略競爭的新格局下,我國國際合作面臨多層面制約,美國極可能通過規則規范的戰略性重塑,鞏固或奪回美國在通信領域的主導地位,引發新型堵點。
他建議,我國在6G策略上,需要選對方向、創賽道超車。精準研判,深刻認識移動通信發展堵點;以智簡為移動通信系統設計核心理念,短期紓解高端芯片卡脖子難題,長期實現理論原始創新和新模式生態構建,賦能移動通信可持續發展。同時大力發展原創通信技術,加強在基礎理論、核心技術、重大應用上的投入,破解6G演進中的堵點。
整體來看,在當前的國際競爭環境中,中國既要有自己強大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主產業鏈,同時也要加強6G開放和交流合作,以構建未來全球統一的6G標準。
正如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6G首席科學傢王俊所說,全球統一的標準是6G的必由之路。相信我國實現從1G空白、2G追隨、3G突破、4G並跑到5G領跑的過程之後,在6G上也將走出一條領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