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周四,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發佈聲明稱,已根據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安公司的請求,取消其在澳大利亞衍生品交易業務的許可牌照。自今年4月14日起,現有客戶將無法在幣安當地機構增加衍生品頭寸或開設新頭寸,4月21日之前幣安將要求當地客戶關閉所有未平倉的衍生品頭寸。
該監管機構稱,從2月起,ASIC一直在對幣安在澳大利亞的金融服務業務進行“有針對性的審查”,包括其對散戶和大戶交易者(wholesale investors)的分類實踐。上周三(3月29日),ASCI曾依法發佈聽證會通知,考慮是否應取消或暫停幣安在澳大利亞衍生品業務的許可證。
幣安隨後證實,在近期與監管機構接洽後,決定結束幣安澳大利亞衍生品業務,已聯系受影響的用戶並通知他們關閉過程。本地用戶可繼續訪問和使用幣安澳大利亞的現貨交易平臺。
ASIC主席Joe Longo強調,澳大利亞金融服務牌照(AFS)的持照人“依法對散戶和大戶客戶進行分類至關重要。”幣安發言人稱,目前在澳大利亞還剩下“大約100位”幣圈衍生品客戶。
取消牌照的最新監管打擊起源於2月份幣安自行披露“錯誤地將500位澳大利亞用戶歸類為大戶交易者”,當時已按照法規關閉他們的所有衍生品頭寸,並全額賠償相關交易損失。
一天後,ASIC發言人稱,監管機構註意到幣安的相關發言,並稱該公司尚未根據其在澳大利亞金融服務牌照下的義務向ASIC報告這些事項。不久,監管機構啟動審查幣安在當地的金融服務。
在受調查期間,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曾稱,“我們將審查情況,看看是否/何時可以在澳大利亞重新開放期貨產品交易”,並建議投資者忽略FUD(即“恐懼、不確定和懷疑”的簡寫)。
根據法律法規,ASIC口中的“散戶”(retail investor)主要是非專業的個人投資者,投資金額相對較低,所購金融產品的披露要求、投資者保護和法規往往更加嚴格。大戶投資者通常是更有經驗的專業投資者,至少擁有250萬美元凈資產或最近兩個財年每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等。
大戶投資者被允許的交易水平更高、能接觸的金融產品更復雜、能享受的投資者保護更少。而ASIC一再警告潛在幣圈用戶“加密貨幣的風險和復雜性”,例如加密貨幣衍生品通過杠桿操作給消費者帶來額外風險、許多加密產品和服務不受ASIC監管、幣圈用戶應準備好損失投資於加密貨幣的任何資金等。
事實上,幣安澳大利亞衍生品交易所持的金融牌照在2022年7月才正式生效,幾個月後便被撤銷。有分析稱,這不僅說明去年幣圈第二大交易所FTX倒閉後,針對幣安的全球監管趨勢加強,也表明更高風險的幣圈衍生品業務備受監管關註,而且它們本就受現有金融規則的約束。
ASIC聲明提到,幣安集團的運營實體一直是許多海外監管機構發出監管警告和采取行動的對象。
除上周一正式起訴幣安及趙長鵬在美國涉嫌非法經營的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之外,這些監管機構還包括: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日本金融服務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荷蘭央行、安大略證券委員會、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意大利金融市場監管局等。
而在美國,幣安可謂受到監管“圍剿”。在CFTC起訴之前,幣安已受到CFTC、美國證監會(SEC)、美國司法部、美國國稅局(IRS)等五大政府部門的調查。其中,SEC在審查幣安是否支持未註冊的證券交易,司法部和國稅局調查幣安的反洗錢合規問題,CFTC關註反洗錢和“解你的客戶”合規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衍生品交易的費用為幣安全球業務提供豐厚收入。據研究公司Kaiko最新統計,幣安的市場份額在最近幾周下滑16%,但按交易量計算仍是全球最大的幣圈交易所。
截至3月27日的一周內,幣安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七天內凈流出21億美元資金,當時的公共錢包顯示,幣安資金總量約為632億美元。分析稱,外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幣安宣佈恢復比特幣交易手續費,此前其大部分交易都是零手續費,監管對幣安的打擊也引發許多投資者擔憂。
華爾街見聞曾於2月提到,由於監管火力太猛,頂不住的幣安甚至考慮撤出美國。媒體稱,在合作方Paxos因美國證監會警告起訴而停止發行“幣安穩定幣BUSD”後,幣安考慮是否切斷和銀行等中介機構的關系,重新評估在美風險投資,考慮下架一切美國加密貨幣項目的代幣。
周四美股午盤,比特幣價格小幅下跌,重新下逼2.8萬美元整數位,自3月17日以來一直在2.8萬美元上下窄幅震蕩。
幣安穩定幣BUSD交投在1美元的掛鉤位水平,在過去兩個月裡市值腰斬,從2月份的160億美元跌至如今的70億美元,僅上周市值便蒸發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