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或延長服役 應對天然氣短缺


冬季電力短缺風險陡增,德國政府對待核電的態度出現逆轉。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Scholz)近日首次表態,可能會推遲關閉該國的最後三座核電站。“從德國的能源供應而言,最後這三座核電站僅用於發電且發電量隻占一小部分。”朔爾茨補充說,盡管如此,繼續保留它們持續運行“或許有道理”。

他沒有給出明確答案,稱針對該國電力供應安全的最新壓力測試完成之前,政府不會就核反應堆是否繼續運行做出任何決定。“我們已經進行幾次壓力測試,”朔爾茨表示,全國電網壓力測試即將完成,屆時將決定是否堅持關停核電的計劃。

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朔爾茨正在訪問位於魯爾河畔米爾海姆的西門子能源公司,查看存放於此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渦輪機。他說,渦輪機已經可以隨時交付俄羅斯,敦促俄方不要將渦輪機交付問題用作減少對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借口。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依然堅稱,現行的反俄制裁有礙渦輪機運輸和維修問題的解決。目前,“北溪-1”的輸氣量僅為滿負荷的20%。

據市場消息,德國電網運營商正在進行的電力安全評估將考慮天然氣價格上漲對電價的潛在影響、更嚴重的天然氣供應中斷以及法國核電廠停產等情景。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政府制定核電退出計劃,準備逐步關停境內全部17座核電站。截至目前,德國僅剩三座在運核電站,按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全部關閉。

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前,核電以約25%的占比在德國供電體系中扮演重要支柱,但到今年一季度,該占比僅為6%。


1970年至今德國運行核電容量變化,來源:世界核協會

福島核事故確實是推動德國作出棄核決策的標志性事件,但德國國內的反核運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世紀七十年代,有德國地方政府組織抗議修建核電站,針對核電項目的集會和法律訴訟在當地得到跨黨派的支持。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事故發生後,漢諾威和波恩約20萬人走上街頭,反對使用核能。反核運動是1980年綠黨成立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

反核浪潮的不斷湧現,導致1989年之後德國不再有新的商業核電站投入運營。1998年社民黨和綠黨贏得大選後,淘汰核能逐漸提上日程。2010年,默克爾政府撤銷前政府的棄核計劃,將7座核電站的運行時間延長8年,其餘10座核電站的運行時間延長14年,將核能定位為過渡技術,德國徹底棄核時間表由2022年推遲到2035年。但次年,福島核事故掀起反核新高潮,德國聯邦議會於時年6月通過包含棄核條款在內的新原子能法修正案,計劃到2022年底分批關停全部核電站,成為全球首個退出核電的工業化大國。

今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後,歐洲多國選擇重新擁抱核能以換取遠期能源獨立。德國國內也萌生反思核能角色的聲音,但政府棄核意志依然堅定。

由綠黨執掌的德國環境部和經濟部今年3月聯合評估後認定,不建議延長現存核電站運營期限,理由包括相關法律掣肘,頒發執照和提供保險方面存在困難,安全檢查成本不菲以及缺少反應堆運轉所需燃料棒。

然而,被綠黨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擴張不及預期。與此同時,隨著俄羅斯大幅削減經“北溪-1”的輸氣量,德國乃至整個歐盟擔心今冬可能出現嚴重“電荒”,支持繼續發展核電的呼聲持續高漲。

就在近期,德國“紅綠燈”政府在這一敏感議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7月下旬,綠黨籍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公開表示,沒有理由延長該國最後三座核電站的運行壽命,在年底淘汰核電仍然是正確的做法。她說,德國的挑戰不是電力供應,而是天然氣供應。朔爾茨及德國經濟部長兼副總理哈貝克也幾度重申反對核電站繼續運行的立場。

來自自由民主黨的財長克裡斯蒂安·林德納 (Christian Lindner)則表示,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應該對包括核能在內的所有能源保持開放。他在6月9日出版的《圖片報》上表示,鑒於氣候保護、對俄依賴、通貨膨脹等多方面因素,“民眾希望能夠考慮一切選項。”他說,目前投資新建核電項目未必有利可圖,但“德國不應該在一個全世界都在討論的議題上固步自封。我建議大傢把論據都不帶偏見地放到臺面上來。”

巴伐利亞州政府以及在野的聯盟黨陣營指責執政聯盟中的綠黨阻礙政府轉變發展核電政策。按照原計劃,巴伐利亞州的Isar 2號核電站將於今年底關閉。該州依賴燃氣發電廠,燃煤電廠很少、風力發電量也很低。巴伐利亞州經濟部長曾在7月敦促聯邦政府延長核電站的使用壽命,“當綠黨說核能不能用來給公寓供暖,或者我們沒有電力問題、隻有天然氣問題時,那完全是胡說八道。”

德國聯邦政府副發言人克裡斯蒂安娜·霍夫曼(Christiane Hoffmann)稱,延長核電站壽命對政府而言隻是“技術問題”,並非意識形態之爭。

為節省天然氣用量、預防冬季能源短缺,德國政府上月批準重新啟動或延長運營已列為淘汰目標的十多座煤電廠。不少歐洲國傢都在采取類似的“以煤補氣”措施,以應對能源緊張局面。


相關推薦

2022-07-19

德國經濟部18日表示,鑒於今年冬季電力供應短缺風險增高,原定年內退役的現存三座核電站可能需要延期運行。2011年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事故發生後,出於安全風險憂慮,時任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政府制

2023-04-17

約30%的電力;隨著最後三座核電站停止運行,4月15日起,德國核電正式歸零。芬蘭:命途多舛的新機組,提高電力自給的最大希望芬蘭核電運營商Teollisuuden Voima Oyj(TVO)4月16日宣佈,“OL3現已準備就緒,試運行階段已完成,常

2023-04-20

4月15日晚間,德國最後3座核電站停止運行,德國核電生產正式宣告結束。一傢德國電力公司隨即宣佈,從6月起,將部分地區電價提高45%。在整個西方依然面臨通脹威脅、歐洲能源危機尚未徹底緩和、難以獲得穩定的天然氣供應

2022-08-04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也在近日表示,“對繼續使用核電持開放態度”,為避免德國出現電力短缺,德國應保持現有的發電能力並建設新的發電設施。“我們必須努力確保在天然氣危機之後不會出現電力危機。”按照此前規劃,德

2023-04-16

對德國而言,2023年4月15日必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天。隨著該國最後三傢核電站伊薩爾2號、內卡韋斯特海姆2號和埃姆斯蘭核電站當日午夜前停止運營,德國60餘年的核電時代將落幕。長久以來,德國各界對於“關停核電站”爭議不

2023-04-15

據央視新聞報道,德國將於當地時間15日關閉國內的最後三座核電站,這也意味著德國即將全面淘汰核電。但是在歐洲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最新的一項民調顯示,德國過半民眾反對淘汰核電的決定。德國《圖片報》委托民調機構I

2022-07-22

目前英國境內有15個核反應堆用於發電。德新社報道稱,德國聯邦政府正在為德國剩餘的三座核電站在年底後繼續運營敞開大門。一位政府發言人表示,核電站問題從一開始就是純粹的技術問題。今年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一

2024-05-01

當地時間周二(4月30日),德國能源監管機構發佈預測稱,未來數年,德國將需要更多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作為備用,以確保供電穩定,這意味著該國的煤炭淘汰計劃可能面臨挫折。德國政府此前提出目標,到2030年德國80%的電力

2022-07-04

剎車,多國宣佈“減核”甚至“棄核”。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此前決定在10年內關閉所有核電站。但隨著新冠疫情爆發、能源價格飛漲,歐盟不得不重新考量能源政策。今年2月,歐盟重新評估綠色投資戰略,為核電和天然氣重新

2022-10-14

德國比原計劃提前兩周多完成將天然氣儲存庫填滿95%的目標,並保留核電站以備不時之需。10月14日,德國比原計劃提前兩周多完成將天然氣儲存庫填滿95%的目標。這對該歐洲最大經濟體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因為冬季即將

2022-08-01

當地時間7月31日,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林德納公開呼籲經濟部長哈貝克全面停止天然氣發電,以避免在天然氣危機之後出現電力危機的風險。林德納表示:“我們必須努力確保在天然氣危機之後不會出現電力危機。因此必須停止現

2022-10-20

氣供應可能出現的中斷。”然而,報道稱,本月早些時候德國天然氣監管機構透露,該國每月的天然氣使用量實際上比五年來同期平均使用量高出14.5%。隨後還發出警告稱,除非消費者減少使用量,否則天然氣短缺將不可避免。

2022-10-18

德國總理朔爾茨17日正式宣佈,將德國剩餘3座核電站的運營時間延長至2023年4月15日。據報道,朔爾茨已正式向相關部門宣佈這一決定,接下來德國政府將正式啟動立法流程,以便伊薩爾二號核電站、內卡韋斯特海姆二號核電站

2023-04-17

,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Olkiluoto 3啟動的消息傳出之際,德國已於周六關閉僅存的三座反應堆,而瑞典、法國、英國和其他國傢則計劃進行新的核能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