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離“阿凡達”還有多遠?


1981年,年輕的詹姆斯·卡梅隆做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被機器人追殺,幾年後,他將夢境搬上大銀幕,以《終結者》這一形象征服全世界觀眾,而在多年後回憶自己的創作動機,他說道:“機器是我們的夢想,也是噩夢,問題在於,人類和機器能否共同打造未來?”

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定論,但卡梅隆以自己的方式給出一個方向——在創作影片《阿凡達》的過程中,“將人類智力註入遙控的生物身體中”(即所謂的“化身”)這一概念成為整個故事的核心。

也指出人與機器人,在未來世界共存的另一種可能性。

近日,由日本全日空(ANA)贊助的機器人賽事 Avatar XPRIZE,旨在全球尋找以人類智慧,遠程操控機器人的“阿凡達機器人”的優秀團隊。如果團隊能使用“化身”完成數十項挑戰,則有機會獲得千萬美元大獎。

獎金或許隻是獎勵,但是團隊的嘗試,或許會成為人類“阿凡達”之路重要的一環。

更“接地氣”的機器人大賽

與 DARPA 的機器人大賽不同,盡管 XPRIZE 也通過面向全球的比賽推動技術發展,但其展開的比賽卻圍繞氣候環境變化、糧食危機、熱帶雨林保護等領域。

本次面向機器人領域的 Avatar XPIZE 也和 DARPA 的機器人比賽有所不同,目的是尋找能夠將人類感官、行為和存在實施部署至遙遠地點的化身系統(即 Avatar),從而打造出聯系更加緊密的世界。

顯然,這樣的目標相較於更加科幻的 AI 機器人來說顯得更接地氣。

正如其首席執行官 Anousheh Ansari 所說:“當某地出現危機時,另一個國傢的人足不出戶就能為其提供援助。”這種虛擬化身的方式將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正是這種特殊之處讓 Avatar XPRIZE 具有更貼近當前產業結合的現實意義。

正如大賽名稱所代表的含義,該比賽更多地強調機器人是一種化身,而不是一種工具。操作員將需要能夠識別,他們的機器人正在觸摸的物體,聽到機器人聽到的聲音,看到機器人看到的畫面,並需要通過溫度傳感感知溫度——這也是為何你會看到參賽隊伍都在采用類似頭戴式 VR 設備的重要原因。

其次,XPRIZE 將使用模擬的“高質量”網絡連接,其中“可靠性、帶寬、延遲和抖動將代表最佳可用的公共互聯網服務”。很難說如果 DARPA 機器人大賽團隊能夠使用可用的最佳公共互聯網服務,他們的效率會提高多少,但對於使用 VR 設備,追求盡可能高同步率的 Avatar XPRIZE 比賽來說,網絡質量相較於 DARPA 大賽會更勝一籌。

還有一點值得註意,參賽隊伍必須在 20 分鐘或更短時間內完成設定的目標,這實際上也變相增加難度。

如此一來,你或許能明白,Avatar XPRIZE 不僅在考驗參賽隊伍設計出的機器人的靈敏度和多功能性,還對隊伍的熟練度提出很高的要求。這些都暗示比賽項目一旦能夠實現,將對現實具有的重要意義,而當我們再從一些參賽隊伍的作品細節觀察,又能進一步看到這項比賽的特殊之處。

從現實世界尋找“未來之路”

作為一項人機協作的賽事,Avatar XPRIZE 設定的任務看起來較基礎但多樣化,不僅僅是針對災難場景,還有很多看似非常日常的任務目標。並且,現場也會給出其他的任務要求,雖然整體來看,這些項目難度並不大,但要在特定時間內完成卻顯得更加復雜,以下是此前在比賽時的目標項目,從中我們也可一窺該比賽的特點:

這些動作每一項看起來都很尋常,但綜合在一起卻體現出在特定場景中的復雜性,而一旦能夠操控機器人快速完成,就意味著參賽隊伍能夠讓機器人在一些特殊場景發揮出實際作用。

例如 2021 年半決賽中獲得第一名的 NimbRo 團隊,這個來自德國波恩大學自主智能系統實驗室的設計出的機器人,由一個操作員站點和一個可移動化身機器人組成。

德國波恩大學自主智能系統實驗室的 NimbRo 在進行比賽|IEEE

機器人有一個類似人類的上半身、兩條手臂和完整的五個指頭的雙手,頭部則裝備有廣角攝像頭、麥克風陣列,和展示操作員面部表情的顯示器。

在遠程操控過程中,機器人能將操作員的面部表情和聲音實時同步到現場,這一過程借由 VR 頭戴設備內的多顆攝像頭和眼球追蹤技術得以實現,而其頭部和手部動作則會被捕捉並傳輸給機器人,操作員通過 VR 設備控制器以及手部操控裝置來“化身”成機器人完成各種動作。

NimbRo 團隊在操控機器人|IEEE

NimbRo 團隊指出,操作者可以通過手腕上的力-扭矩傳感器,來感受化身機器人手掌抓握時的力度,也能通過電機的電流感應刺激,感受到手指的細微觸感。

利用這套設備,在半決賽時,NimbRo 機器人完成包括煮咖啡、下棋、玩拼圖遊戲,測量高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等操作,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穿上夾克,這都讓這臺機器人在疫情之後的當下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類似的,由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研發的 Avatrina 機器人也將 VR 技術與機器人技術進行融合,通過操控人員的 VR 設備來實現機器人的實時動作。

Avatrina 配備視覺和聽覺系統,可以讓遠程操控人員和機器人面前的人進行溝通,而機器人也能通過頭部的平板電腦(即機器人的臉)看到機器人面前的一切。

在很多團隊看來,這種機器人與 VR 技術結合的方式,讓人類距離未來世界更進一步。相較於其他實現方式,該領域面臨的問題並不那麼致命,比如網絡延遲、VR 設備的分辨率和視角不夠高、化身機器人不夠靈活等,這些都是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解決。

更重要的是,這種通過人來遠程操控機器人的方式,在日益嚴重的“AI 取代人類”焦慮中,找到另一種解決辦法。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團隊的 Avatrina 機器人|IEEE

想象一下,當獲勝團隊能夠結合最先進的技術,讓任何未經培訓的操作員在非常短時間訓練之後,遠程操控 100 公裡外的化身機器人,在特定環境中完成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任務,就將顛覆商業領域的部分工作形式,如商場引導、酒店服務、景區旅遊、產品銷售等,均可以在人們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完成,並節約大量資源。

正如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 Kris Hauser 所說:“虛擬體驗不會完美替代所有面對面的互動,但即使我們可以替代 50% 的出行,這仍然是時間、成本和能源消耗方面的巨大勝利。”

“阿凡達”照進現實

在機器人研究中,具有自我決策能力的 AI 機器人作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時常登上熱搜,也伴隨“AI 取代人類”的焦慮被不斷討論,但實際情況或許並非如此。

如今的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深空之中的太空艙機械臂,還是傢庭當中的機器人助手,人類通過遠程控制機器人完成一些特定工作早已成為現實,而 Avatar XPRIZE 的目標則是再向前一步,讓機器和人的結合更加緊密。

“疫情期間,一些可遠程操控的機器人,已經被用於為隔離在傢的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與親人交流,通過遠程操控還可以完成噴灑藥物,或者紫外線消毒等任務。而更進一步,他們還出現在手術操作、爆炸物處理甚至太空探索中。”在 Kris Hauser 教授眼中,這類機器人依然是應對老齡化的重要工具,正如他所說:

化身機器人即將出現的最大機遇之一是傢庭保健。由於人口老齡化,美國到 2035 年將會出現超過 100 萬的傢庭保健助理缺口。老年人需要的很多幫助都是相當常規的,如果你可以在半夜登錄機器人的虛擬化身花 10 分鐘來幫助他們,而不必聘請全天候護理,那麼對很多傢庭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更實際一些的應用在於,化身機器人與我們如今常見的商用 AI 機器人還能相互結合,實現 1+1>2 的效果。

挪威的HALODI機器人|HALODI

總部位於挪威的機器人公司 HALODI,其生產的商用人形機器人,可以使用 AI 執行諸如門迎、超市導購等預編程服務。

而當它需要完成那些超出預編程范圍內的服務,例如為人開門、撿拾物品等內容時,位於後端的操作員便可以通過接入 VR 設備接管機器人,通過獲得機器人的視線內容、聽到機器人聽到的聲音,為機器人面前的人提供對應的服務和操作。

這種結合的方式不僅不會讓人失業,還能極大減輕人們的工作負擔。基於這種方式,HALODI 的機器人已在挪威落地商用,並成為部分醫療機構的“特殊服務生”。

從某種意義上看,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現在正火的自動駕駛類似,終極目標是 L4-L5 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但是,真正要達到這個目標,仍然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在此前之前,人類駕駛員依然是主角。

在科學傢能夠研發出“終結者”一樣的通用 AI 型機器人之前,使用 VR 等方式,將遠方的人類作為操作和決策主體,可能是未來機器人發展的重要變量,和非常可行的方式之一。

而 Avatar XPRIZE 大賽所展示的,則是人類向“阿凡達”機器人方向的努力。


相關推薦

2022-09-17

的現實生活,但他同樣沒有給出實現這些願景的時間表。人類在探索腦機接口技術的途中還有很多未知,不應停下腳步。腦機接口的發展趨勢也將由表象到機理、從有創到無創、從單一學科實現多學科融合,並最終造福更廣大的

2023-01-31

算機,或許就是整個流浪地球系列電影中的最大反派,從人類逃亡計劃的基石到幕後最大反派(可能),量子計算機真的如電影中描述的那般強大嗎?現實中的量子計算機到底又發展到什麼程度呢?量子計算機到底是什麼?什麼

2024-02-18

春節假期臨近尾聲。面對持續進攻的谷歌等對手,OpenAI堪稱放出自ChatGPT有史以來最強的大招——Sora。Sora是OpenAI自研的文生視頻擴散模型,可以生成不同長寬比和分辨率的高質量、高保真視頻,長度可達1分鐘。在一些行業觀察

2024-02-06

前為止我還隻展現納威人好的方面。前兩部電影是負面的人類范例和非常正面的納威范例,在《阿凡達3》,我們會反著來。”而到《阿凡達5》的劇情中,納威人甚至會來到地球。

2024-08-10

前為止我還隻展現納威人好的方面。前兩部電影是負面的人類范例和非常正面的納威范例,在《阿凡達3》,我們會反著來。”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還曾表示他已經構思到《阿凡達7》,不過他表示自己這輩子可能是拍不完,應

2024-09-01

氧化物路線、硫化物路線及聚合物路線。目前,固態電池還有很多基本的科學問題待解決,如大多數固態電解質中的離子擴散速率與液態電解質存在數量級差異、固固界面難以始終保持良好接觸等,在突破這些科技問題後,還會

2024-07-13

7月13日消息,中國還有多久才能出現自己的喬佈斯、馬斯克這樣的牛人呢?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表示,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嚴重窄化學科專業,造成很多教育殘疾。在錢旭紅看來,我們學生培養當中造成

2022-12-22

12月16日,《阿凡達:水之道》(阿凡達2)正式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目前影片累計票房來到4.93億元,全球總票房4.97億美元,預測內地總票房為9.78億元。日前,杜比中國官微發佈一段卡梅隆和制片人喬恩蘭道的種草視頻,

2023-11-25

快科技11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稱,科幻大片《阿凡達》全球成功,而影片的數據總量也是達到驚人的1940萬G。報道中提到,《阿凡達》全部素材量有1PB,而《阿凡達2》成片的數據總量達到18.5PB,約為1940萬G,相當於用3.78

2023-01-07

前為止我還隻展現納威人好的方面。前兩部電影是負面的人類范例和非常正面的納威范例,在《阿凡達3》,我們會反著來。”制片人喬恩蘭道此前還告訴Gizmodo:一旦拍到《阿凡達5》,會有一些納威人去到地球的情節,會讓奈蒂

2022-12-20

都是奮戰在改變世界第一戰線上的公司——可以說,整個人類社會的命運,很大程度上都壓在這個男人的肩膀上。然而,今天的馬斯克,卻面臨著史無前例般的巨大壓力:在 Twitter 的“執政”能力遭到質疑;由於對異己和競爭對

2024-11-10

前為止我還隻展現納美人好的方面。前兩部電影是負面的人類范例和非常正面的納美范例,在《阿凡達3》,我們會反著來。”

2022-12-10

,網友和觀眾們也在等待。他們在等待12月16日上映的《阿凡達:水之道》。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12月8日16時58分,影片《阿凡達:水之道》預售總票房突破5000萬,超過《長津湖之水門橋》成為2022年預售最快破5000萬影片,總

2022-12-19

走出影院才緩過來。他記錄下的那些讓人不適的場景包括人類著機甲做任何事情時、傑克薩利的孩子打架時、薩利兒子從巨齒鯊口中奪物時他認為,影片在48幀和24幀的過渡處理不自然,導致眼睛敏感的人會很難受。資料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