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高,風險低,背靠國傢新出臺養老政策!”今年年初,50多歲的王女士被朋友介紹一款名為“時間銀行”App,據稱該項目系“由國傢民政部發起的互助養老模式,隻要在線上充值一定時間幣就可以產生收益,時間幣還能一比一兌換成人民幣”。
⬆“時間銀行”App,英文名TIMEBANK
⬆群內宣傳話術
王女士動心,通過群鏈接下載App後開始認購時間幣,並陸續投入1萬多元。出於有錢一起賺的心理,她還將這個項目推薦給幾個朋友。最近,有人告訴她這是一個詐騙項目,但王女士仍心存僥幸,“據說是國傢財政撥款支持的項目,比以前的那些詐騙項目要正式得多。”
在“李旭反傳防騙團隊”看來,號稱持有官方文件的“時間銀行”App向中老年人收取一定激活賬號費用,再打著“保本保息”“零風險”等旗號不斷發展下線,招募養老服務志願者,雪球已經越滾越大,“一旦騙局達到飽和,不法分子忽悠不下去後就會關網跑路,然後再換個殼卷土重來。”
記者臥底推廣群
近期,一些社交平臺流行起一種基於互助養老模式的新型投資方式“時間銀行”App,主打“收益高,風險低,背靠國傢新出臺養老政策”,吸引許多中老年人參與。
以國傢新出臺養老政策為宣傳話術
3月23日,記者聯系上某社交平臺該項目的推廣者之一鄭某。鄭某向記者介紹,“時間銀行”App是國傢政策背書的低風險投資項目,認購雇傭後每天都能有5%的收益,“例如,1000元起步每天能給到50元,國傢政策一直會持續到2025年,投得越多,回本越快。”
鄭某強調,一個月回本和提現速度快,是“時間銀行”App有別於其他項目的特別之處。鄭某宣傳稱,“這個投以後,天天都可以提現,提現速度很快,有些(項目)讓你放在裡面很久都不能提出來,這個你投入24個小時後就自動到你的賬號戶頭裡,基本上一個月不到就能回本。”此外,鄭某還介紹,每天的收益可以去交易所換成USDT(一種虛擬貨幣名),“需要200個USDT才能提現到戶頭,投的越多就可以越早存夠200個USDT去交易提現”。
“另一種收益方式是買原始股,可以用錢或時間幣來購買,時間幣也是全球通用、通兌的,可以互轉。邀請新用戶還能兌換油、米、保溫杯、雨傘等物品,甚至還可以兌換汽車和黃金。”鄭某話鋒一轉,“不過現在名額限制隻能1.5萬人,都已經快滿,你要是想做我就給你發邀請碼”。
在群內不斷推銷 頻繁發佈運營方式
為打消記者對項目真實性的疑慮,鄭某把記者拉入一個名為“時間銀行志願者協會”的微信群。推廣群裡,管理員利用宣傳視頻,將“時間銀行”描述為一個金融項目,分階段詳細介紹所謂的“時間銀行”體系建設。此外,還經常發佈“時間銀行補貼政策的官方文件”、講解“時間銀行”投資項目的會議鏈接等。
在上述王女士加入的另一個“時間銀行福利”群裡,她發現多位管理員也在頻繁發佈關於這款“時間銀行”App的運營方式:用1000時間幣雇傭志願者,每個志願者每天就可以產生50個時間幣的收益,時間幣可以按照1:1的方式兌換為人民幣。除用人民幣購買時間幣之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每日簽到、答題、邀請新用戶等方式獲得福袋,擁有可觀的額外收益。
騙局揭露 “碰瓷”公益互助項目“時間銀行”
記者註意到,在王女士提供的資料和相關QQ群裡,不止一次出現“國務院”“民政局”“財政部”“全國老齡辦”推行“養老服務”,積極籌備“時間銀行志願者協會”的各類文件,如《“時間銀行”十四五規劃(2021-2025)國傢戰略項目》(民發〔2022〕78號)、《關於設立的實施辦法》(民發〔2022〕172號)。隨後,記者以文件上標註的文件號在國務院政策文件庫和民政部網站搜索,均未搜索到相關內容。此外,該項目相關群名和王女士提供的工作證上,均標註“中國時間銀行志願者協會”字樣。據相關規定,在國內成立的正規組織需在民政部備案,但在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上,記者並未搜索到該協會的任何信息。
服務器地址通常設在境外 操盤手也在境外遙控指揮
從事反傳防騙工作20多年的李旭告訴記者,他們認為“時間銀行”App是一種騙局,“碰瓷”的是公益互助項目“時間銀行”。
記者梳理發現,“時間銀行”一詞最早在2021年底被寫入官方文件——《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該文件由北京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團市委三部門聯合發佈,2022年北京“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將發展“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北京一項工作任務明確提出。該模式是按照“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思路,鼓勵和引導志願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按一定的規則記錄儲存服務時間,當年老需要時可提取時間兌換服務的志願式互助養老新模式。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各大中心城市、社區已陸續開始“時間銀行”的初步探索和嘗試,以緩解養老服務供給端的緊缺現狀,為提高我國養老服務質量開辟新路徑。
與此同時,這種養老互助模式也在被“碰瓷”。李旭介紹,發現父母在網上投資拉人後,不少中老年人的子女近期也向他們反傳防騙團隊咨詢“時間銀行”App的可信度。據李旭調查,“時間銀行”App2022年年底開始出現在互聯網,服務器地址通常設置在境外,操盤手也在境外遙控指揮,“這樣違法犯罪成本很低,打擊難度卻很大”。
通過靜態和動態兩種模式運營 騙局飽和就會關網跑路
李旭調查發現,“時間銀行”App前期主要通過靜態和動態兩種模式運營App。靜態模式就是讓參與者給錢,每天返還一定數額,打著“保本保息”“零風險”等旗號;動態模式就是讓參與者去邀請新人,不斷發展下線,拉的人越多提成就越多。這兩種模式結合起來,既達到大量非法集資的目的,又可以裂變式地在人群中推廣,發展速度非常快,“一旦這個騙局達到飽和,不法分子忽悠不下去後就會關網跑路,然後再換個殼卷土重來。”
在“時間銀行”App內部,管理者將用戶分為6個等級:普通會員、星級會員(1至5級)、區域負責人、市縣協會會長、省協會會長、七大區協會會長,推薦人數達一定標準即可獎勵500至2000不等的時間幣個數。記者註意到,不少人在群中分享自己的投資經歷:有的稱自己推薦給朋友以後,他們一傢人前後雇傭幾十個人迅速回本;有的稱自己已經投幾十萬,快速回本以後還賺不少錢。在李旭看來,有些中年老人是被騙入局,而有的明知是不正規項目,但看到前期高利潤率後主動入局,“他們抱著僥幸心理,想著可以在崩盤之前撤出去,覺得自己不會是被割韭菜的那個人。”
民政部門打假 相關文件系偽造 有集資詐騙嫌疑
記者解到,自今年1月以來,民政部官網“留言咨詢”欄目已有多位網友留言,求證“時間銀行”App號稱持有官方文件的真實性。
有網友留言“近日傢裡老人接觸一款時間銀行App,說是以1000元的價格雇傭一名志願者可以每天獲得50元的補貼,還給我看文件《關於建立時間銀行線上雲社區補貼制度》(民聯發2022182號)。”對此,民政部統一回復表示,該部已發佈《關於警惕不法分子涉嫌偽造民政部文件等違法活動的聲明》,並強調“請勿相信上述偽造文件,謹防上當受騙。也可登錄民政部官方網站,在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查詢我部主動公開的政策文件,便於對比印證”。
據民政部官網3月15日發佈的《關於警惕不法分子涉嫌偽造民政部文件等違法活動的聲明》,民政部從未單獨或聯合印發過《“時間銀行”十四五規劃(2021-2025)國傢戰略項目》(民發〔2022〕78號)、《關於設立的實施辦法》(民發〔2022〕172號)、《的通知》(民聯發〔2022〕182號)、《關於設立“時間幣(TIME)”獎勵機制規范細則》、《的通知》(民發〔2023〕198號),以上5個文件均系偽造。
此外,民政部也強調,從未登記過名為“時間銀行志願者協會”的組織。在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疑似被騙後,各地民政局也相繼發文。例如,廣東省潮州市民政局3月19日稱,近日市民政局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偽造的民政部文件,假借“時間銀行”的養老服務概念,在我市推廣相關App,招募養老服務志願者,收取激活賬號費用,其運作方式存在集資詐騙嫌疑。
專業人士提醒
天上不可能掉餡餅 所有的理財活動都要謹慎對待
李旭告訴記者,近幾年類似“時間銀行”App的騙局層出不窮,基本上都是“碰瓷”一些正規的合法機構、國傢政策或知名企業。比如之前被揭露的“碳中和”項目、“一帶一路”項目和“中海油國際”項目等等,都是被不法分子利用新興概念、正規機構的名氣包裝出來的虛假金融項目。李旭強調,上當受騙的群體以中老年人居多,因為不少人沒有判斷信息真假的能力,有時間也有一定積蓄,在增值保值、投資理財、以小錢換大錢等心理的影響下很容易被這些虛假項目詐騙。
李旭也提醒,任何投資項目都要有中國銀保監會頒發的《金融許可證》,想要判斷一個項目的真假,首先可以通過銀保監會確認項目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些所謂的官方文件也可以通過政府官網或官方平臺求證真實性,“在意識上,第一時間就要築起反詐的防火墻”。
“目前中老年人普遍缺乏反詐方面的金融常識、防范意識和風險意識,我們接觸過很多被騙老人,他們被騙子高大上的包裝所忽悠,養老金甚至‘棺材本兒’都被騙子卷跑。”在李旭看來,面對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不符合金融常識的一些投資項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天上不可能掉餡餅,所有的理財活動都要謹慎對待,不能盲目投資。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蔡曉儀 藍婧 實習生 唐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