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鐵回應女子手機開外放吃罰單:隻是告知單


前天,微博話題“女子乘地鐵手機聲音外放被開罰單”沖上熱搜榜。據報道,5月26日中午,一名女子在南京地鐵上外放手機看視頻,巡邏人員看到後,現場開具瞭一張“罰單”,並進行瞭勸阻,女子很配合的簽瞭字。這一幕被網友拍下,隨後上瞭熱搜。

對此,南京地鐵工作人員表示,網傳的罰單其實是告知單,也就是南京地鐵制作的文明乘車宣傳單,目的不是處罰,而是借此宣傳和倡導大傢文明出行。

/attach/20220623/9ca012771418dfb39cf3936a74504910f71bca29.png

網友評論:

建議直接開罰單,並推廣到各個公共場合,比如高鐵、公園等。

支持!地鐵刷手機外放音量很響的人不少,希望加強工作人員巡查監督

據瞭解,目前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等多個城市出臺相關規定,禁止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除瞭禁止外放外,還禁止攜帶寵物、乞討、進食(嬰兒、病人除外),躺臥或踩踏座席等等。


相關推薦

2023-03-05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去南京旅遊,在地鐵上因手機外放而收到罰單”。3月5日,南京地鐵回應稱,屬實,車廂內有稽查人員進行巡邏。視頻發佈者小黑晗是我”在視頻中稱,保安小姐姐從我旁邊走過去,快走到另一節車廂,又

2023-07-25

是在地鐵上喝水呢,也要被禁止嗎?據報道,近日,江蘇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鐵車廂喝水被開罰單,引起網友關註。7月25日,南京地鐵回應稱,列車上禁止飲食,喝水也是飲的一種,發現後會做出相應處罰。主要考慮到在地鐵上

2024-03-21

法國市場監管機構3月20日宣佈,已向美國谷歌公司開出一張2.5億歐元(約合2.72億美元)的新罰單,原因是谷歌未經同意使用法國出版商和新聞機構的內容訓練聊天機器人“巴德”(其升級版名為“雙子座”),違反歐洲聯盟知

2023-05-10

5月9日消息,日前有網友稱自己一夜醒來欠地鐵600多萬”,此事引發熱議。據該網友介紹,他自己本月7日坐地鐵,是能進站不能出站,服務中心半天也沒解決問題,自己想著也就是故障,最多扣全程費用,所以就沒在意,沒想到

2023-06-08

6月8日消息,據報道,昨日在湖北武漢地鐵2號線上,一名男子的背包突然冒起濃煙,車廂瞬間煙霧繚繞,並伴隨著難聞的氣味,周圍乘客紛紛捂鼻躲避。現場的乘客描述稱,事發時地鐵正在行進,一位看起來約50多歲的男子所背

2023-10-15

而,充電寶爆炸、自然事故也時有發生。日前,一段廣州地鐵車廂冒煙的視頻在網絡曝光,視頻拍攝於地鐵二號線上。據廣州消防公眾號介紹,該車廂冒煙的原因是一位乘客的充電寶發出火光並冒煙,導致車廂內煙霧彌漫。現場

2023-05-11

5月11日消息,目前,全國多個城市都開通地鐵線路,相比地面交通工具,地鐵具有不堵車、價格便宜等巨大優勢,一些城市的地鐵卡不僅能乘坐本地地鐵,到外地城市也能通用,十分方便。日前,杭州地鐵自動售票機不能使用支

2023-07-09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在重慶飛往南京的MU2663航班上,一名女乘客因手機丟下飛機尋找,讓全飛機乘客等3小時。對此,中國東方航空客服回應,航班實際延誤原因是天氣及流量控制,並不知曉網上關於女子丟手機讓全飛機乘

2024-05-14

在5月12日的陜西西安地鐵上,一起偷拍事件引發廣泛關註。一名男生通過窗戶反光,意外發現自己被一名女乘客偷拍,並且女乘客在偷拍後還與朋友聊天討論。男生在發現這一行為後,果斷采取行動,下車追上女乘客並要求其刪

2023-03-01

發生過,2020年9月,一位學生放學後拉著行李箱獨自乘坐地鐵回傢。乘坐地鐵站內自動扶梯上行至末端時,因雙手拿手機低頭觀看,未拉住隨身攜帶的行李箱,行李箱翻滾並迅速滑落到扶梯底端,砸傷剛剛踏上扶梯的年屆七旬的

2023-04-07

4月6日消息,據江蘇省廣播電視臺報道,在南京地鐵一號線百傢湖站,乘客方女士一邊下樓梯一邊看手機,一腳踏空從樓梯上滾落,無法行走。經查方女士臉部多處擦傷,手部、腳部嚴重腫脹,住院觀察2天後,方女士才回傢休養

2023-04-06

3月15日,廣州地鐵4號線上一名50歲女子與一名小夥子發生爭執後,辱罵並揮拳重擊小夥頭部。並揚言:從明天開始,所有地鐵站,男人必須給我站著,女人坐著。”廣州公交公安3月16日晚發佈通報,對該女子的違法行為依法處以

2022-08-08

8月8日,諾基亞2660Flip正式開售,定價499元,首發到手價429元。諾基亞2660Flip采用經典翻蓋設計,還具備兩塊屏幕,內部配備2.8英寸QVGA(240x320像素)屏幕,復古感滿滿。此外還配備一塊1.77英寸QQVGA(120×160像素)的外屏,方便用

2022-07-27

暮色籠罩下的北京西二旗地鐵站,像往常一樣迎來送往著海量的大廠員工。黃綠藍三色的共享單車穿插著停放在路邊,行人脖子上掛著款式各異的工牌,神色疲憊地匯入地鐵站。這是23歲的陳曼已經習慣的周邊景象,直到進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