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體上掀起“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國產羽絨服嗎”的熱烈討論。與此同時,一群大學生開始在今年冬天展開一場“整頓羽絨服市場”的行動,紛紛選擇穿上花棉襖和軍大衣。
“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平替款更有性價比。”雖然軍大衣完全取代羽絨服在輕便程度和保暖效果上顯然不太現實,但羽絨服由於填充物的不同在面料和款式上有更多選擇,更具競爭力。然而,棉服要克服這些弊端卻並不容易。
這一波軍大衣和花棉襖的熱潮更像是對復古風格的追求,一種表達方式。今年冬天,高價國產羽絨服一直備受爭議,消費者普遍湧向萬元價格區間,“國產羽絨服賣到 7000 元”更成為熱搜話題。
在這種環境下,軍大衣和花棉襖的熱度顯然不是偶然的。價格相對優勢明顯的軍大衣成為反擊價格攻勢的利器。這種選擇反映年輕人對性價比的追求,也呼應市場對更合理價格的共同期待,是一個值得關註的信號。這也對當前的羽絨服市場提出強烈的警示。
然而,價格是一把雙刃劍,高價固然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回報,但也會引起消費者的疑慮。企業在制定價格策略時需要謹慎,高價羽絨服究竟能走多遠,還取決於品牌是否能夠支撐這一價格。
曾有雪糕市場的經驗教訓擺在眼前。一些品牌以為制定高價就能夠在市場上贏得高端身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旦新鮮感過去,市場熱度下降,跟風效應停歇,如果品牌無法提供有說服力的產品,仍然會被市場淘汰。因此,當前一些羽絨服品牌的價格策略和營銷方式值得深思。
最終,企業不應隻註重在價格上做文章,更應在打造品牌內涵上下功夫。融入年輕人的生活,理解並分享他們的夢想,是更為重要的方向。廣告不再是簡單的重復老調,而是需要更深入地解年輕人,避免強行植入式的宣傳,因為這種做法隻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在追求高價的同時,不要忘記羽絨服的實用性是最為重要的。國產品牌需要提升品牌認可度,但更不能忽略對社會的責任。在這個時代,未富先貴的策略並非最佳選擇,企業應當在堅持提高品質的同時,以更親近的方式融入年輕人的生活,共同分享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