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濟不景氣,許多初創企業發現自己處於危險境地,但一些行業在內部投資方面看到持續的勢頭,其中之一就是氣候技術。僅在2021年,在600多筆交易中就投資約400億美元,這一趨勢似乎正在延續到2022年,大量資金被投入到應對氣候危機的初創企業。
與此同時,我們已經看到一大批致力於這一事業的新基金的出現,這些新成立的以氣候為重點的公司在創業界其他地方縮減規模和裁員的背景下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最新出現的此類基金是Climentum Capital,這傢公司今日宣佈其1.5億歐元的首期基金已經完成,該基金旨在幫助遏制二氧化碳排放並加速歐洲的綠色轉型。
TechCrunch采訪創始合夥人Yoann Berno以解Climentum努力實現的目標及它如何將自己與該領域的現有企業區分開來。
可持續投資
Climentum的投資理念背後的驅動力是於去年生效的歐洲新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SFDR旨在提高可持續投資領域的透明度,並使金融公司對其圍繞可持續發展證書所做的具體聲明更加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防止洗綠行為。具體而言,Climentum專註於成為一個“第9條基金”,這意味著它將可持續投資和碳減排作為核心投資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它讓基金的支持者能獲得他們需要的所有相關數據以報告他們自己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目標。
Climentum的業務分佈在丹麥(哥本哈根)、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德國(柏林)的三個北歐核心中心,其得到眾多北歐養老基金和歐洲企業集團的支持。這其中包括化工巨頭BASF的風險投資部門,該部門將Climentum視為實現其自身以氣候為重點的目標的渠道。
“我們得到BASF的支持,其認為我們是一項戰略投資,可以更接近他們的脫碳目標,也是指導他們未來十年企業戰略的情報來源,”Berno繼續說道。
Berno還熱切地強調,Climentum的五個創始普通合夥人中有兩個是女性(其中一個尚未正式宣佈),他認為這在一個由男性主導的行業中是一個積極的區別。
Berno說道:“我們有40%的女性,這在行業內是最好的--(它)仍沒有達到完全平等,但我們將繼續推動我們的性別平等議程。”
目前,Climentum隻獲得第一次融資目標1.5億歐元的一半左右,但它希望在年底前完成全部資金。從長遠來看,它希望在歐洲進行約25項從種子後期到A輪的投資,單項投資額從100萬歐元到500萬歐元不等。據解,Climentum在減少二氧化碳方面的六個核心重點類別是:下一代可再生能源;食品和農業;工業和制造業;建築和架構;運輸和移動;廢物和材料。
Climentum表示,它已經接近完成三項投資,目前正處於盡職調查階段,這些投資集中在材料回收、替代蛋白質生產和昆蟲養殖。
到目前為止,情況不錯。但在一個充斥著以氣候為重點的投資者和對有希望幫助修復地球的初創公司似乎永不滿足的領域中,Climentum在團隊如何從其集體投資中獲得經濟利益方面面臨著艱難的門檻。從本質上講,它必須克服兩個嚴格的障礙以作為其“雙重攜帶"投資模式的一部分。
“第一個障礙是財務上的,其競爭性回報目標是在基金的生命周期內達到三倍,”Berno說道,“第二個(障礙)是(氣候)影響障礙,有一個雄心勃勃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這將在基金結束時在投資組合層面進行衡量。”
換言之,Climentum衡量成功的標準不純粹是他們為支持者獲得多少回報,而是他們的投資在氣候方面有多少影響。
同樣重要的是,不要忽視Climentum所關註的戰略地點。該公司不僅要去那些對綠色技術的政策和態度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最強的地方,而且還要去那些已經有一個重要的關註氣候的科技創業社區的地方。
“瑞典、德國和丹麥是世界上環境法規和公共授權加速綠色轉型的前五名國傢,”Berno解說道,“(而且)這三個國傢的首都是歐洲最活躍的創業中心之一,氣候技術創業公司的數量不成比例。”
變化的氛圍
還值得關註的是,Climentum推出基金的時機,從各種角度看都很好。由於烏克蘭戰爭,能源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國傢試圖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這對“替代”能源及有望幫助各國減少能源消耗的技術來說是個好兆頭。除此之外,供應鏈問題正在導致蛋白質等食物的短缺,這使得專註於昆蟲養殖的新興初創企業處於有利地位,如昆蟲養殖。
此外,更廣泛的經濟衰退也使Climentun等投資者處於有利地位,包括他們現在可能能跟初創企業達成的條款。
“目前的經濟放緩已經停止風險投資市場上的興奮,另外還導致初創企業的估值和部署的金額大幅減少,”Berno說道,“作為投資者,我們是這個市場的流動性提供者,這個市場迫切需要更多的流動性來繼續為快速發展的創新提供資金。”
當一切都被扔進一個巨大的熔爐時,似乎非常明顯--現在是氣候技術初創企業蓬勃發展的好時機且是前所未有的。消費者和企業都有需求,而政府正在制定政策從而使全社會的綠色理念不僅僅是一種“好東西”--任何想在當今世界發揮作用的企業都需要認真對待其氣候責任。
“對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問題有真正解決方案的氣候技術公司已經有來自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壓抑的需求,”Berno說道,“這種現象證明一些高估值的合理性,這些估值將被急於實現2030年排放目標的企業的收購需求所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