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飆升蘋果商店榜首 每周訂閱需7.99美元,結果是個假的?


ChatGPT出App版,AppleStore下載就能使用??打開美國AppleStore搜索,下載後軟件內每周付費7.99美元,即可享受與它無次數限制暢聊。不過別忙著付費!這個ChatGPTChatGPTAIWithGPT-3,跟OpenAI、ChatGPT的創建者本身沒有半毛錢關系。


更戲劇性一幕發生:

它成功躋身App Store生產率類別中“免費”應用程序的前列,一度登頂。

因為引發公眾輿論,截至發稿時間,這個App已經被下架。

但它異父異母的弟弟,ChatGPT:AI GPT Chatbots,還在App Store娛樂類排名18。

說完國外來看看國內的情況。

國外的App版“ChatGPT”還要付費,國內的,一分錢都不需要。


雖然它一字不差就叫ChatGPT,但也並不是官方出品吼。

介紹上白紙黑字寫著,“由OpenAI提供技術支持”,開發者是個叫Xin Peng的人。

好傢夥,ChatGPT也有“李鬼”版本。

真實性存疑,功能還打折

拿出蘋果手機在App Store上搜索“ChatGPT”,會出來一堆相關性極強的App。

比如Chat AI-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人工智能AI、ChatGPT-AI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AI寫作聊天機器人&文章生成器……

不僅從名字上凸顯中文的博大精深,App圖標也透著熟悉感。


其中有兩個App,ChatGPT和AI-ChatGPT,項目介紹中都點出“由OpenAI提供技術支持”。

若如介紹所說,這兩個App應該是用自己的API接入ChatGPT部分功能,再向用戶提供服務。

量子位下載ChatGPT這個App體驗一番。

使用發現,這個App中,用戶隻能和江湖百曉生、馬可菠蘿、李自等9個特定角色進行對話。

每個角色似乎對應特定的功能,譬如馬可菠蘿負責翻譯,李自負責寫詩。

但是體驗下來,發現這些對話AI不僅響應速度慢(平均10s一次),還一問三不知。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名字擦邊Chat、AI、GPT等詞的App,走著“康師傅”和“康帥傅”的路線,但半點不提OpenAI和ChatGPT技術支撐或使用許可。

使用起來也非常的emmm……

不僅是國內,美國等國傢和地區的應用程序商店,都出現大量未經驗證的手機應用程序。

這就不得不提到引起媒體和用戶關註與討論的ChatGPT Chat GPT AI With GPT-3。

查查,開發者團隊之前做的App都和對話AI沒啥關系,比如一個“活動鎖屏部件16”App。

最近,它躋身蘋果App Store、Google Play Store中“免費”應用程序的前列,在蘋果App Store生產率排行榜中一度登頂,在Google Play的下載量超過100000次。

事情引發公眾關註後,很多store包括App Store、Google Play下架它。

然而截至發稿,它的“親戚”ChatGPT:AI GPT Chatbots,還在App Store娛樂類排名18。


ChatGPT Chat GPT AI With GPT-3本身是免費的。

但其內部提供每周7.99美元和每月49.99美元的軟件包,用戶購買後可在期限內與AI暢所欲言進行溝通,沒有次數限制。

但是根據用戶評論來看,訂閱付費包後並沒有獲取任何比網頁免費版多的增值服務。

畢竟網頁版的ChatGPT目前還是免費試用的啊我的傢人們!

而且,有時候它的回應比偶爾胡說八道的ChapGPT本尊還要胡說八道。

於是有人怒而寫下:這是一個假的應用程序。


這類App為啥能通過審查說上述App假,倒也不算錯,畢竟OpenAI至今仍未發佈任何官方App。

據風險投資傢兼播客賈森 · 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在領英上透露,OpenAI正在開發一款基於ChatGPT 的iOS應用程序。

他自己已經獲準使用該App的測試版。

但充斥在各個應用商店的仿冒、擦邊App,已經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一傢教育科技初創企業的CEO在Twitter上開噴:

App Store充滿各種打著ChatGPT幌子的App,其實它們與OpenAI毫無關聯,卻還試圖對收費。

Google play store也是如此。

數以萬計的用戶下載後,發現這些聊天GPT粗制濫造,沒有提供任何有用的功能。


首先,我們需要明晰一個問題:

雖然ChatGPT目前免費,但第三方接入ChatGPT向他人提供服務時,可以向用戶收取費用嗎?

ChatGPT自己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


而今天提到的大多數App,並不是通過自己的API接入ChatGPT的服務,不過是蹭熱度給自己找噱頭罷。

它們的策略是將ChatGPT包含在App名稱中,並通過提高App評級增加曝光率。

目前還不清楚蘋果、Google等會對這些李鬼軟件是否采取行動,又將采取什麼行動。

雖然類似情況不是首次出現,但網友還是對蘋果發表質疑。

畢竟,蘋果自稱App Store上的應用程序,“在隱私、安全和內容方面達到最高標準”。

各個平臺上都有不滿的聲音:



也有人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蘋果能通過這類App的審查,應該就是為賺錢吧?


最後,在一片質疑和吵嚷聲中,量子位想說的隻有一句話: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擦亮眼睛,千萬別被騙!!!


相關推薦

2023-01-11

ChatGPT是科技行業中最熱門的討論話題。OpenAI的聊天機器人可以用自然語言回答問題,吸引用戶和開發者的興趣。一些開發者試圖利用這一趨勢,制作可疑的應用程序--包括在AppStore和PlayStore上--旨在以Pro版本或額外點數的名義賺

2023-11-08

還是初期測試產品,但xAI卻表示,Grok在計算機方面超越ChatGPT 3.5等諸多其他所有模型,但卻比不上擁有更大數據的其他bot。此外,xAI也強調,和其他大語言模型一樣,Grok也可能提供虛假或者矛盾信息。在斥資440億美元收購推特

2023-06-27

VR頭顯,不適用於2019年首次亮相的Meta Quest。在Meta的數字商店中,VR遊戲的售價最高可達29.99美元,但Meta Quest 每月將為用戶提供兩款免費的VR遊戲。據報道,該服務7月份提供的兩款免費遊戲將是Pistol Whip(零售價通常為29.99美元

2023-04-26

天下雖苦“蘋果稅”久矣,但開放並不容易。美東時間周一,蘋果與EpicGames歷時近三年的司法大戰似乎終於迎來終章:美國法院駁回EpicGames的上訴,就其應用商店的規定基本上站在蘋果一邊。這一決定表明,蘋果對AppStore的抽成

2022-08-01

最近,國外網站vpncheck的一個老哥,跟蘋果算是剛上。他不但發長文痛斥蘋果,言辭犀利,還列舉不少數據佐證,而原因就是:AppleStore裡的“流氓詐騙軟件”,實在太多。並且,據分析調查的結果顯示,這些流氓軟件靠騙、靠偷

2023-02-05

知情人士稱,目前火爆全球的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其實隻是一個老版本,而且是倉促推出的,它的走紅就連其開發商OpenAI自己都沒想到。緊急發佈舊版本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OpenAI員工接到一項意外任務:發佈一個聊天

2024-02-22

在蘋果公司提出的支持第三方應用程序商店的iOS測試版出爐之前,包括Meta和微軟在內的公司正在遊說歐盟,希望歐盟能否決該計劃。蘋果公司詳細介紹它如何在《數字市場法案》中遵循歐盟法律,特別是在向其他應用程序商店

2022-08-05

據《商業內幕》報道,蘋果公司已經刪除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AppStore上托管的一款應用,這款應用欺騙Facebook的廣告商,導致黑客利用廣告商的廣告預算在Facebook的平臺上運行可能包含惡意內容的廣告。此前,當搜索"Facebook

2024-04-12

24 小時視圖中,開發者可以看到幾個小時內數據的大幅飆升。結果是,App Store Connect 告訴開發者,他們的收入遠遠超出正常水平,高達數百萬美元。在一張截圖中,有開發者後臺顯示的收入從約 200 萬美元到1000 多萬美元不等,

2024-01-31

1月27日,OpenAI宣佈ChatGPT的新功能“GPTmentions”。目前,這個功能仍在內測中,尚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公開發佈。但已經有進入測試列表的網友在各種炫技。GPTmentions其實也比較好理解,就是一個@功能,每個月花20美金升級Plus的用戶

2023-12-03

ChatGPT已經推出一周年,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代表,它的誕生幾乎給科技行業的每一個角落帶來變化。現代科技出現過許多顛覆性的產品,Netscape向世界展示互聯網的面貌;Facebook徹底改變人們的社交方式;iPhone則開辟智能

2022-12-08

,那麼月資費將提高至11美元。推特此舉很可能是考慮到蘋果的應用收入抽成。知情人士稱,如果用戶通過網站購買Twitter Blue,那麼他們每月的訂閱費為7美元。但是如果用戶走蘋果App Store訂閱渠道,月資費將提高到11美元。這可

2022-12-11

佈,該公司將在下周一重新推出Twitter Blue訂閱服務,但是蘋果用戶的訂閱費更高。推特發佈推文稱,用戶通過瀏覽器訂閱Twitter Blue的價格為每月8美元,但是在iOS應用商店上的訂閱價格將提高到每月11美元。推特並未解釋為何iOS平

2023-04-27

毫無疑問,蘋果產品價格昂貴,但銷量很好。因此,一些制造商傾向於制造假冒產品,並以全價出售,從而欺騙用戶。這些假冒產品看起來非常像原版產品,普通用戶很難發現其中的區別。最近,美國海關執法機構從華盛頓杜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