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一般都是傳染病的高發季,除流感尤其是甲流,近期我國一些地方又出現傳染性的鸚鵡熱,會導致咳嗽、發熱、肺部感染等癥狀,與新冠、流感高度相似。
對此,國傢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進行解讀。
據解,鸚鵡熱,又稱鳥疫,是一種全身表現突出並伴有部分呼吸道癥狀的疾病,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這是一種專性細胞內生長的原核生物。
鸚鵡熱主要由鳥類傳播給人類,常見途徑是通過吸入籠養鳥類的幹燥糞便粉塵或鳥類羽毛粉塵、清理鳥籠而感染,甚至參觀鳥類公園也有可能感染。
傳染源包括鸚鵡、長尾鸚鵡、相思鳥、金絲雀、鴿子、海鷗及其它鳥類,鴨等傢禽也可成為傳染源。
人類鸚鵡熱感染最常見於中青年,臨床表現有多樣性,可緩慢起病,潛伏期1~2周,長者可至45天,體溫在3~4天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升高,但多為急性起病,高熱、寒戰,伴相對緩脈。
有全身不適,疲憊無力,納差。劇烈的頭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見的主訴,四肢和軀幹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頸部肌肉的痙攣和僵直可誤診為腦膜炎。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約一周出現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
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煩躁、譫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若出現黃疸則為累及肝臟。
恢復期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有時發生晚期並發癥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還可能發生心內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黃疸性肝炎、化膿性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等並發癥,但均不多見。
盧洪洲強調,鸚鵡熱人傳人可能會發生,但一直被認為是罕見的,相關報道也很少。
已知的一例發生在瑞典,一名鸚鵡熱重癥患者傳染給其他10人,包括一名室友,以及7名醫院工作人員。
鸚鵡熱的治療首選抗生素,比如四環素類藥物。如果有禁忌則以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黴素或阿奇黴素。
多西環素100毫克口服,每日兩次,通常對輕中度疾病患者產生快速臨床反應。
危重患者靜脈給予鹽酸四環素或多西環素,4.4毫克/公斤/天,分2次日劑量。一般治療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