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許多頭條新聞都與某種形式的人工智能有關,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稱2023年是人工智能真正起飛的一年。但是,就像許多技術一樣,人工智能有很多潛在的壞應用,也有很多好應用,包括它對戰爭的影響。根據Google前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的說法,人工智能對戰爭的影響可能與核武器的引入相似。
在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2016年成為政府國防創新委員會創始成員的施密特談到用最尖端的技術升級美國軍隊。
施密特的一些談話主題包括一傢名為Istari的初創公司,該公司利用機器學習和元空間來虛擬組裝和測試坦克等軍用車輛。他還談到他對物聯網式的廉價無人機網絡的設想,這些無人機可以作為一個單元無縫工作。
施密特說,五角大樓應該從俄羅斯的入侵中學習,學習烏克蘭如何通過快速行動和適應私營部門的技術來抵抗其更強大的入侵者,例如將商業無人機轉化為武器和3D打印備件--盡管星聯已經制止其SpaceX服務被軍事化。"讓我們想象一下,我們要建立一個更好的作戰系統,而完成這些的最主要工作隻是創建一個科技公司。"
"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可能是人工智能。愛因斯坦在20世紀30年代給羅斯福寫一封信,說有這種新技術--核武器--可以改變戰爭,顯然它做到。"施密特說:"我認為,[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自主性和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系統是如此強大。"
這位前Google首席執行官和Alphabet主席在過去十年中幫助將他對人工智能驅動的戰爭的看法帶入國防部。該機構領導人現在認為,這項技術將徹底改變軍事硬件、情報收集和後端軟件,幫助美國在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中獲勝。
將人工智能與核武器相提並論聽起來並不積極,即使施密特是從如何改變戰爭方式的角度進行比較的,而不是具有徹底毀滅的潛力。很多人相信人工智能可以用來做好事--英偉達老板黃仁勛稱ChatGPT是計算行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情--但隨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剛剛宣佈人工智能最近為其一架飛機飛行17個小時,許多人仍然擔心該技術在戰爭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