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日本東芝公司8月7日宣佈,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IP)為主的財團將正式向東芝發起總額約2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5元人民幣)的要約收購。該財團由20多傢日本公司組成,將以每股4620日元的價格收購東芝股份。截至目前,半導體制造商羅姆已宣佈將出資3000億日元,歐力士公司宣佈將出資2000億日元。
該要約收購將於9月20日結束,屆時如果收購方購買超過三分之二的東芝公司股份,收購將成功達成。東芝計劃11月下旬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就要約收購進行討論。若會上收購方案獲得通過,東芝或於年內退市。
截至當地時間8月8日收盤,東芝(TOSYY)報16.25美元,跌幅1.34%,市值147.4億美元。
東芝2015年曝出違規會計問題,在美國的核電業務又出現巨額虧損,加之管理層多次調整,經營局面陷入混亂。2017年,東芝為化解資不抵債困境引入外部資金,增資6000億日元(310億元人民幣),避免退市。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參與增資的海外股東等行使發言權,影響到東芝的經營。
據新華社3月25日報道,東芝去年開始尋找收購方,以便與上述投資者切割。爾後,東芝吸引多傢有意向的投資方,去年10月選定“日本產業合作夥伴”為主的財團作為優先收購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圖文無關)
東芝公司成立於1875年,至今已經有148年歷史,一度是日本科技制造業實力的象征,與夏普、松下並列為日本“白電三巨頭”,在傢電、電氣、能源、基建等領域都有巨大影響力。
日本第一個電燈泡、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冰箱,都誕生在東芝的車間裡,為東芝公司帶來無盡的榮光和利潤。但後來,這些卻成為企業最大的拖累。從2012年開始,東芝傢電基本不曾獲利,後來甚至出現極其頻繁的巨額虧損。
關於東芝的敗局,很多分析人士指出是日本制造的縮影。事實上,日本傢電行業近年來整體狀況不佳,日立公司也曾出現巨大虧損,和東芝不一樣的是日立並沒有困守於當下的處境,而是當機立斷,壓縮產能,果斷剝離虧損的傢電部門。相反,東芝公司卻對電視機、洗衣機、個人電腦這些傳統傢電業務千般不舍、萬般不棄,最終失去業務結構轉型的大好機會。
作為消費品品牌,索尼盡管沒有過去的風光,但作為產業鏈上遊的高價值部件商,索尼的地位依舊無法撼動。2017年,《時代周刊》評選出全球十佳科技產品,讓人倍感意外的是任天堂的Switch竟然打敗iPhone X排名第一,成為日本新一代制造業的代表。
自1970年以來,日本經歷多次經濟危機,而日本企業也總是馬不停蹄地去創新、去變革、去適應,在危機中突圍轉型、尋求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