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們科技企業的財報不斷,但是都逃不過一個 “ 夾著尾巴做人 ” 的姿態。即使是同比增幅46% 的拼多多,也在港股市場被不滿的投資者們,砸10 個多點的跌幅。不過要論最期待的,還是今天華為年報的發佈會。
大傢可能對華為的財務狀況不太解,要知道,此前連續兩年華為的年報都堪稱傳奇。
2020 年是華為最輝煌的一年, 8914 億的營收,將成績隻到他腰間的騰訊、阿裡狠狠甩在後頭,坐穩第一民營企業的王座。
2021 年由於制裁的原因,收入驟降 28% 到 6368 億的華為甚至喊出 “ 活著 ” 這樣慘烈的關鍵詞。
但是出售榮耀和超聚變業務的巨額收入,還是讓華為的財報漂亮許多, 2021 年的 1137 億元凈利潤也是華為的歷史最巔峰。
所以芯片存貨基本用完,出售子公司的 “ 收益 ” 也在減少的 2022 年,即將被 “ 打回原形 ” 華為能頂住大傢強烈的期望嗎?
在這一點上,差評君是既害怕又期待的。
結果差評君,翻開財報一看,財報封面的梅花裡,明明白白地寫著一個個 “ 苦 ” 字。
財報上最核心的數字告訴我們:收入幾乎沒變,凈利潤卻下降 68.7% ,堪稱投資界的大地震。
就這種降幅,不需要我科普,大傢應該都知道,華為今年有多不容易。
更誇張的是,如果要拋開 “ 去年出售子公司的這種持續性收入 ” 的影響,華為今年的利潤還需要扣掉 245 億。
不考慮意外收入的話,今年華為的利潤就隻剩下 111 億,約占總收入的 1.7% 。
誇張地說,華為已經在企業盈利的生死線上走一遭。
難道說,已經連續盈利 20 多年的華為,又要回到創業初期,奮鬥一年,一年白幹的場景嗎?
不過,說實在的,華為本身還是很淡定的,即使沒多少利潤,該給研發的投入也不能落下。
秉承這 “ 如果不賺錢,就是研發沒給夠的 “ 的 “ 研發狂人 ” 原則, 2022 年華為的研發投入 1615 億,再破新高。而華為 20.7 萬的員工裡,研發崗就占 55.4% (約 11.4 萬 )。
就憑這種不動如山的心態,起碼差評君還是對華為有信心的。
除此之外,差評君從華為的年報裡看到不少亮點。
首先,就是我們前幾天提到的雲業務。張勇把阿裡一分為六,順便把雲業務變成第一優先級的事。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華為雲的因素在。
畢竟,華為雲的增長那是太哇塞。
2021 年,收入還是 201 億的華為雲業務,以一倍以上的增長站在我們面前。
453 億的雲業務、 125% 的增長,離 775 億的阿裡雲,真的隻有一步之遙。
而細數華為雲的擴張,簡直就是大機構、大買賣 “ 拿到手軟 ” 。
在中國,華為雲累計服務超過 700 個政務雲項目,與 150 多個城市共建 “ 一城一雲 ” ;服務中國六大國有銀行、 Top5 保險機構以及 7 傢 Top10 傳統券商;同時服務 90% 的中國 Top50 電商企業、 90% 的 Top30 車企、以及 80% 的自動駕駛產業鏈企業。
能拿到這種成績,除華為更親近政企用戶的天然優勢之外,華為也是出大血的。
一傢同為阿裡雲和華為雲代理商的公司偉仕佳傑,表示:這幾年阿裡雲更看重利潤,很少會打價格戰。但華為雲為搶占市場,會用盡可能高的折扣搶下客戶;同時,華為雲通過返點的方式使得雲服務的價格比阿裡雲低出 5%-10% 。
大客戶支持、代理商大力返傭,正是這樣的雙管齊下,讓華為雲快速起飛。
不過,阿裡去年雙十一也上線優惠服務,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而且,就在華為首次公佈各業務板塊收入之後,更是暴露華為更隱藏的後手 --- 數字能源。
通過為客戶提供綠色電力,華為去年直接或間接的發電量 2122 億度,相當於咱們國傢去年用電量的 3% 。而就這一項最近幾年才拓展的新業務,就不聲不響地給華為提供 500 多億的收入。
當然,除這種財報上數據之外,咱還是最期待的問答環節。
這次發佈會的主打的就是一個輕松。
雖然華為的財報,能不能給大傢信心我還不好說,但是 CEO 徐直軍和 CFO 孟晚舟的心態倒是挺輕松的。
比如,關於大傢最關註的華為手機什麼時候能用上 5G 芯片的問題,我本來以為,華為可能會和大傢打打太極,沒想到,徐直軍直接斷,表示:這要看美國商務部什麼時候許可。
一看就是技術高管的爽快,直接給差評君整樂。
而在關於什麼時候推行 6G 的問題上,徐直軍也是直接表示, 6g 何時到來確實不清楚,但是按照行業規律要等到 2030 年以後。
當然,如果消費者對於網絡的需求不增長,咱也許 6G 就不要。
唯有在造車的問題上華為的態度還是異常堅決的,今日,華為再次對外強調 “ 不造車,隻做零配件供應商 ” 。
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三種形態:
之前說是 3 年不造車,其實還是有一些搖擺的,隻是那時候不大想造車,所以定一個三年不造車的約定。
但是現在 3 年之期已到,華為直接便是 5 年不造車,而且不是打算 5 年之後再說,而是根據內部的規定,華為文件的有效期隻有 5 年, 5 年之後,還會發 5 年。
除此之外,任正非更是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嚴格要求。
“ 強調不能使用‘華為’或‘ 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 據 36 氪的報道表示,華為重點指出, “ 不能使用‘華為問界’,‘ HUAWEI AITO ’。 ”
簡直是明牌針對,問界在 3 月 8 號把宣傳語中,由原先 “AITO 問界 ” 的字樣更改為 “HUAWEI 問界 ” 一事。。。
不得不說,當大傢都把造車當成是一個 “ 賺快錢 ” 的項目時,最缺盈利的華為不賺快錢,堅定走自己路線,還是挺讓人意外的。
這也意味著,華為其實從來都是踏踏實實為客戶創造價值,不怎麼賺過快錢、熱錢。
就像徐直軍說,用戶不需要 6G 就不搞 6G ,就像華為堅決不造車。
作為美國制裁後,常態化運營的第一年,雖然看似利潤暴跌,但是華為的步伐還是挺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