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媒體引述數位消息人士稱,騰訊控股(0700.HK,下稱“騰訊”)計劃出售其所持外賣公司美團-W(3690.HK,下稱“美團”)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將一項八年的投資變現。騰訊隨後表示對該消息不予置評。盡管真假未知,但是消息發佈後,美團昨天大跌9.07%,今天小幅回升3.34%。
目前,騰訊持有17%的美團股份。按照8月15日的美團市值計算,這些股份價值243億美元(約合1650億元)。據外媒報道,騰訊近幾個月來一直在與財務顧問接觸,以研究如何執行對其所持美團股份的大規模出售交易。
該消息還導致其他騰訊持股上市公司股價下跌。閱文集團(0772.HK)、微盟集團(2013.HK)等盤中一度下跌超過10%,快手(1024.HK)下跌超5%。
騰訊投資平臺Tencent Mobility
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
不隻騰訊,包括沈南鵬、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內的其他重要股東近期也在減持美團。
美團近一年間重要股東持股變動
騰訊近期還減持京東(JD.O)、東南亞互聯網公司SEA(SE.O),以及A股上市公司華誼兄弟(300027.SZ)。騰訊自身在今年也遭遇大股東Naspers集團(南非報業集團)的減持。
目前市場正高度關註該事件會否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互聯網公司之間相互減持。這會引發市場震蕩。
對於可能的減持原因,有投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有可能是為配合‘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政策要求。近年來,對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監管加強,各大平臺公司都有所收斂,從迅速擴張變為有序收縮。剝離非主營業務,聚焦主業成為首選。而且騰訊本來就不偏好控制被投資企業。”
也有投資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騰訊及其大股東Naspers集團的資本市場減持行為是基於市場流動性環境收縮的投資決策,在海外資本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收緊之前未雨綢繆。“繼續減持美團等成熟上市公司是大概率,但是否清倉就不好說。一口氣獲取上千億的流動性,在眼下的市場還是比較難的。”上述人士認為。
騰訊投資美團已獲利近5倍
騰訊與美團的淵源始於2014年。2014年,騰訊首先投資美團的競爭對手大眾點評。一年後,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並成現在的公司。隨後,騰訊陸續參與美團2016年33億美元的E輪融資、40億美元的F輪融資以及上市後的定向增發。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投資美團一共花費約40億美元,按照目前騰訊對美團的持股市值1788.23億港元(約合1546.1億元)粗略估計,除去成本騰訊該筆投資已獲利近5倍。
除騰訊自身的考量,此番減持傳聞,也讓市場聚焦在美團的業績和發展前景上。
美團於2018年9月登陸港股。上市以來,公司營收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從2018年的65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791億元,但凈利潤波動較大。2019年,美團首次盈利,實現凈利潤22億元;2020年,實現凈利潤47億元。
但盈利並未保持。2021年,美團由盈轉虧,凈虧損235億元,全年經調整後凈虧損156億元,這一虧損額是前兩年凈利潤之和的兩倍。
今年虧損繼續。2022年一季報顯示,雖然營收同比增長26%,但美團凈虧損5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36億元,同比減少7.8%。導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創新業務和騎手成本的補貼。
富途投研團隊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團目前需要將外賣業務以及到店業務所獲取的凈利潤持續投入到創新業務的開拓中,所以導致公司整體層面出現虧損。
美團的收入構成為外賣業務,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其他產品,其中前兩大業務,支撐起美團盈利的基本盤。
在疫情反復的壓力下,美團的外賣業務依舊表現強勁。2021年美團外賣實現營收963億元,同比增長45%,經營利潤由2020年的28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62億元。今年一季度,外賣收入同比增長17%,經營溢利16億元,同比增加41.3%。
不過,鑒於去年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下發的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指導意見,美團曾表示要加大對騎手權益的保障。
從財務數據上看,2021年,美團從商傢、用戶處收取的餐飲配送服務收入為542億元,而騎手成本高達682億元。也就是說,美團全年用於直接補貼騎手的費用為140億元。
“外賣配送業務仍然可能面臨騎手的社保監管趨嚴的風險,即美團可能要直接承擔騎手的社保成本,從而導致覆蓋騎手成本出現一定困難。”富途投研團隊稱。
另外,到店、酒旅業務是美團經營營利的一大來源,2021年該業務經營溢利142億元,同比增長73%,經營利潤率則由38.5%提升至43.3%。今年一季度,該業務經營溢利35億元,同比增長26.4%。
但前述兩大業務的“輸血”,依然抵不過社區團購、共享出行、即時買菜等新業務的“流血”速度。美團的新業務主要包括美團優選、美團閃購、美團買菜等零售業務,這些業務前期需要大額投入,但隨著互聯網賣菜、社區團購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投入能否換來增長仍然存疑。
2021年,美團新業務及其他業務的經營虧損由2020年的109億元擴大至384億元,公司解釋是由於為支持零售業務發展於供應鏈及用戶激勵方面的投入所致。今年一季度,該部分經營虧損為90億元,經營虧損率同比收窄至62.3%。
“酒店旅遊業務屬於美團的到店業務,到店業務為美團的主要盈利貢獻來源,其主要受到疫情的短期沖擊,如果疫情影響消散,該業務立刻會步入正軌。但創新業務中的社區團購、網約車及共享單車等業務,即使在沒有疫情影響下,盈利也比較艱難,因為這些業務普遍屬於流量入口業務,需要持續投入來打敗競爭對手從而搶占流量入口。”富途投研團隊表示。
對於美團未來的業務增長,富途投研團隊認為,在當前各方面不確定的情況下,目前美團未來的主要增長空間主要來自於外賣與到店業務的內生性增長,之前的無邊界擴張邏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浙商證券表示,預計二季度美團的到店酒旅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外賣恢復、美團閃購高增長及社區團購減虧超預期是亮點,二季度或為業績最底部,未來將逐季恢復增長。
一位持倉美團的消費基金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把美團定義為消費互聯網,重倉的底層邏輯有兩個,第一它的業務依托於消費服務業,服務業消費是整個消費行業未來景氣度最高的賽道;第二,互聯網和其他科技消費品不同,有著很強的壁壘,像美團的騎手、商戶、消費者是強穩定關系,因此互聯網無疑是成長股,即使未來成長性變弱,也有著極強的穩定性。”從股票走勢來看,美團股價在2021年2月錄得收盤價歷史高點451港元/股,此後一路震蕩下跌。今年3月一度跌至106港元/股,隨後迅速反彈,漲幅接近一倍。截至8月17日,美團報收於170港元/股,總市值1.05萬億港元(約9105億元)。
誰是減持鏈條的下一張骨牌?
騰訊控股自身也是減持鏈條上的“受害者”。
根據該公司今年6月27日的公告,大股東Prosus(該公司由Naspers擁有大多數股權)及Naspers(南非報業集團)將開始進行一項長期、開放式的回購計劃(南非報業集團自身的股份回購),並將有序地以場內出售Naspers集團所持本公司股份的方式籌集回購計劃所需資金。公告未披露具體減持數量。
Naspers集團預計每天出售的騰訊控股股份數目將占該公司每日平均成交量的一小部分,平均不會超過本公司股份之每日平均成交量約3%-5%。一位港股交易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按照港股的交易規則,如此精確限制成交量的交易大概率會選擇收盤集合競價時間內進行,對日內的波動影響較少,“畢竟臨近收盤才會知道每天成交量大概是多少,倒推進行減持就行。”
除騰訊控股,Naspers集團同時出售從騰訊控股處獲得的京東股權,該交易於2022年6月24日完成,實現總收益36.7億美元(約合248.9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投資大量的海外上市公司,如拼多多(PDD.US)、嗶哩嗶哩(9626.HK,BILI.US)等。這部分中概股公司因審計問題在美國的上市地位存在不確定性,雖說不少海外企業正在拓展非美上市地以獲得流動性,但是失去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流通市場和渠道,對股東來說依然構成不小的挑戰。
除本次傳出消息的美團,騰訊此前減持京東與華誼兄弟等上市公司的股權。2021年12月23日,騰訊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自己的股東,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今年1月5日,騰訊出售SEA2.6%的股權。騰訊用以持股SEA的平臺Tencent entities,同時持有9.83%的蔚來(9866.HK,NIO.US)股權,和7.87%的每日優鮮(MF.US)股權。
A股公司方面,8月5日晚間,華誼兄弟發佈公告,第二大股東騰訊自2022年8月2日至8月4日累計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和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導致持股比例變動超1%,持股比例由7.942441%下降至4.999997%。減持完成後,騰訊還持有華誼兄弟1.38725億股。但是因為本次減持後騰訊所持股權已經少於需要提前公告的5%持股紅線,往後再次減持已經不需要提前披露。
宏微觀環境的變化加劇大股東們對流動性的擔憂。宏觀上,因通脹加劇,美聯儲連續加息,無風險收益率上升導致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收緊。有投資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騰訊及其大股東Naspers集團的減持是基於市場流動性環境收縮的投資決策,在海外資本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收緊之前未雨綢繆。“繼續減持美團等成熟上市公司是大概率,但是否清倉就不好說。一口氣獲取上千億的流動性,在眼下的市場還是比較難的。”上述人士認為。
但第一個骨牌一旦被推倒,後面跟風也許會接踵而至。作為可能的減持對象,美團本身也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權。據Wind(萬得)數據,美團通過旗下Inspired Elite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12.5%的理想汽車,和7.24%的貓眼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