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消息,江蘇的周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金融產品工作人員,需要她註銷賬戶,否則會產生高額滯納金和管理費。
周女士信以為真,和對方開啟屏幕共享,對方由此掌握其郵箱號,並冒充官方發送郵件,讓周女士誤以為自己征信出問題。隨後周女士陸續從10多個平臺貸款近百萬,轉入騙子賬戶。
專傢指出,個人屏幕上的一切信息,包括聊天交友、各種APP,一定程度上具有隱私性,能夠反映個人狀況。在共享中信息被圍觀,導致個人隱私的泄露。
當信息在被他人獲悉後,可能從私人信息傳播到更遠的范圍,帶來不可預計的威脅。可能會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為侵害個人權益的工具。為此,不要輕易下載視頻會議軟件,更不要在共享屏幕時進行銀行賬戶操作。
專傢提醒,騙局層出不窮,消費者在千變萬化的騙局中要保持清醒和冷靜,除不貪圖不義之財之外,還要理智判斷分析,提高防范意識,學習掌握金融知識。
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保管好個人金融信息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切勿在不明網站或者其他途徑填寫、告知他人自己的個人金融信息,尤其是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手機號碼等關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