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鋅財經,作者:孫鵬越,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巴黎奧運會,堪稱奧運史上最鬧劇、最離譜的一屆。
還沒開賽就先曝出一系列負面新聞:塞納河河水大腸桿菌超標、法國老鼠蟑螂泛濫、奧運村沒有空調、夥食條件過差被投訴、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參賽選手被搶劫……
好不容易熬到開幕式,結果升旗儀式把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旗掛反、把韓國叫成朝鮮、LGBT宣傳片讓央視解說都沉默不語……
一系列迷惑不解的操作,最終導致奧林匹克官方賬號刪除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視頻;此次奧運會的贊助商之一,美國科技公司C Spire因不滿開幕式內容,宣佈將撤出自己在奧運會期間的所有廣告。
可以說,巴黎奧運會讓世界認識到什麼叫做“巨大的草臺班子”,然而更離譜的是,這個草臺班子居然花費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
一邊虧錢,一邊大賺
奧運會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參賽最多的運動賽事,它不僅僅是一項體育賽事,更是一個展示國傢文化、促進國際交流的平臺。
但是想要舉辦一屆奧運會,需要花費的金錢可不是個小數字,甚至為之破產的主辦國也不在少數。
最出名的就是希臘和蒙特利爾。
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一屆噱頭很足的奧運會,打著奧林匹克重回故鄉的大旗,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然而為舉辦這場盛事,雅典政府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總開支一度高達146億美元。
雅典奧運會投入的資金超過最初的預算,結果國庫一空,希臘背上巨額外債。希臘花整整十年的時間才勉強還清舉辦奧運會欠下的巨額債務。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也是如此。
蒙特利爾作為加拿大一個半獨立地區,單獨舉辦奧運會惹怒加拿大政府,於是加拿大政府拒絕提供任何籌資擔保,58億美元的費用全部由蒙特利爾市政府獨自承擔。
導致在奧運會結束時,蒙特利爾市政府欠下27.29億美元的巨額債務,最終由蒙特利爾市民年年納稅還債,直至30年後才還清這筆赤字。
為15天的奧運會,還賬30年,這樣的慘案被外界稱之為:“蒙特利爾陷阱”。也使奧林匹克運動受到沉重打擊,使原來準備申辦的國傢紛紛退出。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
當然,舉辦奧運會並不隻有虧錢,也有大賺特賺的主辦國。
2000年悉尼奧運會,雖然總投資高達50億美元,但是澳大利亞政府通過精心設計,絕大部分資金都用於基礎設施的顯著改善,最出名的就是將一片曾經的廢棄土地、沼澤地、磚廠、屠宰場和肥料廠,改造成為充滿活力的奧運村。
嚴格的成本核算和大膽的商業價值激活,利用奧運會的巨大流量,來提升悉尼的城市形象和國際知名度。
悉尼奧運盛會取得非凡的成就,贊助收入達到6.3億美元,門票銷售量達到驚人的670萬張,吸引全球220個國傢和地區的電視觀眾,最終實現近7.6億澳元的利潤。
同樣,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也是如此。
官方公佈的數據,北京奧運會直接成本是202.06億人民幣,直接收入為213.63億人民幣,最終盈利達到11.57億人民幣。還留下鳥巢和水立方兩座歷史性建築,後續還能承辦演唱會和體育賽事,源源不斷的賺錢。
可以說,奧運會是一把雙刃劍,一面是提升城市形象、擴大國際影響力;另一面是高昂的建設費用,非大國無法承受。
巴黎奧運會賺瘋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強傳播性讓奧運會的流量更勝一層樓,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這場體育賽事,類似希臘和蒙特利爾的“慘案”就很少發生。
除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
因為疫情緣故,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導致經費大規模上漲,由原本計劃的74億美元預算,一路高漲至200億美元,遠超初始預算,創下奧運會史上的最大虧損紀錄,最終虧損210億美元。
比起“前任”日本,巴黎奧運會則完全相反。哪怕是巴黎奧運會如此的“草臺班子”,但法國還是賺瘋。
如今,奧運會最賺錢的三個途徑,分別是贊助費、轉播權、門票費用。
目前,巴黎奧運會有15傢國際奧委會TOP計劃成員、7傢高級合作夥伴、13傢官方合作夥伴,44傢官方支持者。從總體數量上看,已經超越上一屆東京奧運會。
這79傢品牌的贊助費已經超過10億歐元,讓巴黎奧運會數錢數到手抽筋。
尤其是TOP計劃成員之一的LVMH集團,作為奢侈品巨頭外加法國首富,為巴黎奧運會提供1.5億歐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的天價贊助費,也是歷代奧運會贊助之最。
花大價錢,LVMH集團自然要撈夠本,本屆巴黎奧運會“含LV量”極高:獎牌是尚美巴黎、服裝是伯爾魯帝;獎牌箱和火炬箱是路易威登……它們都屬於LVMH集團旗下品牌。
可巴黎奧運會賺的錢,遠不止贊助收入。
官網信息顯示,巴黎奧運會的全球轉播權收入已經達到7.5億歐元,雖然國際奧委會要抽成49%,但巴黎奧運會的轉播權收入也超過3.8億歐元,是歷屆夏季奧運會最高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奧運會的轉播權在國內也是炙手可熱。央視作為巴黎奧運會主轉播機構,將轉播權二次分銷給咪咕、騰訊、快手、抖音4傢,平臺數量與合同金額均超過歷屆奧運會。
除轉播權之外,門票收入也不容小覷。巴黎旅遊局預計,此次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共計會賣出1340萬張門票。
總之一句話,從贊助費轉播權,到門票旅遊業,巴黎奧運會賺瘋。
主辦城市的“宏觀經濟”
“奧運經濟”並不隻是短期收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主辦城市的曝光量,從宏觀層面刺激長期潛力。
在奧運會舉辦費用之中,支出最大的一項就是主辦城市的基礎設施更新、永久場館的建設等費用。
巴黎奧運會在籌備階段,法國政府已先行投入約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3億元)用於巴黎市區的基礎設施升級。例如,塞納河的水質改善工作也花費1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1億元)。
巨額的資金用於城市建設和升級,再加上奧運會流量的加持,會放大主辦城市的潛力。就像是曾經的“巴塞羅那效應”。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巴塞羅那大規模城市改造和提升,使其成為旅遊勝地和宜居城市的標桿,遠超奧運本身的投入。如今,巴塞羅那已經成為歐洲地區不遜色巴黎的旅遊之城,旅遊業收入占比達到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14%。
“巴塞羅那效應”同樣也作用於巴黎。
作為歐洲中心,巴黎一直是許多歐洲人的“夢想之城”,再加上奧運會的雙重吸引之下,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已經接納大約1530萬名遊客,其中大約188萬是外國遊客。
1530萬名遊客所產生的一系列積極的經濟反應,已經足以為法國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法國國傢統計和經濟研究所發佈報告預測,巴黎奧運會期間,旅遊業將貢獻14-35.6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1-282億元)的經濟收益。
這同樣也是“奧運經濟”所帶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