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作論文登數學頂刊 浙大校友再被提起


最近,華科副研究員以獨作身份投中數學頂刊的消息,震驚國內數學圈。畢竟ActaMathematica號稱是世界上最難投中的數學期刊之一,能拿下此成就的動輒都是院士級人物……不過,縱覽中國現代數學史就會發現,郇真的故事並非個例。

在 1945 年的一期國際數學頂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關於傅裡葉級數的一般部分和》被刊發在首篇,作者欄隻有一人,名叫朱良璧

同期報道的,還有來自陳省身、卡爾・西格爾、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

這位學者來自浙江大學,在復旦、杭州大學都有過任教經歷。

她的丈夫、兒子都是中科院院士,和她同期在浙大求學的同門中,也不乏院士、教授級人物。

但朱良璧直到退休時,職稱都還是講師,主講的課目是《高等數學》。


32 歲發表論文登上《數學年刊》

朱良璧於 1913 年出生於江蘇(現上海)金山,1932 年考入浙大數學系。

當時浙大數學系不僅考入不易,畢業同樣門檻不低。

有人回憶,系裡會要求本科生精讀最新專著及國際論文,然後輪流上臺為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解,準備不充分會遭當堂“訓斥”,逼得每個同學不得不認真鉆研。

同批入校同學中,朱良璧在內有六名同學得以按期完成學業於 1936 年畢業。此後,朱良璧選擇留校任教。

緊接著一年後的 1937,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大舉侵略使得浙大師生走上西遷之路。

他們先是在浙江建德暫避,然後又到江西泰和縣,再是廣西宜山,1939 年南寧淪陷後他們又遷往貴州遵義。

1941 年為保護師生安全,浙大數學系又從遵義市遷往貴州省湄潭縣城南門外朝賀寺。那是一個連省城貴陽人都基本不知道的地方,浙大數學系在此堅持繼續教學研究直到戰爭結束。

有人統計,浙大西遷師生輾轉 2600 多公裡,一路顛簸,途中也遇到瘧疾困擾和日軍飛機轟炸,即便如此,浙大數學系在戰爭中仍完成論文上百篇。

身處其中,助教朱良璧也考上研究生繼續自己的數學探索。這也就有那篇《數學年刊》上《關於傅裡葉級數的一般部分和》(On the General Partial Sums of a Fourier Series)。


這篇 22 頁的文章接收於 1945 年 3 月,其中內容關於在特定收斂條件下,傅裡葉級數中部分項的求和運算

數學定義下,傅裡葉級數是把類似波的函數表示成簡單正弦波的方式。它在數論、組合數學、信號處理、概率論、聲學、光學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這篇論文考慮在有限周期 2π 內函數可積的情況,引入切薩羅求和來計算無窮級數的部分和。

所謂切薩羅求和,由意大利的數學傢恩納斯托・切薩羅(Ernesto Cesàro)提出 ——

這是種計算無窮級數和的方式,舉個簡單例子來說,若一個級數收斂至 α,則其切薩羅和存在,其值為 α。

朱良璧這篇內容聚焦的正是特定條件下,對傅裡葉級數的切薩羅求和存在。

事實上,傅裡葉級數絕對收斂問題是相關領域熱門方向。20 世紀日本數學傢藤原松三郎、瑞典數學傢 L. Carleson 等人均在該領域下註鉆研,此種情況下,朱良璧成果能被頂刊收錄,其貢獻可謂不小。

此後研究中,更多數學傢證明幾乎所有波函數都能被簡單的 sin (x) 波函數表示,這些理論為通信工程後續發展埋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與朱良璧這篇論文一同被《數學年刊》刊發的,還有陳省身、數論傢卡爾・西格爾的研究成果,以及愛因斯坦當年推廣相對論的一篇綜述。


而當時的中國數學圈,也掀起一股研究傅裡葉級數的學術浪潮,浙大數學系是主陣地之一。

據統計,1928-1950 年期間,我國學者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的傅裡葉級數相關學術論文約 93 篇,其中來自浙大學者的成果有 84 篇,占比達 90.32%

朱良璧的這篇成果便是其中之一。

我國現代數學第一個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陳-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也出自這批論文之中。

後來,包括朱良璧在內的 10 餘位浙大數學研究者,被稱為浙大函數論學派學者。

他們之中,有 2 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 人是我國導彈與航天技術專傢。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陳建功院士,他是浙大函數論學派的靈魂人物,學派中的大部分學者都是他的學生。

如上提到的我國現代數學首個世界級成果,正是由他在 1928 年提出。


陳建功博士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主要從事實變函數論、復變函數論和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畢業以後,他拒絕導師留日工作的邀請,回到浙江大學任教,是浙大數學系早期建設者之一。

曾和芝加哥學派、羅馬學派三足鼎立於國際數學界的“陳蘇學派”,也是由陳建功和蘇步青共同開創。

1955 年,陳建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而這位在中國數學界赫赫有名的元老級人物,還有另一重身份 —— 朱良璧的丈夫

1943 年,浙大西遷第 9 年,陳朱二人在湄潭結為夫妻。

後來抗戰勝利,浙大西遷結束,二人隨學校一起回到杭州,繼續留校任教。

1952 年,全國院系大調整時,他們又一起調入復旦大學數學系。

朱良璧的“主戰場”依舊是講臺,是物理系高等數學的主講之一。

陳建功的工作則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他要為中國現代數學探索更多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他還密切關註國內高校數學教育的建設問題。

在復旦任教時,已年過花甲的陳建功仍舊在同時推進兩方面學術工作。

其一是系統介紹國際單葉函數論研究成果並總結國內相關成果,其二是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 函數逼近論和擬似共形映照理論。

後來 1958 年杭州大學成立,身為副校長的陳建功,又一手推動杭大數學系的建設發展。

在任期間,他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十年來函數論的研究成果,為學科建設指明方向;同時編著出版《直交函數級數的和》《三角級數論》等書籍,是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師從陳建功、華羅庚的數學傢謝庭藩記得,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根據學術論文及其影響力對大學進行排名,杭州大學位居前列

沒有陳建功先生,杭州大學數學系不會發展得這麼好。

陳建功本人也曾表示“培養人比寫論文意義更大更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大學中常見的研究討論班形式,就是由陳建功和蘇步青創立的。當時的浙大函數論學派正是用這一方法討論傅裡葉分析問題。

同期學者中有院士、中國航天鋪路人

回望來看,朱良璧當處於浙大數學系的“黃金一代”。

而在和她同期的學者中,我們還發現不少為我國現代數學、航天亦有貢獻的重磅人物。

比如程民德院士

他 1936 年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是朱良璧的學弟。

按照代際來分,他和朱良璧都是浙大函數論派中的第三代傅裡葉分析學者。


1943-1946 年,程民德曾在浙大數學系任教。

之後,他赴美留學,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學習與研究多元調和分析(當時華羅庚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

1950 年,程民德和華羅庚一起回國,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

1952 年,他又調任到北大數學力學系,完成院系初期建設工作。

1973 年,程民德從高維沃爾什(Walsh)變換入手,開始研究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

在他的領導和石青雲院士主持下,研究開發新一代高性能的指紋自動鑒定實用系統,在 1990 年進入國際市場,並於 1991 年獲國傢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另一位要提及的學者,是盧慶駿

他是我國航天戰線上有突出貢獻的專傢學者,曾為我國導彈試驗做出大量奠基性、開拓性工作。

1936 年,盧慶駿和朱良璧一起畢業,抗戰時期都留在浙大任教。

1946 年,盧慶駿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研究院學習,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先後在浙大、復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黑龍江大學任教。

從 1962 年開始,盧慶駿的研究方向轉向導彈與航天技術。

1964 年被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即錢學森回國後任職的院所;後又任職於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

1981 年任七機部總工程師,並先後擔任過航天部第一研究院技術顧問、航空航天部科技委顧問等職位。

除此之外,如徐瑞雲、魏德馨等,也都在數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他們大部分都是和朱良璧同期的學者,後來又是同在浙大任教的同事。不少人之後又赴歐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國內外高校任教。

One More Thing

實際上,不光是朱良璧、陳建功二人一生都在與數學為伴,其後代中也大多都走上研究數學的道路。

一傢共有三代數學傢,其中兩位院士

傢中三子陳翰馥是我國著名控制論與系統科學傢,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會士。

在 1993 年被評為中科院院士。


在傢庭氛圍影響下,陳翰馥一心想研究數學,以至於赴蘇聯留學時,本來被分配到工程經濟專業的他,寧可學制延長一年也要轉回數學系。

後來,他選擇在工程學與數學的跨領域分支學科控制學深耕。

他發現的辨識算法收斂性條件,被國外專著稱為“陳氏條件”。

他關於同時使控制和估計最優的論文,被國外同行專傢稱為 1985—1995 年自適應控制領域的“最重要論文”之一。

除此之外,陳建功的次子陳翰麟,是原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女兒陳翰坤曾在杭州師范大學擔任數學系教師,孫輩陳競一畢業於北大數學系,現在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

這些當然離不開陳建功、朱良璧二人的言傳身教。


影響更為廣泛的,還有他們的學生。

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浙江省數學學會理事長王斯雷,是朱良璧的學生之一。

他曾在老師 100 歲時專門為其撰文《“沒脾氣的”朱先生》。

在他的印象裡,朱良璧先生從來沒有和同事“紅過臉”,對晚輩也極為照顧,很多時候都是默默提供幫助。

後來,也是學生們在自己都已經退休時才意外發現,原來老師在幾十年前就投中過數學頂刊。

去年 11 月 23 日,浙江大學官方發佈訃告,數學傢朱良璧因病醫治無效,於 2021 年 11 月 20 日在杭州逝世,享年 108 歲。

訃告的最後一句寫著:

先生雖已千古,但其“大先生”的精神將在浙大後輩心中長存!


相關推薦

2022-10-11

一位副研究員,開辟一個“建國以來首次”。她,以獨立作者身份,研究成果被世界最難發表數學期刊之一的ActaMathematica接收。要知道,ActaMathematica作為數學四大頂刊之一,過去中國大陸地區僅有9篇文章(由中國研究機構完成

2022-06-27

當地時間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推翻“羅訴韋德案”,取消瞭憲法規定的墮胎權。羅訴韋德案是197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女性墮胎權裁決的“裡程碑”案例。該案例裁定:女性擁有墮胎的權利,該權利受到憲法保護。最

2023-02-17

,阿裡巴巴達摩院公佈新型量子指令集,成果發表於物理學頂刊《物理評論快報》130卷第7期上。實驗表明,相比以主流的iSWAP門為核心的指令集,達摩院SQiSW門核心指令的自執行時間減少50%,錯誤率降低41%;對隨機選取的2比特門

2022-07-13

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此後,曹原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目前,他至少已經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9篇論文。包括8篇《Nature》和1篇《Science》。僅2021年上半年就密集發佈4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

2023-12-31

事業的赤子丹心熾熱依舊。他熱心公益、情系母校,成為浙大師生和廣大校友引以為傲的典范。

2022-07-08

阿裡巴巴達摩院開拓新型量子比特平臺的研究在全球物理學頂刊《PhysicalReviewLetters》最新第129期上發表,並被選為“編輯推薦”文章。該期刊評議認為,達摩院成果在新型比特fluxonium的單一系統中實現與主流transmon量子比特可相

2023-11-27

宣佈實現“量子優越性”開始,不僅研究成果頻頻登上N/S頂刊封面,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數量不斷刷新。連2022年的諾貝爾獎都頒給量子糾纏。進入2023年以來進展有所放緩。就連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在上個月發佈九章三號成果時,也

2022-08-03

國際科學頂刊《自然》雜志8月2日發表文章指出,研究表明,即使在新冠感染治愈後的幾個月,患上心血管問題的風險也會很高,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等。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

2022-11-13

最近,數學傢張益唐頻上熱搜。他在最新論文中表示已本質上證明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這是百年數學大難題黎曼猜想的一種弱形式。細心的網友發現,在11月8日張益唐的北大在線演講中,韋神”也在現場聆聽,甚至坐在前排

2023-01-16

是否能發現它們。研究人員要求ChatGPT根據發表在四大醫學頂刊《美國醫學會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以及《自然》子刊《自然醫學》上的精選文章,撰寫50篇醫學研究摘要。隨後該小組通

2024-03-03

向為深度視覺神經網絡設計和多模態機器學習,代表性一作論文之一T2T-ViT被引次數1000+。領銜者之二田永鴻,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ACM等fellow,兼任鵬城實驗室(深圳)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中科

2023-03-15

國礦業大學具有很深的情感。在一次偶然中,他通過一名校友介紹,與中國礦業大學教育基金會成員認識。2019年6月1日,中國礦業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日。那時吳幽的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校方提出,希望他“給學校做一些支持和

2022-09-22

“給浙大及浙大竺可楨榮譽學院丟人!”一則道歉短視頻,再次把送外賣的浙大博士生推至輿論焦點。浙大竺可楨學院、8年博士未畢業、孩子生病需要用錢……他經歷中的種種關鍵詞曾一度引發不少關註和共鳴。然而就在最新

2024-07-18

據媒體報道,浙江一名快遞員手捧鮮花,為兒子親手送去浙大的錄取通知書。據解,這名快遞員爸爸名叫李曉軍,他在快遞行業堅持做28年時間,一直夢想著親手為兒子送錄取通知書,如今夢想成真,兒子李蘊哲今年以671分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