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是Android與蘋果之間的“兩強爭霸”——若不是微軟提前出局,或許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應該是iOS、Android和WindowsPhone“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諾基亞和它的“塞班”(Symbian)操作系統也早已成為時代的眼淚。
目前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Android和蘋果是主流
然而在那個連“智能手機”的概念都還沒有成型的時代,移動智能設備的操作系統基本上是微軟和Palm兩傢在掌控。當然,微軟的Windows CE在後來真正定義“智能手機”,但Palm的操作系統也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見過這個標志的應該已經暴露年齡
隻是,這個在當時地位約等於如今Android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如今卻早已化作歷史的塵埃。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Palm可能是個完全陌生的名字。曾經的“掌上電腦霸主”,也已經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但在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裡,Palm的身影卻並沒有完全消失。
從“平板電腦”到“掌上電腦”
在正式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講講傑夫·霍金斯(Jeff Hawkins)——也就是Palm這個移動設備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品牌的創始人。
霍金斯在創辦Palm之前,是一傢名叫GRiD的電腦公司的員工——GRiD是一個來自英國的科技企業,其主打產品是堅固型筆記本電腦,其中的代表產品Grid Compass是當時美國政府重點采購的計算機設備,被美國航天局(NASA)應用於載人航天任務,甚至連美軍特種部隊都選用該機作為戰術設備。
GRiD的堅固型筆記本電腦
不過在他入職GRiD之前,他卻對腦科學有著近乎癡迷的程度。盡管霍金斯並沒有獲得相關的學位證書,但卻發表關於大腦識別文字的論文,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開發當時最為先進的手寫輸入法PalmPrint。
對人類大腦頗有研究的霍金斯
這個輸入法有別於當時市面上的同類軟件,其原理是每個字符分別與單個字符的四五種不同形態進行比較,而非將整個單詞與常用詞詞典進行比對,在保障識別率的同時也能夠降低對系統資源的消耗,提升手寫輸入的效率。於是,他的發明在1989年被GRiD應用於世界上最早的平板電腦之一GRiDPad。
GRiDPad是最早的平板電腦之一
GRiDPad的出現,讓企業和政府部門能夠隨時隨地訪問數據庫,獲得其目標客戶的青睞。而霍金斯想要將PalmPrint帶到消費電子市場,希望能夠將這一技術拓展到民用領域,怎奈GRiD從未推出過任何面向民用領域的產品,導致他的想法未能成功實現。
更何況,即便公司同意霍金斯的想法,他也無法確保項目的獨立性,他想要做的產品也不是公司的重點。
GRiD的產品往往是被用在這樣的場合……
怎麼辦?那就隻能單幹。於是,霍金斯在1992年成立Palm Computing公司(以下簡稱Palm),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新公司實現自己的願望。此時的Palm還隻是個軟件公司,出於對前東傢的讓步,暫時不會去開發硬件。
其實他還在GRiD的時候,他就想要開發GRiDPad的簡化版,並命名為Zoomer,主打PIM(個人信息管理),硬件方面由日本的卡西歐負責代工。
然而這看似“夢幻開局”的產品,最終於1993年上市後並未取得成功。究其原因,首先是在霍金斯的設想中,Zoomer是個高度簡化的產品,比起一個“裝在口袋裡的個人電腦”,更像是一個“電子筆記本”,不追求繁多的功能,而是追求實用性,但投資方與代工方卻希望Zoomer是一款具有豐富功能的產品,結果導致最終產品的功能顯得臃腫。
實際上,除功能外,設備本身454g的重量讓這玩意帶在身上也顯得臃腫……
Zoomer的另一個雜志廣告,展示其豐(yong)富(zhong)的功能
其次, Zoomer的操作系統GEOS最初是一款桌面操作系統,為能夠將其移植到掌上設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對系統進行優化,同時還需要根據掌上設備的特點對UI進行重新設計,這嚴重拖慢產品的研發效率。
即便如此,由於在UI設計上沿用桌面系統的操作邏輯,針對Zoomer定制的GEOS操作系統也很難稱得上好用。
Zoomer的操作系統是從桌面系統“改造”而來
作為代工方的卡西歐本身也對掌上設備的硬件研發缺乏足夠的經驗。卡西歐在當時的產品多為計算器、電子表和低端電子手賬,對於Zoomer這麼個高端玩意的研發完全是頭一遭。
而或許是因為當時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卡西歐對於將Zoomer打造成一臺盡善盡美的掌上設備有著某種偏執,使其對於設備的硬件配置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例如在擁有強大性能的同時還要實現100小時的超強續航!結果在現實面前,卡西歐隻能在性能和續航之間,選擇後者……
在代工Zoomer之前,卡西歐做的是這種玩意……(不是電子辭典)
在Zoomer所處的時代,雅達利(Atari)推出一款名叫“山貓”(Lynx)的彩屏掌機,在當年這硬件配置可以說是相當強勁,然而這臺掌機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老虎”,結果在續航問題上敗給任天堂的Game Boy,後來世嘉的Game Gear掌機也同樣在續航的問題上“折戟”。
那個時代,可做不到隨時給自己的掌上設備進行充電(因為連“充電電池”在當時都是稀罕玩意),因此“長續航”成為當時大部分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剛需,而直到現在“高性能”和“長續航”之間直到現在也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卡西歐選擇用犧牲硬件性能的方式,來換取續航的做法,可以說是無奈之舉,而造成的結果就是設備的響應速度與屏幕的顯示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這玩意可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老虎”
而更重要的是,Zoomer其實還有多個競爭對手。最終,售價599美元的Zoomer僅僅賣出2萬臺,商業上的失敗,讓Palm在一段時間內隻能作為軟件公司,作為當時掌上電腦的軟件供應商。
不過,開發Zoomer的經驗教訓,也為日後Palm掌上電腦的誕生奠定基礎——Palm公司的下一個產品已經在醞釀中。
新星升起
霍金斯的團隊開始總結Zoomer的失敗教訓,並明確如下的研發重點——更為便捷的使用、更短的響應時間,以及更小的體積。
為做到使用上的便捷,新設備的系統UI要更加簡化;為實現更短的響應時間,不能僅僅是一味的在性能上“堆料”,而是需要在軟硬件的設計上進行更為巧妙的優化設計。
但是問題來:沒錢。
當時Palm的團隊如果要開發下一代產品,需要共計500萬美元的預算,然而當時的公司卻隻有300萬美元的現金,因此霍金斯的團隊需要合作夥伴的幫助,或者尋求收購。
他們向摩托羅拉、諾基亞和康柏等公司尋求投資,但都被拒絕。由於沒有制造原型機的資金,霍金斯的團隊隻能搞出一個木制的模型,向投資方展(hua)示(bing)。
這個因貧窮而誕生的木制模型在最後成就一代經典
當然,這個木制模型還真就吸引一個投資方,那就是USRobotics旗下的Megahertz公司,於是在1995年正式將Palm收購,除提供新產品的研發資金外,還將幫助Palm解決營銷方面的問題。於是,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可算是走上正軌。
1996年3月,由Palm完全主導研發的第一款產品、同時也是移動設備中的一顆新星PalmPilot問世,與它一同問世的還有配套的操作系統Palm OS。
PalmPilot的雜志廣告,當時它就叫Pilot
初代PalmPilot使用的是摩托羅拉的“龍珠”68328芯片作為CPU,主頻為16Mhz——這顆對遊戲玩傢來說非常經典的處理器,在降低能耗的同時也保障設備的性能。
摩托羅拉“龍珠”處理器
而配套的Palm OS作為Palm的自研系統,摒棄桌面系統的交互邏輯,重新設計一套高度簡化的UI,因此相比起GEOS傳承自桌面端的UI,Palm OS的界面更加的簡潔,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目然,省去諸多繁瑣的交互步驟,也成為Palm OS一貫的特色,並被人們所銘記。
Palm OS的UI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
此外,Palm OS預裝的手寫輸入法Graffiti(直譯成中文是“塗鴉”)是從霍金斯的PalmPrint輸入法改進而來。其實早在Palm OS問世之前,Graffiti輸入法就已經被得到應用,除基於GEOS的惠普OmniGo 100外,這個輸入法甚至還被移植到蘋果的Newton掌上電腦,並大受好評,之後就成為Palm設備的標配。當然,Graffiti輸入法是需要用戶經過事先學習才能得以順利使用,這與該輸入法的開發方向有著很大關系。
Palm的手寫輸入是這樣的……
Palm OS從一開始奠定的另一個特色功能就是“熱同步”(HotSync),在當年是個非常便捷的設計,在桌面端完成配置後,進入這一功能後即可一鍵完成數據同步功能,對於設備內數據的備份與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個Palm設備的同步底座可以實現“一鍵同步”
PalmPilot初代機分為面向低端的Pilot 1000以及面向高端的Pilot 5000,除內存容量分別為128KB和512KB外基本相同,系統是1.0版本的Palm OS。順便說一下,最初的產品名其實叫“Palm Pilot”由於當時和日本文具品牌“百樂”(Pilot)的商標撞車,因此最終上市的時候使用不帶空格的“PalmPilot”,再後來索性去掉“Pilot”的名字。
第二年,Palm推出PalmPilot的第二代產品,同時搭載2.0版本的操作系統。這一版的系統加入與網絡通信相關的功能,同時支持帶有屏幕背光的設備,但除此之外與初代並無太大區別。
茁壯生長
到1998年,Palm推出最為重要的3.0版本的Palm OS,與第三代產品同時面世。而在這一年,霍金斯離開自己創辦的Palm,成立另一傢公司Handspring,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3.0版本的Palm OS首次對第三方制造商授權,而Symbol和Handspring是最早開發Palm OS設備的第三方制造商,為Palm傢族的繁榮奠定基礎,在此之後就出現許多基於Palm平臺開發的設備。此外,3.0版本加入對紅外線傳輸與彩屏的支持,使得設備種類更為豐富。
3.0版本的Palm OS拉開彩色時代的序幕
2000年,Palm OS 4發佈。這一版本的系統加入對於拓展儲存卡的支持,讓設備的儲存不再受限,同時還支持更為便捷的USB傳輸,提高數據同步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臺灣的宏碁(Acer)公司作為亞洲第一個獲得Palm授權的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原生中文”的Palm設備S10,解決Palm系統一直以來沒有中文的困擾——在此之前,許多Palm設備的中文支持都需要依靠“外掛軟件”的方式來實現,相當於給Palm系統打“漢化補丁”,相關的配置工作較為麻煩。
此後,越來越多的中文Palm設備也開始出現在市場上。
第一個“原生中文”的Palm設備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宏碁S10的所謂“原生中文”系統並非由Palm原廠直接提供,而是宏碁自行制作的“漢化版”,隻不過有原廠的技術支持,算是對中文設備的“試水”。而同期聯想(當時叫LEGEND)和香港權智(代表作是“快譯通”品牌電子辭典)等廠商的中文Palm設備,也是采取類似的方式推出的相關產品。
在這一時期,Palm OS的遊戲應用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在當時的Palm設備所使用的CPU是68K架構的,因此在運行遊戲時對於畫面的處理已經可以達到Game Boy掌機的水準,但在聲音表現上隻有蜂鳴器發出的聲音,因此Palm的遊戲功能是“聊勝於無”,更適合用作“消遣甜點”。
不過,寶開的《寶石迷陣》就曾在Palm平臺大放異彩,成為許多Palm用戶的“裝機必備”;除各種“小遊戲”外,EA的《模擬城市》、育碧的《雷曼》以及Hudson的《炸彈人》等知名遊戲也被移植到Palm上。
《寶石迷陣》在Palm用戶群體中算是個“裝機必備”(圖為黑白版)
轉型與衰敗
2002年,Palm公佈Palm OS 5。這一次的系統,所支持的硬件從68K架構轉變為更為先進的ARM架構,支持高分辨率顯示並強化多媒體娛樂方面的應用。
Palm OS 5的首部產品Palm Tungsten T
在此之前,由於Palm一開始就是以“電子記事本”為主要應用而設計的設備,因此並沒有考慮多媒體娛樂方面的應用,即便已經出現遊戲應用,也難以彌補其在多媒體娛樂方面的短板。
而在同時期,微軟的Windows CE則早就提前對“多媒體娛樂”這一功能進行部署,給Palm帶來壓力,因此Palm OS的5.0版本對於多媒體功能的強化,可以視為對微軟的回應。
Palm OS版的RealPlayer——這個播放器的名字也是暴露年齡的存在
對於中國用戶而言,Palm OS 5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首次真正提供對中文的原生支持。為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除推出中文版的Palm OS 5外,其實Palm這個品牌還曾有過一個中文名“奔邁”,可見當時Palm對於中國市場的野心。
不過在前有微軟的CE系設備後有“商務通”之類的本土設備的夾擊以及其它客觀原因之下,Palm在中國市場稱不上有多麼成功。
而同樣是在2002年,Palm成立PalmSource,以加大對外授權的力度,並允許第三方廠商針對自身產品的需求對系統做出定制與修改。此後,Palm傢族開始真正迎來枝繁葉茂。在這個時期,使用Palm系統平臺的除掌上電腦外,還有可穿戴設備、智能打字機、導航儀、電子辭典和遊戲掌機等多種類的設備,最重要的是基於Palm系統平臺的智能手機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其在智能設備的應用廣泛度與流行程度僅次於Windows CE。
基於Palm OS的遊戲掌機TapWare Zodiac,不過並沒有獲得成功
說到智能手機,咱就岔開一下話題說說其中的代表產品Treo。
這款全鍵盤的Palm智能手機可能有一部分人應該還記得,甚至可能還擁有過,而這款“手機”在最早其實是前面提到的Handspring推出的“無線掌上電腦”(在當時“智能手機”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更多是“手機+掌上電腦”的混搭產物)。
初代Treo
早在Treo之前,Handspring就已經開始“智能手機”的相關探索。Handspring的產品Visor系列有一大招牌,那就是采用名叫Springboard的拓展模塊。這種類似於遊戲卡帶的拓展介質,算是最早的一批外接儲存卡之一,同時Handspring也不滿足於對內存容量的拓展——除儲存卡外,還有通過Springboard作為介質發佈的電子書、工具軟件和遊戲等應用,最重要的是還能夠實現硬件功能的拓展,而在2000年發佈的無線通信外設模塊VisorPhone是其中之一。
VisorPhone是個通過Springboard接入的附加模塊
然而在此之前,高通公司已經在1999年推出手機與掌上電腦的二合一產品pdQ,但笨重的體積嚴重影響到其便攜性,而機器本身看上去更像是將掌上電腦與手機粗暴縫合的產物,軟件的適配與整合也並不到位,於是pdQ果不其然的失敗。因此,Handspring並沒有直接開發Palm系統的手機,而是選擇先開發VisorPhone模塊的做法,其實是明智的決定。
這玩意是高通的黑歷史
雖然VisorPhone並未取得成功,卻為Treo的開發提供經驗積累。從研發VisorPhone模塊開始,Handspring就已經決定將手機功能與Palm系統進行高度整合,而非“掌上電腦+移動電話”的粗暴縫合。
而Treo在最初設計的時候,也是延續VisorPhone對於通信功能與Palm系統高度整合的原則,同時更重要的是還要確保其便攜性,就像當年的PalmPilot。
造型的設計上,由於當時黑莓在北美大受歡迎,特別是其全鍵盤的設計也是收獲無數好評,因此Handspring的Treo也將“黑莓”的全鍵盤設計應用到自傢產品之中,取代Palm設備中標志性的Graffiti手寫區,這一大膽的設計成就Treo這一品牌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經典地位。於是,2003年Palm完成對Handspring的收購,開始真正發力智能手機領域,Treo品牌成為重點發展的對象。
Treo 650算是系列最為經典的機型之一(圖為CECT代理的國行版)
言歸正傳。雖然Palm OS 5使得Palm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峰,但是之後卻是Palm的衰落。而這一切,是多個因素產生的。
首先是Palm OS從68K向ARM的轉型過程中的失誤。實際上,在Palm OS 5之前,Palm的系統是基於AMX RTOS開發而來,而AMX本身也支持包括ARM在內的多個處理器架構。但是,Palm OS在從5.0開始轉向ARM的時候,卻棄用過去版本的AMX內核,而是重寫一個新的內核,除“基本相同的功能”外Palm OS 5與之前的版本再無任何關聯,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軟件的兼容性。而胎死腹中的Palm OS 6,又一次更換內核——這一次是以BeOS作為基礎進行開發,幾乎是將此前版本的底層架構直接推翻……(註:Palm OS 6曾被授權給某新加坡廠商,但並沒有什麼產品問世)
胎死腹中的Palm OS 6
其次是Palm自身將軟件與硬件部門分離的做法,原本是能夠讓軟件部門更專註於對系統的維護更新與對外授權,並讓PalmSource在2003年獨立運營。
然而,這種將軟硬件部門分割的做法卻為Palm的衰敗埋下隱患——一方面PalmSource的獨立使Palm的本傢新品研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讓Palm的軟硬件部門各有各的心思,於是乎我們在2006年,看到一款頂著Palm品牌卻預裝Windows Mobile系統的Treo。
一個在智能手機歷史上堪稱奇葩的存在。
你沒有看錯,這的確是一臺Palm,但是Windows系統
而隨著基於塞班和Windows CE的智能手機的崛起,純粹的“掌上電腦”已經逐漸被智能手機所取代,Palm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特別是在2007年蘋果發佈號稱“重新發明手機”的iPhone,更是為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帶來一次“降維打擊”,並伴隨著Android系統的崛起,進而帶動智能手機領域的一場“革命”。
而Palm OS在交互方式上,卻早已落後於時代,成為被革命的對象……
而且喬幫主在發佈初代iPhone的時候還diss一番全鍵盤手機,Treo就在其中之一
最終的結果,是PalmSource在2006年被日本公司愛可信(ACCESS,任天堂的Switch所使用的網絡瀏覽器NetFront就是出自愛可信)收購,然後Palm OS被愛可信接手更名為Garnet OS,再然後愛可信就推出Palm OS的“直系後裔”Access Linux Platform(ALP),再然後……就沒有然後。(註:愛可信的ALP最後被用作日本的功能手機系統平臺,與當年的Palm OS已經沒有什麼關系)
這是一款搭載愛可信ALP平臺的日本功能機,然而和當年的Palm基本上沒啥關系
於是,Palm OS這個移動端操作系統曾經的經典,就此化作灰塵。
最後一搏
雖然Palm OS已經死,但是Palm可不想就這麼消亡。於是,Palm準備開發新的操作系統與硬件設備,來對抗蘋果的iPhone以及基於GoogleAndroid系統的設備(還有微軟的Windows Phone 7),希望能夠再次奠定自己在智能手機業界的地位。
於是,為開發新的系統與設備,Palm到處招募人才,其中有一部分人員還是從隔壁蘋果“挖”過來的——畢竟Palm的新品,主要就是對標蘋果的iPhone。
新系統基於Linux打造(但不是前面提及的ALP),並最終命名為webOS,而新設備則是被命名為Palm Pre。
Palm為對抗iPhone的最後一搏
Palm Pre的采用的是滑蓋設計,在平時鍵盤是被隱藏起來的,與iPhone無異,但在滑開鍵盤後展現出的是全尺寸鍵盤。此外,在屏幕分辨率、硬件配置等方面,每一項參數都與蘋果iPhone針鋒相對,外加其使用當時最為先進的“無線充電”技術(充電器還被官方稱為“Touchstone”,意為“點金石”),以及更為小巧圓潤的設計,怎麼看都是要帶著復興Palm這一品牌的野心而來。
最早采用無線充電的移動設備之一——還別說,這充電器真的很可愛
然而,Palm Pre由於本身存在諸多缺陷——例如沒有一個像樣的應用商店、軟件應用資源匱乏、按鍵手感不佳以及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等,對於Palm Pre的口碑受到影響;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上市後沒多久蘋果的iPhone 3GS就發售,在銷量上完全是被吊著打。盡管後來發佈改進型號,但依然無法拯救其銷量。
Palm在最後被惠普於2010年收購,之後惠普的品牌替換掉原先的Palm繼續推出後續機型,但最後即便是財大氣粗的惠普,也無法拯救產品與其搭載的webOS。
最終,惠普將Palm進行出售,但是被拆成兩半——webOS的那一半,被打包出售給韓國的LG,並應用於其智能電視產品。
webOS現在被用於LG的智能電視上
而品牌的部分,則是被賣給中國的TCL,而TCL又將其授權給某個美國的創業公司,除推出使用Palm這一品牌的“迷你手機”外,還推出藍牙耳機,隻是這些產品已經和當年的那個Palm沒有任何關系。
Palm的迷你手機
Palm這個品牌,在如今已經和徹底死去沒什麼兩樣。
最後留下的
雖然Palm已經不再是當年可以叱吒風雲的移動設備品牌,但卻為後來智能手機的發展留下非常珍貴的遺產。
例如早期Android機上的“四大金剛”按鍵,其實就是從Palm繼承而來,而Android系統的開發團隊中就有當年PalmSource的工作人員。盡管後來的Android機已經取消“四大金剛”,但依舊能夠看出Palm的影子。而蘋果設備上返回桌面的Home鍵,其實也能看出其與Palm的“Home快捷方式”的異曲同工之處。
經典的“Android四大金剛”
而Palm當初開發的webOS中那受到贊譽的“卡片式多任務”,在Android與iOS的後續版本中也被得到“移植”,即便是在如今各種Android定制版中,你也能夠或多或少的看到webOS帶來的的影響。此外,webOS其它的一些交互方式也或多或少影響到Android和iOS。
webOS的卡片式多任務如今已經無處不在
某種程度上,Palm其實已經算是較好的完成其歷史使命。它所希望的,不僅僅是被後人所懷念,更重要的還有其為後世留下的寶貴財富。
Palm已經死去,但它為智能手機領域做出的貢獻難以磨滅,同時也留下重要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