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超額儲蓄”成互聯網上熱議的話題。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儲蓄規模創歷史新高。超額儲蓄背後,是大傢投資和消費行為的變化。疫情時代,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們自然會本能地主動降低消費支出,同時在投資方面增加低風險資產的比重。
對大部分人來說,銀行定期存款是最傳統、最熟悉,也是風險最可控的投資產品。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線上渠道,各類風險不一的理財產品逐漸被更多人所熟知。像當年餘額寶帶火的貨幣基金,就以風險低、靈活性高而流行一時。而存款這種古老的理財產品,也在慢慢進入線上渠道,成為大小銀行吸儲的重要手段。
前不久,小雷發現部分運營商在開啟“存款免話費”的活動,用戶隻要存入一定金額,即可享受每月獲贈話費的福利。說實話,被各種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割過韭菜的我們,對這類活動還是會心生警惕的。那麼,它到底是福利還是陷阱呢?
運營商送的話費,其實是利息
仔細查看活動頁面後,小雷發現,運營商的“存款免話費”活動,本質上其實就是拉存款。以中國聯通為例,官方的說法是:
用戶攢入並凍結一筆保證金,承諾不離網、不降低套餐,即可免費獲得話費。
(圖源手機App截圖)
表面上來看,這個活動似乎挺劃算的:給聯通交一筆錢,每月就能坐等話費到賬,活動到期後保證金會全額返還,相當於白嫖幾年的話費。而且,考慮到聯通是國企運營商,基本不用擔心跑路的風險。
不過,再更進一步仔細研究條款和細則後,我們發現情況要更復雜一些。中國聯通是運營商,當然也拿到支付牌照,旗下有沃支付工具,但仍然不是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無法攬儲吸收存款。所以,這項活動中用戶交納的保證金,其實是放到一傢合作銀行的賬戶中。
在辦理界面,小雷看到《四川新網銀行快捷支付協議》。也就是說,聯通這項活動的合作夥伴正是四川新網銀行,用戶參與的話首先要開通這傢銀行的電子賬戶,然後把金額從其他銀行卡轉入。公開信息顯示,四川新網銀行是國內第三傢互聯網銀行,成立於2016年,小米是大股東之一。
(圖源四川新網銀行官網)
四川新網銀行的知名度相對來說不是很高,但儲戶的存款理論上是受50萬上限的存款保險保護的,風險相對可控。不過,現實的市場環境中,大傢放棄知名大銀行選擇小銀行的存款產品,主要都是沖著更高的存款利息去的。聯通的存款免話費活動,用戶不會獲得直接的利息,但能拿到話費。
活動頁面,聯通表示,如果用戶選擇兩年期套餐、繳納14286元,每月可獲贈50元話費,24個月共計1200元。如果我們把話費和現金等值看待的話,那麼這1200元可以視作兩年的存款利息。簡單粗暴地拿利息除以存款金額,這項活動每年的利率就是4.2%。
(圖源手機App截圖)
作為對比,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最新存款基準利率表中,兩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為2.15%。自2015年起,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和央行不再嚴格對應,可以較為靈活自主地制定利率。即便如此,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也不會比這個數值高多少。以招行為例,兩年期、5000元起存的定期存款利率為2.65%。這樣看來,聯通的存款贈送話費活動,還是挺劃算的,尤其對月租費用比較高的用戶來說。
拿利息換話費,代價是更多限制
但話說回來,存款贈送話費,本質上是拿利息換話費。對用戶而言,實打實的現金,和話費是有區別的。以經濟學原理來說,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流通性極強,沒有任何限制。而話費本質是商品,隻能用於運營商限定的場景,比如購買語音流量、升級套餐等,並不能直接轉化成現金。
更何況,日常充值話費時,經常會有各個渠道的活動,絕大部分情況下,充值100元/50元話費,實際支付的金額要少於100元/50元。這樣看來,用戶參與存款送話費活動,拿到的“利息”,實際價值是打一些折扣的。
(圖源手機App截圖)
另外要註意的是,這項活動還有協議期的限制。用戶參與活動期間,不能離網或降低套餐。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段裡,我們不能註銷號碼或攜號轉網,套餐檔位隻能升不能降。
運營商推出這項活動的真實目的已經非常清晰,即通過贈送話費的形式限制用戶流失、保住存量用戶。近些年,電信監管部門出臺多項政策,包括不得限制老用戶升級互聯網套餐、大力推行攜號轉網等,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烈度大大增加。當用戶可以更加自由地更換套餐乃至運營商時,它們就會有更大的競爭壓力。
此外,用戶參與這項活動,還要額外辦理電子銀行賬戶。這類賬戶不會發放實體銀行卡,屬於二類卡。關於一類卡和二類卡之間的區別,簡單來說,前者是全功能銀行卡,轉賬支付額度更大、使用場景更多,但必須要在線下櫃臺當面辦理,且一個人在一傢銀行隻能有一張一類卡。二類卡的限制則要更多,除額度更低外,還不能辦理跨境匯款、銀證轉賬等業務。
(圖源手機App截圖)
不過,二類卡可以通過電子渠道辦理,一般的支付、存款需求也可以滿足。正因為這樣,聯通和新網銀行能夠以讓用戶開通二類電子銀行賬戶的形式來參與存款送話費活動。你要參加這項活動,名下就得多一張銀行卡。
新形勢下,運營商加速互聯網化
不誇張地說,運營商提供的移動通信服務是整個移動互聯網世界的根基。運營商天然更加靠近互聯網,但從最近十年的情況來看,運營商在互聯網大潮中走向“管道化”的命運,某種程度上在為互聯網大廠們做嫁衣。實際上,運營商一直都沒停下在互聯網項目上的嘗試,即時通訊、移動支付、在線視頻、電子閱讀等領域,都能看到移動聯通電信的身影。
隻是,這麼多年以來,運營商的互聯網項目一直未能做大做強,遑論和互聯網大廠們分庭抗禮。比如,早年的飛信在和後起之秀微信PK時落敗,三大運營商的支付工具在支付寶微信這些國民應用面前也缺少存在感。當然,對運營商而言,這些都是增量業務,主營業務沒有傷筋動骨的話,營收和利潤不會受明顯的影響。
然而,新的形勢下,運營商普遍有更強的增長需求。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運營商有提速降費的要求,壓縮著運營商的營收和利潤,加下攜號轉網等政策的放開,運營商面臨著更大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5G方面的持續投資,消耗運營商的大量資金,但短時間裡還難以獲得與之相稱的回報。
(圖源聯通官方)
這種情況下,運營商在互聯網項目上更加賣力,試圖從這方面尋找新的增長點。近些年,運營商的官方App紛紛改名,主要變化都是去掉“XX營業廳”字樣,顯示自己是一款功能和服務全面的應用,而非僅用於查詢和辦理業務的工具。
以中國聯通App為例,應用中除常規的業務模塊外,還加入短視頻、直播、商城等版塊。作為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刷視頻免流算得上是一項優勢。而聯通商城,銷售的商品除號卡套餐外,還有智能手機、網絡攝像頭、路由器等硬件產品。
至於運營商和互聯網銀行合作,推出存款送話費活動,一定程度上也是“互聯網金融創新”,既能留住用戶還能拿到一定的分成,如果匹配到有需求的用戶,算是“三贏”。但是,考慮到此前互聯網上出現過的各類全魔亂舞般的“金融創新”,大傢對這類看著像理財的活動恐怕會幾個心眼。畢竟,當初我們興沖沖“0元購”斐訊路由器時,大概也不會想到它後續變成一個巨大的金融騙局。
目前來看,存款送話費的活動整體上還是合規的,當然在提供福利的同時也會有一些限制,作為用戶是否要辦理還是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而運營商想讓大傢打消對風險方面的擔憂,則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