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英國經濟將成為人工智能(AI)革命的大贏傢之一,有可能改變其疲軟的增長前景,並提振國內薪資。IMF在周二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EconomicOutlook)中預測,人工智能將使英國生產力每年提高0.9%至1.5%,這將有助於該國經濟擺脫長期低迷。這比人工智能在全球經濟中每年0.1%至0.8%的生產力增長要強勁得多。
報告指出,由於人工智能的興起,英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會增長16%,其中大部分增長將發生在第一個十年。然而,這將導致更嚴重的收入不平等,因為人工智能將使低收入工人的工資上漲2%,而高收入工人的工資將上漲14%。
目前,英國正遭遇發達國傢近幾十年來最嚴重之一的生產力放緩,當地經濟增長遇阻。生產力的放緩對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它減少政府的支出,阻礙企業的成長,抑制工人的工資增長。因此,恢復生產力至關重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英國經濟嚴重依賴服務業,由於其“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熟練的勞動力、創新生態系統和監管框架”,使其能夠從快速發展的技術中受益。在其《世界經濟展望》的分析中,IMF重點關註英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潛在利益。
“相反,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人工智能準備方面落後,潛在效益不到英國估計的一半。”報告稱。
長期以來,英國政府對AI技術可謂是寄予全方位的支持。2017年,英國《產業戰略白皮書》就提出將該國打造為全球人工智能中心的願景。2018年4月,英國發佈《人工智能行業協議》,在政策層面支持AI產業生態的發展。此後,英國政府又陸續成立人工智能委員會、人工智能辦公室等。
然後時間快進至2021年,英國政府發佈《人工智能路線圖》;2022年推出國傢層面《人工智能戰略》;2023年3月,英國又公佈首部《人工智能監管白皮書》。
而英國AI產業也終不負眾望、高速發展。根據英國新聞網站Tortoise Media去年發佈的報告,英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綜合情況目前在全球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新加坡。
數據顯示,目前英國有3000多傢人工智能公司,總收入超過100億英鎊,有超過5萬人從事人工智能相關工作,經濟貢獻規模達到37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