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問天”,中國人能在太空大規模做實驗


中國首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問天”成功進入軌道,中國人也即將能在太空大規模做實驗。7月24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托舉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太陽帆板完成一次展開,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射成功後,問天實驗艙將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前向對接,完成“一”字構型。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在有人的狀態下迎接航天器的來訪。

據悉,問天實驗艙體型巨大、功能強大、結構復雜、指標先進,在我國航天器研制歷程中創下多個新記錄,是中國航天奮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問天實驗艙。本文圖片來源:載人航天辦公室問天實驗艙視頻截圖

世界現役最大的單艙體飛行器

問天實驗艙是我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主要任務是具備空間站組合體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具備與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轉位和停泊的能力;支持航天員在軌駐留,提供專用氣閘艙和應急避難場所,保證航天員安全;支持開展密封艙內、艙外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及資源艙三部分組成,艙體總長17.9米,直徑4.2米,發射重量達23噸。這塊頭和分量,堪比一輛雙鉸接公交車,是全世界現役在軌最重的單艙主動飛行器。

澎湃新聞解到,問天實驗艙內設有3個睡眠區、1個衛生區。完成對接後,中國空間站將更加溫馨舒適,而且“床位”數增加到6個。後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後,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實現“太空會師”。空間站“滿客”運行。


據悉,問天實驗艙是一個集平臺功能與試驗載荷功能於一體的“全能型”選手。平臺功能方面,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互為備份,關鍵平臺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蓋空間站組合體工作要求。也就是說,在天和核心艙“想休息”的時候,問天實驗艙也能頂上,“帶你一起飛”!問天實驗艙不僅保障航天員在軌長期駐留,而且提供專用氣閘艙和應急避難場所,保證航天員安全。這些讓中國空間站的在軌運行風險更加可控,在軌長壽命運行更加可靠。

既然是實驗艙,問天實驗艙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滿足航天員在太空做多種實驗。在試驗載荷功能上,問天實驗艙裝載8個實驗機櫃、22個艙外載荷適配器,就像是把一個大型科學實驗室搬到太空。航天員在問天實驗艙工作,出“臥室”就能“上班”。中國人也能在太空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

國內最大面積太陽翼上天

隨著更多的科學實驗任務的開展,空間站載荷供電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問天實驗艙配置目前國內研制的最大面積可展收柔性太陽翼,單翼全展開狀態下長達27米,面積可達134平米,不管是展開面積還是供電能力,全新升級後的“翅膀”都達到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的兩倍之多,雙翼超萬瓦級的供電讓空間站基本實現“用電無憂”,這也刷新我國航天器在軌使用太陽帆板的紀錄。


據稱,兩個碩大的太陽帆板一起工作,將有效收集更多的太陽能,每天平均發電量超過430度,為空間站運行提供充足的能源。放在地面上,這個日發電量足夠一個北京市的普通傢庭用上一個半月。

除“新面貌”令人驚艷,問天實驗艙太陽翼還將以全新的“出場方式”亮相。為避免問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時產生的碰撞會對“全部張開的翅膀”帶來沖擊損傷,此次太陽翼的展開將分“兩步走”共七個步驟進行,期間還會有一次“中場休息”,全程歷時80分鐘。展開、鎖緊、再展開、再鎖緊,憑借其“高可靠可重復展收”的硬核技術,問天實驗艙太陽翼在太空中收放自如、剛柔並濟,時刻確保“電力在線”。

受太陽入射角和空間站飛行姿態的影響,太陽翼的發電效率會因時段不同、姿態不同而產生相應變化。為讓“柔性翅膀”24小時不間斷追蹤太陽,保持最高狀態的發電效率為空間站保障用電,問天實驗艙首次采用太陽翼雙自由度同時轉動,確保每一縷陽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陽翼上。

為實現這一技術,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自主研制出我國目前設計規模最大、連續工作壽命最長、傳輸功率最大的大型回轉運動類空間機構產品——對日定向裝置,有它的加持,空間站將實時捕捉每一道陽光,保證空間站源源不斷的能量供給。

此外,空間站在軌建造完成後,天和核心艙的一個太陽帆板將轉移到問天實驗艙資源艙的尾部,天和核心艙將“專心致志”地進行空間站管理工作,而問天實驗艙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主發電站”。屆時,問天實驗艙的3條能源母線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組合體源源不斷地供電送能。


出艙氣閘更優,艙外操作更細

在問天實驗艙中,氣閘艙的視覺效果十分獨特,外方內圓,是空間站系統唯一一個看上去是方形的艙體。裡面圓柱狀的,正是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時的“更衣間”——出艙氣閘。在這裡,“更衣間”的空間更大,航天員在這裡作出艙準備和艙外返回時,可以更舒展、更從容,未來將成為整個空間站系統的主要出艙通道。

出艙氣閘還有一個直徑達1米的大門。航天員從這裡進進出出,不僅更加方便,而且還能攜帶大個頭的設備出艙工作,艙外工作能力大大提升。

出艙氣閘的外面,是看上去像方形的外殼。這是艙外暴露實驗平臺,上面配置22個標準載荷接口,其中一部分還配備流體回路溫度控制。未來十年,在空間站搭載的科學實驗載荷,可以通過機械臂精準“投送”到自己對應的標準載荷接口位置,“即插即用”,不再需要航天員出艙進行人工操作。


問天實驗艙是空間站系統中艙外活動部件最多的艙體,大量的艙外設施設備更好地保障出艙活動,也為更精細的艙外操作提供支持。

問天實驗艙將在氣閘艙外攜帶一套5米長的“小臂”。這套7自由度的機械臂小巧、精度高,“小手”方便抓中小型設備,做更為精細的操作。小臂還可以與核心艙大臂聯成15米長的組合臂,開展更多的艙外操作。屆時,組合臂能夠在天和、問天、夢天的空間站三艙組合體之間爬行,“機甲戰士”能控制的艙外范圍就更大。

在問天實驗艙的艙外,還設置2臺雲臺燈、4臺高清攝像機,能夠一邊打光追光、一邊拍攝錄制。通過它們,航天員出艙活動時,地面測控人員更清楚地看到、時刻關註到,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及時的安全保障。另外,它們還能在太空中拍攝許多“壁紙大片”“唯美視頻”,將美輪美奐的地球和外太空呈現在世人面前。


相關推薦

2022-07-24

火箭搭載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源:CCTV)問天艙入軌後,其末端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將部分展開。這塊單板完全展開後長23米的三結砷化鎵柔性電池板是中國迄今為止研發的最大航天

2023-01-18

過程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我國天宮空間站建設任務正式啟動。天和核心艙入軌後先開展為期一年的在軌關鍵技術驗證飛行,對空間站建造的各項關鍵技術進行在軌驗證。神舟十三號

2022-07-25

公室消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於2022年7月25日10時03分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組合體姿態融合控制、小機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組合測試等

2023-07-22

快科技7月22日消息,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於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傢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同時視頻中還展現太空實驗

2022-07-24

據央視新聞,問天實驗艙和長征5號B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塔架,將擇機發射。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已經對火箭完成煤油的加註,24日將進行液氫液氧的加註,這也意味著問天實驗艙進入真正的“問天倒計時”。直播

2022-07-06

調相指令,這次軌道控制之後,空間站組合體將做好迎接問天實驗艙來訪的準備。據此前官方介紹,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傢太空實驗室

2022-09-01

出艙活動條件。據解,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號發射圓滿成功,陳冬、劉洋和蔡旭哲三名航天員,乘坐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奔向中國空間站。這是2022年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首次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全面建造。

2022-07-05

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順利送入太空。3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正式開啟6個月的太空之旅。據央視新聞報道,目前,神舟十四號乘組3名航天員身心狀

2024-05-29

李聰、李廣蘇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此次出艙完成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航天員葉光富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員李廣蘇

2022-07-22

今天(22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目前,問天實驗艙任務各系統已經做好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此次合練主要針對問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發射入軌階段各項工作進行檢驗。

2022-09-20

學人類系統工程教授南希·庫克(Nancy Cooke)稱,為取得成功,特斯拉需要展示機器人能做多種無腳本的動作。這樣的證據可能會提振特斯拉股價。當前,特斯拉股價較2021年的峰值已經下跌25%。庫克說:“如果隻是讓機器人四處

2023-01-09

1月7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能量粒子探測器經由機械臂抓取從貨物氣閘艙出艙,並安裝至既定的艙外暴露平臺。18時02分,問天艙能量粒子探測器安裝至氣閘艙暴露平臺,19時18分,載荷加電,各探測模塊工作正常,開啟為

2024-03-02

洪波、江新林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在上次出艙維修試驗的基礎上,此次出艙活動重點完成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維修工作,消除前期因太空微小顆粒撞擊產生的影響,經評估分析,太陽翼發電性能狀態正

2023-06-04

息,上午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並順利出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相關視頻以3分鐘的形式,回顧匯總神十五航天員返回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