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快節奏生活,讓熬夜晚睡成為一種常態。他們一邊縱享著入夜以後的自由時光,一邊又在睡眠這件事上一擲千金,買更親膚的睡衣、更助眠的枕頭,以及更昂貴的床墊,試圖從另一個方面來補回晚睡的遺憾。
據《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數據,目前中國有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問題,加上另一波希望擁有更好睡眠品質的消費者,這些人共同撐起一個規模超千億元的“睡眠經濟”市場。
借著這股消費熱潮,無數品牌湧現出來,不久前成為“睡眠專傢第一股”的慕思股份就是之一。
今年6月23日,慕思股份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發行價格為38.93元/股,上市首日收盤價報56.06元/股,大漲44%,刷新滬深主板的首日最高漲幅。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7月以來,慕思股價開始走低,甚至跌破發行價。2022年半年報的發佈,更是進一步推動股價的跌宕,截至9月8日,慕思股份收盤價為元39.49元/股,上市三個月股價下跌29%。
與此同時,關於慕思股份“假洋牌”質疑聲四起,大量消費者對慕思股份旗下床墊產品誇大宣傳進行聲討。售價動輒過萬的床墊,到底有無實打實的技術支持?宣傳的太空樹脂求材質是否造假?
來自東莞的“假洋牌”
3年豪擲39億搞營銷
有關慕思“假洋牌”的爭議,十幾年前就已然存在。
一直以來,慕思海報上的外國老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身著白襯衫、戴著金絲眼鏡,向外界傳遞一種專業嚴謹的形象,疊加“慕思”這一中文名,總讓人不由自主地把慕思聯想為一傢具有歐洲血統的跨國品牌。此外,慕思廣告中多次提及“源自1868年”等概念,也為品牌增添歷史感。
招股書揭開慕思假洋牌面具。慕思股份原名東莞市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2004年由王炳坤、林集永兩名70後創辦,二者都是東莞本地人,均為中國國籍,且無境外永久居留權。也就是說,慕思是一傢地地道道的現代本土企業。
有趣的是,盡管慕思一直對這位神秘的外國老人諱莫如深,但在證監會對慕思提出的59個追問中,曾要求慕思股份對公司在宣傳上使用的這張人物肖像照片進行說明。
慕思對此回應,稱老人名為Timothy James Kingman,雙方於2009年8月簽訂《協議書》,約定Timothy James Kingman授權慕思使用帶有其肖像的照片及其底片,使用期限為永久使用。
洋牌營銷雖為慕思帶來諸多爭議,但其所營造出的“法國高奢床品”的品牌印象,已成功洗腦無數消費者。
不甘心失去高端品牌濾鏡的慕思,近年來也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宣傳策略。2011年,央視曝光傢居品牌“達芬奇”為假洋品牌之後,慕思也一改“法國設計師”的相關口號,閉口不提自己是法國品牌。此後,慕思的重心逐漸偏向明星代言、活動贊助以及面向高凈值人群投放廣告上。
公開信息顯示,慕思股份曾於2020年簽約品牌代言人李現;今年8月,慕思又宣佈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擔任代言人,推出與張繼科聯名床墊。此外,慕思還先後贊助過劉德華、張學友、陳奕迅、譚詠麟等明星演唱會,並冠名《我們戀愛吧》等綜藝節目。
圖|2019年至2021年慕思股份費用項目占營收比例
慕思的銷售費用也水漲船高。2019年至2021年,慕思股份銷售費用分別為12.1億元、11.05億元和15.96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高達31.32%、24.82%和24.63%。其中,廣告費支出占主要部分。同期,慕思股份的廣告費用分別為4.45億元、3.96億元和4.8億元。
研發費用“低入塵埃”
“僅有7項發明專利”
相比較大手筆的營銷費用,慕思的研發投入少,甚至不到銷售費用的十分之。2019年至2021年,慕思研發費用分別為0.74億元、0.9億元和1.55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92%、2.03%和2.39%。
與之相對,慕思股份聲稱公司從2015年就開始研發智能產品,官網上也用“健康睡眠升級”、“AI智能守護”、“領航先進制造”、“智能制造”等術語宣傳產品。然而,截至2021年末,慕思股份擁有的940項專利權中,僅有7項為發明專利,其餘多數均為外觀設計專利。
從這個角度看,慕思所謂的睡眠科技,更像是一個“空中樓閣”。
具體來看,慕思現階段主打的擁有“5D智能調節、3大智慧關愛以及3大模式調節”的T10智能床墊,雖然聽上去科技感滿滿,噱頭十足。實際上,隻是增加傳感器和芯片的電動床墊,而所謂的睡眠監測與智能調節,難言功效。
此外,慕思還被扒出床墊質虛假宣傳。慕思高達55555元的熱門床墊“慕思寶寶”,宣傳采用的日本進口“太空樹脂球”材料。但根據招股書”,太空樹脂球材料供應商所屬公司為東莞市中日傢居有限公司,該公司主營業務是在中國生產傢居等產品,並出口日本。
值得註意的是,慕思稱太空樹脂球為“一種新型高分子結構科技材質”。而豐田愛信精機的相關介紹中指出,該產品是種普通的“樹脂和油的混合體”,即苯乙烯+石蠟礦物油,後者曾是導致強生嬰兒油“致癌門”的罪魁禍首之一。對於這一可能潛藏的危害,慕思未作出說明,也沒有展示相關安全性報告。
這並不耽誤慕思賺錢”。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慕思床墊的單位成本分別為939.11元、855.37元、873.43元,對應的平均單價分別為2419.93元、2102.6元、2041.97元,毛利率分別高達61.19%、59.32%、57.23%。
圖|慕思股份床墊單位成本、毛利率
業內看來,同樣是乳膠床墊,慕思的毛利率大幅遠高於同行的主要原因就是貴。慕思天貓官方旗艦店顯示,慕思產品整體定價偏高,最高的一款床墊售價40299元,普通枕頭也賣到800-1000元。
圖|慕思官方旗艦店產品售價
招股書還披露 ,慕思以經銷為主,直營、直供、電商等多種渠道並存。在直營和電商渠道,慕思產品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價格相對較高,毛利率也更高。2019-2021年,慕思直營渠道毛利率分別為78.32%、75.89%和73.85%;電商渠道毛利率分別為69.02%、61.58%和58.92%。
如此高的毛利率,讓“後知後覺”的消費者感到咋舌。 不久前,慕思因“成本900元的床墊售價上萬”登上微博熱搜,甚至有網友為此發明“床墊刺客”的概念。
營收凈利雙降
慕思內憂外患
受爭議外,慕思股份還面臨業績下滑的內憂。
2022年中報顯示,慕思股份營收同比下降2.03%;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95%;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4.20%。營收和凈利這兩大財務指標不及預期,無法令投資者滿意。
與此同時,作為銷售大頭的床墊表現也並不理想,2022年上半年,慕思股份床墊實現營收為12.87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床墊收入下滑9.68%,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首次降至半數以下。
對此,慕思給出的原因是疫情影響。 財報中提到,3~5 月期間發生在深圳、東莞、上海的嚴重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華南華東兩基地正常運營及華東 華南兩區域市場的線下銷售。
話雖如此。鳳凰網科技註意到,同樣的市場環境中,慕思股份同行顧傢傢居、夢百合、喜臨門均實現大幅增長。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慕思股份仍實現營收、凈利的大幅增長。盡管今年上半年疫情雖然有所反復,但影響不至於超過2020年。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影響業績?
鳳凰網科技就此多次致電慕思股份董秘辦電話,均無法接通。截至9月8日,慕思股份報收於每股39.49元,總市值157.96億,較上市首日的224.25億縮水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