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士稱一天沒有必要吃超過兩餐:饑餓能長壽


快科技4月13日消息,饑餓使人長壽,吃飽讓人生病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學道理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兼博士生導師林聖彩在采訪中表示,一天進食不應超過兩餐。

林聖彩指出,吃超過兩頓絕對不可取,盡管某些人如果不吃早餐可能會感到頭暈,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種飲食模式。

他甚至表示,即使是周末,有一天不吃或隻吃一餐也是可以的。

他解釋道:大自然似乎留下一個規律,人們需要適度的饑餓,這種饑餓狀態會引發生物反應,促使長壽因子的生成。從分子機制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研究表明,饑餓確實能夠促進健康和長壽。”

此外,肥胖早已被世衛組織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它不僅會影響體形,還可能成為導致多種疾病的誘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常見疾病。

肥胖還對心腦血管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動脈粥樣硬化、腦梗和冠心病發作的風險。因此,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維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相關推薦

2023-08-01

,全素飲食給她的身體帶來壓力”。她真的餓壞,她死於饑餓,”朋友直截當地這樣說,聽起來很刺耳,但她所謂的健康食物就是她死亡的罪魁禍首。”許多忠實追隨者仍然拒絕相信是飲食習慣導致其死亡,他們聲稱,薩姆索諾

2023-09-07

產領域的爆火外,9月7日舉行的2023INCLUSION·外灘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表示,科學智能(AIforScience)已經成為當今科技屆最熱門的話題。張人禾認為,科學智能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的重點發展方向,推動

2023-07-17

科學探索獎”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的傑出青年科學傢,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隨著新一屆獲獎名單揭

2024-02-07

會主席,並擔任美國化學會催化分部主席。他於1982年在中國南京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並於1988年在匹茲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Chen, Zhangxing John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化學與石油工程系教授、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能源模擬

2022-10-05

人民幣642.8萬元)獎金。值得一提的是,塞林格教授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導師。1996年,潘建偉赴奧地利留學,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當時塞林格任維也納大學物理學教授。2008年全

2023-01-03

索獎”鼓勵青年科學傢心無旁騖地探索科學“無人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表示:“‘科學探索獎’已經成為中國科技界極為關註的大事,正在樹立越來越高的

2024-03-02

同濟大學今天發佈訃告,中國著名巖土及地下工程專傢、地下結構工程力學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孫鈞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3月1日21時58分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8歲。據解,孫鈞先生

2022-09-19

術研究所總工程師、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他講述自己和中國“芯”的故事。胡偉武:“中國人要有自己的芯片”胡偉武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96年博士畢業後,進入中科院計算所工作。20世紀90年代

2023-06-06

范,連續穩定運行超過240小時。此次海試首次成功驗證由中國科學傢原創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原理與技術在真實海洋環境下,3-8級大風、0.3-0.9米海浪強幹擾下依托海上風電實施無淡化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的可靠性,構

2023-10-27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校長薛其坤斬獲凝聚態物理最高獎項巴克利獎!這是該獎項自設立70年以來誕生的首位中國籍獲獎者。薛院士的獲獎理由是“對反映其能帶結構拓撲方面的材料集體電子特性進行突破性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2022-07-27

開設“天方燁談”電臺節目,受邀出席WIRED、TEDx、一席、中國企業傢論壇等媒體活動,為大眾講述“聽得懂的生命科學。這是百度百科上對他的一段介紹。文/夏至 小輝一些文章,這樣描述尹燁的走紅。在竇文濤所主持的《圓桌

2023-08-20

個頭鯊魚,還有說是鰻鱺類或魨類,但都沒有實錘證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張潔在采訪中指出,宜從魚類生境判斷是否為此次咬人生物,裸胸鱔、珍鯵、鱗魨或不是此次傷人生物

2022-08-03

是普通的保安,而且是從應聘的48人中優選的。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佈招聘人員公示,經該所招聘委員會評議,經所務領導集體決定,擬聘用一名29歲男子到研究所任安全保衛綜合管理崗一職。據悉,該

2023-08-19

個頭鯊魚,還有說是鰻鱺類或魨類,但都沒有實錘證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張潔在采訪中指出,宜從魚類生境判斷是否為此次咬人生物,裸胸鱔、珍鯵、鱗魨或不是此次傷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