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知名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在香港引發的輿論風波,仍在持續發酵。此前,梅西和目前效力的美國邁阿密國際隊在來港踢友誼賽時,並沒有如主辦方以及出資支持的特區政府所希望的那樣出場比賽,也沒有在賽後安撫失望透頂的球迷。這一做法在香港乃至整個中國都引起輿論的熱議,以及對梅西的批評。
而從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關於此事的最新報道來看,梅西香港的這次風波,還令一些美國人,尤其是關心美國足球運動發展的人感到緊張。因為他們同樣對去年7月來美國踢球的梅西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給不溫不火的美國足球帶來深遠的改變。但梅西和引進他的邁阿密國際隊如今在香港經歷的這場“公關噩夢”卻在提醒這些美國人,不能將這種希望都押註在梅西一個人身上。
圖片來自《金融時報》的報道,下同
畢竟,邁阿密國際就是太仰仗梅西的個人影響力去做營銷,指望著他能在俱樂部首次的國際之旅中成為其金字招牌,結果當他在香港出問題後,整個俱樂部的品牌聲譽都搭進去。
一名致力於將歐洲足球引入美國的人士還對《金融時報》表示,梅西一受傷,大麻煩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在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已經上演過。
另一方面,《金融時報》該文章認為香港之行演砸是“每一個環節”都出問題,並將更多的責任指向邁阿密國際俱樂部,以及俱樂部的共同持有人、前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認為以貝克漢姆的經驗根本不該讓事態發展成這樣。
對於梅西,該報則認為他已經36歲,還有1000場比賽要踢,說他“不是機器”,肯定是要保存體力的,俱樂部也怕他真的受傷,波及聯賽。但這種可能也反映出梅西在香港惹出爭議一個要因。
因為從這種觀點來看,不論梅西還是邁阿密國際,可能都不覺得香港的比賽很重要,重要到梅西需要親自上場,所以即便與主辦方簽上場合同,他們還是用“傷病”糊弄過去。但他們卻從未想過那麼多香港的球迷之所以要去看一個在美國的足球聯賽中都排名靠後的球隊,完全隻是因為梅西,因為梅西會上場,哪怕他真上不,隻要賽後能繞場一周和球迷揮揮手,很多人也能心滿意足。但梅西和邁阿密國際卻把事情做得太絕,包括後來在日本表現出的那種反差。
至於梅西個人層面,其實去年7月美國《紐約客》雜志曾在梅西開始在美國踢球後,寫過一篇值得玩味的文章。從該文章的講述來看,梅西之所以選擇來美國踢球,似乎是因為美國的水平較低,他不會因為在歐洲踢球時那樣,想劃個水就被球迷噓慘,甚至他就算劃水,都可能仍然是這裡的最佳。
然而,當他在香港面對那麼多熱愛他的球迷花錢來看他時,卻似乎連劃水都沒有劃,而是直接躺。
審核 | 郝珺石
編輯 | 向歆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