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部時間4月20日8時33分,SpaceX“星艦”從得克薩斯州南部的發射臺升空,飛升到墨西哥灣上空約39公裡的高度,但在級間分離前出現異常,起飛約4分鐘後在空中解體。在星艦發射之前,馬斯克就已經多次公開表態試圖降低大眾期待,並委婉表示:“不應期待成功,星艦可能在第一次軌道級試飛嘗試時爆炸。”
雖然星艦爆炸,但SpaceX依然在Twitter上表示祝賀:“通過這樣的測試,成功來自於我們所學到的東西,今天的測試將幫助我們提高 ‘星艦’的可靠性,因為SpaceX尋求讓生命多行星化。”
馬斯克也第一時間發佈Twitter表示:“祝賀SpaceX團隊對星艦進行激動人心的測試發射!為準備幾個月後的下一次測試學到很多東西。”
並且馬斯克還在內部郵件豪言壯志的宣稱:“我認為我們很有可能在今年進入軌道,回收助推器和飛船,如果不是今年,肯定是明年。火星,我們來!”
為什麼爆炸,卻在慶祝?這次星艦爆炸會對馬斯克的商業航天產生影響嗎?答案或許沒有那麼簡單。
星艦已經及格
雖然星艦發射不久就爆炸,但也部分完成SpaceX設定的目標:一、配置33臺發動機的“超重”火箭助推器和第二級“星艦”飛船離開地面;二、保持發射臺完好無損。
也就是說,馬斯克對於這次星艦飛行計劃的要求很低,隻要星艦安全飛離發射臺,別把發射臺炸,就已經達到及格線。
而火箭發射成功之後,還有空中一二級分離、二級實現繞圈、火箭飛回發射臺等多個階段。按照目前星艦的科技能力,遠遠無法完成後續步驟。
甚至SpaceX星艦的老前輩,蘇聯時代的N-1運載火箭(носитель運載器),連續在1969年、1971年和1972年實驗四次,均以失敗告終。並且火箭爆炸還產生核彈外人類最猛烈的爆炸能量,破壞力驚人。
蘇聯舉國之力發展的火箭計劃,依然“四飛四炸”,足以體現出火箭航空的危險性。
N-1運載火箭
為不出現N-1火箭的悲劇,馬斯克和SpaceX從2010年起開始星艦飛船項目的研發,經過多輪的設計和測試,不斷改進和完善航天器的技術和性能。而星艦的性能也達到普通國傢常規火箭難以達到的水平。
據解,星艦是一款可重復利用的火箭,高70米,直徑12米,起飛時 27 臺梅林1D發動機同時工作,提供高達2280多噸的起飛推力,可以將63.8噸的負載送入近地軌道。不但體積大,就連發動機數量也高達33臺,超越美國登月計劃所使用的的土星五號火箭。
SpaceX星艦的研發費用也堪稱天文數字,據馬斯克本人透露,開發“星艦”耗資約30億美元,並且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是來自公司內部。
為節約成本,星艦的外殼的主要材料就是不銹鋼,並沒有使用花裡胡哨的“航空鋁合金”。星艦所使用的燃料也比傳統火箭更便宜,以往的液體燃料火箭多采用“液氫+液氧”,而星艦采用“甲烷+液氧”作為燃料。甲烷在日常生活中相對常見,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就是它。
雖然星艦耗費數十億美元,但對於馬斯克卻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無論星艦發射成功與否,都能獲取相應數據,SpaceX可以根據反饋數據再對後續火箭型號做技術改進和升級,而這些數據同樣可以出售給NASA。
SpaceX星艦不止在航空領域突破,在商業領域同樣反響不俗。
馬斯克的商業航天生意
據摩根士丹利報告,以SpaceX、Blue Origi為首的航空公司旨在占領太空市場,包括登陸月球、小行星開采和太空旅遊。太空市場在2040年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
SpaceX作為世界上罕見的非上市百角獸公司(10年內未上市、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目前市場估值已經達到1003億美元,據CBInsightsghts稱,SpaceX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價值創業公司,僅次於字節跳動金融科技公司Stripe。
估值千億的SpaceX非但不是馬斯克的燒金無底洞,反而是助力他成為世界首富的臂膀。和大眾想象的不同,SpaceX並不是一個埋頭搞研發的科研機構,反而是當下最成熟的商業航天公司。
目前SpaceX業務主要分為承接NASA、美國空軍為首的官方開發任務;商業載人飛行;衛星互聯網服務。
從2011年開始,NASA就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火箭設計之上,而是把這項業務“外包”出去,向私營公司投入更多資金,由它們來承擔火箭開發任務。其中馬斯克的SpaceX和傑夫·貝索斯的Blue Origin就是主要服務商。
在美國,SpaceX一直有NASA“私生子”“白手套”的外號。在2021年,SpaceX拿下NASA一筆高達29億美元的大合同:由SpaceX的火箭作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登月計劃的指定月球登陸設備。
在去年,2022年NASA又和SpaceX 簽署價值14億美元火箭發射合同,外加價值2.79億美元的太空通信合同。
NASA如此偏愛SpaceX引起其他航空公司的不滿,貝佐斯旗下藍色起源(Blue Origin)在內的兩傢公司多次抗議。
阿爾忒彌斯Ⅲ任務計劃
除NASA的政府訂單以外,SpaceX還搖身一變,化身航空公司承接私人航空飛行。
2018年,日本富豪前澤友作包下星艦的所有座位,帶8名同行者來一次“外太空旅行”;去年2月,美國億萬富翁賈裡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乘坐星艦完成首次商業太空行走;82歲的美國企業傢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與其57歲的妻子也已預定星艦繞月之旅,成為世界首位太空遊客。
乘坐火箭去太空旅遊,成為億萬富翁的新玩法。以賣車為本職工作的馬斯克,做起“租飛船”的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從2019年開始,SpaceX還推出星鏈衛星互聯網計劃,向近地軌道發射數以千計的衛星,形成一套能提供因特網服務的鏈網。現在星鏈網已經發射1700多顆衛星。
據SpaceX稱,目前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現已覆蓋全球四大洲,32個國傢可用,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有50多萬個訂單。
一邊拿下政府訂單,一邊承接私人業務,還在組建衛星互聯網的SpaceX,不是“為愛發電”的燒錢項目,反而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雞。
越發嚴重的太空污染
雖然SpaceX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前行者,讓人倍感振奮,但它所帶來的的太空污染問題也是亟需解決的威脅。
據解,自2019年SpaceX為佈置星鏈衛星互聯網,發射第一組由數千顆衛星組成的“巨型星座”以來,近地軌道上的衛星數量增加一倍多。每一顆新衛星都會增加它撞擊另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物體的風險,產生更多碎片,連鎖反應下,由“級聯碰撞”產生越來越小的碎片。
太空污染
不斷增加的“太空垃圾”雲,將光反射回地球,對地面望遠鏡和空間望遠鏡的潛在幹擾也越發嚴重。
截至2022年,SpaceX已經發射升空的星鏈衛星的數量已經達到1791顆:其中124顆已經墜入大氣層退役,在軌的衛星數量達到1667顆,正常工作中的衛星數量為1468顆。
而SpaceX星鏈計劃,計劃發射的衛星總量為42000顆。
這42000顆衛星所產生的的太空垃圾,能對地球造成怎樣的影響?一切都猶未可知,但已經有大量科學傢、機構、大學聯名控訴SpaceX對於太空的污染。
SpaceX在官網上宣稱,公司正在和一些知名的天文學協會和研究機構合作,進一步探明衛星對天文觀測的影響,並且及時部署解決方案。
在太空無限開放的當下,一面天使一面惡魔的SpaceX給普通人帶來的影響,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