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負債突破7000億 華為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到底如何?


10月27日,華為在官網發佈2023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借著“Mate60上市秒磬”“問界交付破萬”的熱度,中文互聯網圈又爆,《刷屏!華為前三季度凈利超去年全年》《華為殺瘋!爆賺730億,它憑什麼?》《華為這業績,太炸裂!》等炸眼球的標題漫天飛。

為幫華為解釋為什麼盈利大增,一些媒體報道竟然把8月底開售秒磬的Mate 60、9月中剛上市就大賣的問界M7和10月才發佈的5.5G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當成三季度的經營成果往業績身上堆,實在太過業餘。

那麼,華為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到底表現如何呢?從財務專業的角度來看,隻能說是穩中向好,還遠談不上突破增長困境,更不要說什麼“殺瘋”“炸裂”,畢竟業績還是要用數字說話,沒法靠情緒情懷爆棚。首先來看銷售收入。

華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4,566億元人民幣,同比2022年的4,458億元,僅增長2.4%,而且剛好和2021年前三季度的4,558億元基本持平。


雖然華為沒有公佈各業務部門的具體收入水平,但大概率還是企業業務增長彌補運營商業務的下滑,而手機業務則基本維持住基本盤。

從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網站發佈的合並財務報表來看,今年前三季度4,523億的銷售收入裡,一季度實現1,306億,二季度實現1,777億,三季度則隻有1,440億。


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環比還下降337億,可見雖然Mate 60在8月底上市後的熱度很高,但因為供貨量不足導致用戶遲遲拿不到貨甚至被門店搭售的報道,也從側面證實Mate 60系列的上市對華為三季度的業務收入貢獻乏善可陳,看來“因為華為Mate 60系列的銷量迅速攀升,所以華為大幅度上調2023年手機出貨目標到驚人的1億部”之類的報道也還是傳言,自研芯片的產能問題仍是制約華為沖刺全年收入業績的最大障礙。

再看被媒體吹爆的凈利潤。

從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網站發佈的公司利潤表來看,華為在今年前三季度錄得的凈利潤是798億,同比2022年前三季度的271億,暴增527億,凈利潤率也高達18%。

但具體分析華為前三季度合並利潤表,可以看到真正反映華為產品競爭力的毛利率(銷售收入扣除生產成本後的毛利與收入之比)為46.8%,同比2022年還下降0.5個百分點,可見華為銷售產品和服務的賺錢能力並沒有在2023年得到提升;而且包括研發、銷售、管理、財務等在內的費用支出占業務收入的期間費用率達到48%, 同比2022年還增加0.8個百分點。



反映產品服務賺錢能力的毛利率沒有提升,反映業務運營能力的期間費用率卻在增加,華為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什麼還會大幅度暴增527億呢?答案還是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個非經常性損益指標上。

從財報報表是可以看到,華為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553億人民幣,比2022年同期的22億暴增531億,也就是說華為在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凈增的527億凈利潤,全部來自於“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既不是“Mate60賣瘋”帶來的,也不是“問界M7賣爆”帶來的,總之不是華為通過增加營業收入、降低生產成本和調降期間費用等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帶來的。

這筆高達553億人民幣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主要是來自於其出售榮耀業務及服務器業務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華為與第三方在2021年完成出售榮耀業務及服務器業務相關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交割。然而,根據出售協議的相關條款,這兩項交易的收購方將分期支付收購對價,由此導致華為最終可獲得的對價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華為在後續財務報表中將其列為“處置子公司及業務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非經常性損益。

這筆出售榮耀等業務錄得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不僅金額巨大,而且還在持續變動中,在2023年一季度的利潤表中顯示為-3.6億,到2023年半年報中就暴增到364億,截止到9月底的前三季度報表又增加到553億,也就是說僅在7~9月的這三個月時間就“變動”189億人民幣。

所以,這筆高達553億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僅僅隻是賬面收益,最終要等到榮耀業務的收購方按期支付收購對價之後,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地“處置子公司及業務的凈收益”,這和“Mate 60賣瘋”“問界M7賣爆”“5.5G又來”這些營銷噱頭沒有半毛錢關系。

最後來看維系公司正常運營的現金流。

從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網站發佈的現金流量表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華為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2,239億,比2022年底的1,473億增加766億。

手裡的錢更多是好事,但具體分析其現金流量表,這9個月新增的766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裡,有915億來自於主要是對外借款的“籌資活動”,而反映公司自身造血能力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竟然還是負的320億。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流入大項主要來自“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前三季度華為收到的是4,989億;但流出大項“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支付的現金”和“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卻高達5,173億。華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不敷出,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出現320億的負值,所以要維持公司正常的運營,就隻能通過對外借款等“籌資活動”來補充。


但借來的錢還是要還的,而且通過借錢獲取現金流的成本也是很高的,2023年前三季度,華為用以償還借款支付的現金是315億,用以償還債券的現金是60億,而償付各種利息支付的現金也高達80億。


此外,華為在今年第二季度還進行分紅,分配利潤支付720億的現金。華為實行的是員工持股,分紅的目的一方面為回饋股東,另一方面也是為繼續向員工配股來進行新的籌資。

由於華為不上市,其獲取運營資金的來源,在經營活動之外主要靠三種渠道:銀行貸款、債券融資和內部籌資。而內部籌資,則主要通過每年向員工配股來進行,華為的大部分員工每年都要拿出真金白銀來參加配股,以籌集資金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如果沒有分紅,隻有股權的賬面財富,必然影響到員工參與配股的信心,所以華為必須要通過每年的分紅來激勵員工積極參與配股,支持公司的籌資活動。

2023年前三季度,雖然華為分紅支出720億現金,但同時也通過向員工配股,吸收投資收到526億現金。

當然,華為2023年前三季度籌資活動收到現金的最大來源,還是對外借款的1,350億,橫向比較前幾年的現金流量表數據,這應該是華為歷史上最高的借款記錄,已經超過2021年和2022年兩年的總和。


2023年前三季度對外借款金額的大幅度攀升,也使得華為在資產負債表上的總負債首次突破7,000億,達到創紀錄的7,042億。雖然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在總負債增加的同時,華為的總資產也在增加,特別是一項還是主要與出售榮耀業務相關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比上年底大幅增加564億,增幅高達83%,由此使得華為的資產負債率仍然維持在59%的水平,但對於要實現“有質量地活下去”的華為而言,超過7000億的負債無疑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所以,如何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盡快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通過營收規模的增長創造更多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將是華為能否在2023年底交出一份亮麗業績的最大挑戰。

相對於To B業務較長的回款周期,To C終端業務的吸金能力無疑是最強的,手機產品隻要能在直銷和渠道上賣出量來,華為就能夠在消費者市場上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的資金回籠。

所以,能否在第四季度解決自研芯片的產能瓶頸,提高Mate60系列的規模出貨能力,讓Mate 60系列不再一機難求,從而實現手機業務收入和現金流的大幅提升,將是華為沖刺2023年全年業績的最大看點。

至於頻頻被吹爆的華為智選車業務,雖然問界M5和M7單月銷量過萬,按一臺車30萬計算每個月就能有30億的現金流入賬,但可惜的是按照華為智選的合作模式,這些現金絕大部分還是汽車廠商的進賬,最終能支付給華為的僅是車機系統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面對自身經營性現金流的入不敷出與華為智選車銷售火爆給汽車廠商帶來的上百億現金入賬,不知道任正非是否會對“華為不造車”的決策產生些許悔意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CT解讀者(ID:Communication_xie),作者:老解1972


相關推薦

2023-04-12

比增幅為-9.85%、-40.40%、60.16%、-5.24%和11.88%。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東方材料的總營收為2.84億元,同比增長-0.43%,凈利潤為0.15億元。同比下滑74.57%。2022財年極有可能錄得雙滑的尷尬。根據東方材料IPO招股書情況說明,2017年通過IPO

2023-07-18

7月17日晚間,中國恒大在港交所一口氣披露2021年年報、2022年中報、2022年年報,終於補上作業。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恒大負債總額24374.1億元,剔除合約負債7210.2億元後為17163.9億元。其中包括:借款6123.9億元

2022-08-31

8月30日消息,昨日臺灣大同集團代子公司——臺灣面板大廠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發佈公告稱,經桃園地方法院裁定,中華映管宣告破產,負債總金額為新臺幣418億3,355萬7千元(約合人民幣95億元),

2022-08-29

證券為其保薦機構。睿聯技術成立於2009年,由兩位出走華為的工程師創辦,初始註冊資本僅10萬元,背後的創業故事頗為勵志。01華為兩同事創業2009年,劉小宇、王愛軍、劉星約定共同創業,三人湊齊10萬元成立睿聯有限,劉小

2023-11-03

的需求已經開始出現穩定的跡象。”根據IDC的數據,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028億部,同比下滑的幅度進一步放緩至-0.1%,這是許多季度以來最小的下降速度,表明供應鏈中的庫存處於更“健康”的水平,“盡管宏觀

2023-10-30

10月27日晚間,華為通過官網發佈2023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今年1-9月,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66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率16%。如果以銷售收入乘以凈利潤率計算,今年前三季度華為凈利潤為730.5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39.27億元相

2022-10-22

特斯拉第三季度業績發佈。整體基調基本是:財務數字增長,但營收低於投資者預期,股價走低,馬斯克不得不放狠話撐場子。在財報電話會中,馬斯克稱,特斯拉在未來會遠遠超過蘋果的市值,有可能比蘋果和沙特石油公司加

2023-11-11

主要不同”。受過去一段時期政策性市場停滯,龍芯中科三季度業績表現差強人意。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43億元,同比減少18.49%;歸母凈利潤為-2.069億元,同比下降383.24%。單季度來看,龍芯第三季度營收為

2024-02-09

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的一番話也引人遐想:“2023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產業鏈更新換代,一些有創新的產品公司得到機會,啟動急單,開始企穩回升。”考慮到華為去年第三季度沒有任何征兆地發佈劃時代的Mate 60

2022-08-29

近日,寧德時代發佈2022年上半年業績財報,營收、凈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股價卻在財報出來後收跌5.91%,市場分析認為寧德時代毛利率不及預期,增長放緩正成為這傢全球最大動力電池企業面臨的新困境。原標題:上半年

2023-10-28

10月20日晚間,果鏈“一哥”立訊精密披露2023年三季度財報,相較於其它消費電子企業的慘淡,立訊精密終究是維持住“果鏈一哥”的體面。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實現營業收入1558.75億元,同比增長7.31%,實現歸母凈

2024-03-17

大幅下降,庫存水平居高不下,導致連續幾個季度的財務業績出現負增長。23 財年,該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 95%,可持續發展出現問題。不過,經過公司不斷努力糾正庫存水平並逐步提高價格,這傢韓國巨頭似乎正朝著正確的方

2022-10-03

最賺錢的業務之一。按照計劃,瑞信將在10月27日公佈第三季度業績時,更新全面戰略審查的進展。有知情人士稱,瑞士信貸並未與投資者談判,以考慮各種情況下籌集資金,並可能“基本上”退出美國市場。KBW分析師估計,即

2022-07-29

創紀錄的表現,因此電商業務由此得以提振。他們預計第三季度收入將在 1250 億美元至 1300 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 13% 至 17%,遠遠超出市場預期。高通脹、強美元壓力之下,蘋果營收再創紀錄對於蘋果這種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