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芯片中也可以用聲波傳輸數據。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光學芯片不是還在發展中,怎麼又出來個聲學芯片?其實,聲學集成電路一直都在發展,聲波相較於光來說速度會更慢,但這種“遲緩”的屬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設計量子電路時,為提升探測精度,需要不斷引入新材料,讓載波信號在盡量短的距離內“折返”以獲取數據。
如果用速度更快的光波,“折返”一次所需的距離會更大,可能會超出現有設備能測量的范圍,也限制探測精度的進一步提升。
因此,聲學芯片一直是量子計算的研究方向之一。
但在之前,聲學芯片一度遭遇瓶頸,大部分芯片材料無法以低損耗、可擴展的方式控制聲波。
現在,哈佛大學的相關研究終於表明:
聲波在芯片中傳輸數據也是有可能的,通過一種特殊的芯片結構,就能夠很好地控制並傳遞聲波。
那麼這個聲學芯片具體長啥樣,咱們接著往下看。
芯片中聲波怎樣傳輸數據?
在傳統的電學芯片中,用來傳輸數據的是電子,它通過像晶體管之類的元件進行調制,將輸入的數據編碼,輸出 0、1 或者高、低電平。
而在光子芯片中,它則是對光子進行調制,具體也就是將光子作為載波,用於傳輸信號源。
傳輸的介質是一種叫“波導”的東西,它會給光子提供一個傳輸的狹窄通道。
我們所要講的聲學芯片呢,原理和光學芯片差不多。
用什麼調制聲波?
在哈佛團隊這篇研究中,他們展示一種可擴展聲-電平臺,可以用來設計聲學芯片。
首先需要設計一個電-聲調制器,它可以用來調制聲波。
電-聲調制器,我們可以從它的名字中猜出它的作用:
就是通過施加電壓來使波導(也就是傳播介質)發生彈性響應,進而來調節聲波的振幅、相位等。
因此,哈佛團隊的電-聲調制器是在一個集成的鈮酸鋰 (LN) 平臺上制作的,b 圖可以清楚地看到,SiN 在 LN 基板上沉積,中間形成聲波的波導。
采用鈮酸鋰 (LN) 是因為其具備良好的壓電性能,即施加電壓 LN 會產生相應的彈性形變。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聲波是從哪裡來的,在調制之前經歷什麼?
電-聲調制器的兩端,有兩對叉指換能器(IDT),它的作用是實現聲-電換能,可以用於電激發和檢測微波聲波。
因為 IDT 的寬度大於聲波波導的寬度,所以需要使用錐形波導結構將波耦合到聲波波導中。
最後,聲波傳入到波導之後,怎麼來調制聲波呢?
這時就需要一個電場,通過生成電壓,調制聲波。
因此,在 SiN 上沉積一層鋁電極,在兩個鋁電極上接通電源,便產生一個電場。
這便是“電-聲調制器”的基本構造。
那它是如何通過對聲波進行調制,來實現數據傳輸的呢?
如何調制聲波以實現信號傳輸
在波導中,聲波是被直接調制的。
在調制電極上施加直流偏置電壓時,圖 b 可以觀察到聲波的相位移動 π/2。
如果想要改變聲波的振幅,該如何調制呢?
哈佛團隊通過構建推拉結構中的聲馬赫-曾德爾幹涉儀 (MZI) 來實現。
輸入的聲波在兩個 MZI 臂之間被平均分割。施加在這兩個波導上的電場方向相反,兩個分裂波在每一臂上傳播時的相位剛好是相反的。
可以結合這個圖來看:
上面已經提到,通過改變施加在電極上的電壓可以控制相位,隨後,兩個波重新結合時,振幅就會產生相應的改變。
除此之外,電-聲調制器還可以進行聲波的非互易調制。
基於非互易性的器件,是很多非傳統量子計算、量子測量和量子網絡等特殊量子信息處理協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聲波的非互易性,就是指聲波在介質中沿著相反的方向傳輸產生的損耗不同。
那聲波的非互易性怎麼依靠調制器來實現呢?
將調制電極分成三段,通過調整施加於每個電極上的調制信號的相對相位,來控制準移動電場的波數。
可以看圖 b,當調制信號在一個方向與移動聲波相位匹配、但在相反方向不匹配時,便實現非互易聲波調制。
聲學芯片研究的意義
電聲調制器在低溫兼容性、調制效率、制造簡單性和可擴展性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這使大規模集成的聲學信息處理系統成為可能。
相較於電磁波的芯片,聲波芯片還有一些潛在的優勢,聲波很容易被限制在微小的波導結構中,且互不幹擾,並且它們與系統的其他部分有很強的相互作用。
哈佛大學教授 Marko Lončar 也表示:
聲波很有希望成為量子和經典信息處理芯片上的信息載體。
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解聲學芯片的話,可以戳下文的論文鏈接解。
論文地址:
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2101/2101.01626.pdf
參考鏈接:
[1]https://www.tweaktown.com/news/87151/brand-new-computer-chip-uses-sound-waves-for-data-not-electricity/index.html
[2]https://newatlas.com/computers/harvard-acoustic-computer-chip-sound-w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