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定價異常艱難,雷軍表示產品上市初期,采購成本也非常高,定價上確實有些壓力,他很佩服特斯拉敢於逆勢漲價的勇氣。知情人士透露,小米SU7的定價工作已經完成,相比此前已經有3-5萬元的降幅,可以說是未上市先“降價”。
盧偉冰也稱小米汽車可能會有點貴,但他確信最終價格會讓人滿意。不難看出,小米汽車發佈前夕,官方已經在給我們做“價格較高”的心理工作。相比之下,大傢還是更喜歡吃瓜看爆料。
新車還未上市,內飾就被曝光出來。近日,有汽車媒體因提前泄露小米SU7內飾發佈致歉聲明。員工石某在未經公司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將內飾圖片轉發到同事李某,後李某擅自發佈到社交媒體,引發全網擴散傳播。至此,小米SU7裡外的秘密算是徹底揭開。
話說回來,雷軍強調SU7配置遠超特斯拉,小米SU7的內部是如何遠超Model 3的?
國產車內飾很難輸給特斯拉
小通認為,國產自主品牌很舍得在內飾用料上下功夫,常年拿特斯拉這一范本作為對比顯然是看菜下碟,打造內飾的能力已經到讓人絕對放心的地步。小米SU7也不例外,主流的環抱式智能座艙,符合“以人為本”的設計語言,小米已經拿捏到位。
目前曝光最多的仍然是米白色Nappa皮內飾,與黑色飾皮形成強烈對比,頂部可能采用中高端車型比較常見的麂皮,也就是所謂的“翻毛皮”材質。儀表屏為翻轉設計,這是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發佈會上帶來的一個“科技小彩蛋”。
有人認為SU7的整體內飾不夠高級,但在小通看來內飾設計好看與否還是個人主觀,新能源車的內飾盡可能簡約,一方面是控制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則是讓座艙的科技感、流線感更為突出,營造出與燃油車不一樣的風格。SU7車門扶手的設計倒是有些致敬Model 3的影子,整體樣式並不差,甚至還有些“老練”的感覺。
總之,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發佈會上用最簡單的話語強調,SU7的內飾和座椅“很高級,很舒服”。
和車外的門把手一樣,小米SU7保留一系列能夠物理控制的設備,中島提供空氣懸掛、電動尾翼、空調風力、溫度的物理撥鈕,還有傳統汽車的一鍵上下電,手套箱也提供物理的開關,這倒是眾多網友看好的一點。
近期備受爭議的後排空間,許多人認為一輛接近5米的C級轎車的後排不應該做得太緊湊。以小通的看法,SU7的3米軸距大部分讓給車頭和前排,整體造型強調運動而非舒適,留給第二排的空間較少是情理之中,這是小米SU7產品定位所決定,並非是技術上的缺陷。
從曝光圖看,SU7的後排至少比Model 3更大,地板純平充分體現小米汽車Modena平臺架構的集成度和優勢。換個角度想,SU7有充足的後備箱進深跟當前最大的前備箱,C級尺寸的優勢隻是體現在別的地方。
毫無疑問,雷軍對“配置遠超Model 3”的自信並非空穴來風,國產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轎車,內飾設計和做工普遍比同級別的傳統車型更強,質感拿捏很到位,有“以下犯上”的既視感。重視車內質感的消費群體,小通認為小米SU7自然是值得重點關註的。
標準硬件接口+米傢生態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發現,小米SU7中控屏周圍也有“彩蛋”,比如屏幕下方的一排物理按鍵。實際上這是小米針對汽車開發的一套Pin點拓展接口標準CarIoT,在SU7內預置多處接口。有這套標準,用戶可以在中控屏下方擴展物理按鍵,後排擴展顯示屏等。
根據SU7內飾曝光圖,我們還可以發現,中控屏的背部還能夠擴展手機支架等更多配件。原廠接口的好處就是裝上即用,自定義空間極高,基於開放的接口標準,未來必然能夠帶動第三方汽車配件的需求。
標準化硬件拓展接口並非新鮮事物,HUAWEI MagLink標準化接口、智己IM MAG磁吸拓展塢等標準化方案層出不窮。早年間愛馳U5也提供多處標準化接口,供車主自由加裝配件。有的可以讓平板電腦成為多屏娛樂協同的一部分,也有的給車上裝個小桌板包餃子,想象力幾乎無邊際。
賣配件也變成官方基於汽車“增收”的一種來源。
試想一下,在不需要對汽車做過多改裝的基礎上增加功能,多是一件美事,站在“創造需求”的角度來說確實很方便。但冷靜一想,標準化接口的出現更多是圍繞“擴展性”,並非為解決車輛功能上的殘缺,能為體驗加分,但沒有也不會造成影響。
比如手機支架,放在智能化較弱的燃油車上有一定的必要。小米SU7的車機本身具備類似多屏協同、應用流轉等能力,手機上的任務可以流轉到車機上操作,原則上已經不需要手機支架。由此能看出,想要打造一個能夠解決痛點的擴展生態並非易事,小米CarIoT自有優勢,光是增加物理按鍵,在小通看來已經足夠“殺手級”。
另一方面,軟件也是小米汽車的核心賣點,智能駕駛體驗暫且不說,車機交互一定是科技公司擅長的地方。小米SU7車機顯示能夠分為3個大區塊,支持導航、智駕、音樂、手機等多種窗口顯示,並且可以隨意調整每個窗口的位置和占比,大屏利用率十分可觀,流暢度大概率也會成為行業的T1級別。
車機打通小米手機以及米傢生態,意味著小米汽車也可以遠程控制米傢生態設備(空調、加濕器、空氣清新器等),以控制端的角色接入小米設備生態,想必這也算是“小米全傢桶”入手小米汽車的理由。站在生態科技的角度,小米SU7的賽道與市面上的同級轎車著實不太一樣。
務實的價格最得人心
小米汽車所攜帶的軟件交互、多設備生態屬性無疑是值得誇贊的,但“小米全傢桶”用戶不一定占多數,SU7最終要回歸到單個產品力去看。
100度電、三元鋰電池、寧德時代這三個“Buff”加在一起的電動汽車,均價都在40萬元左右。從雷軍的話語當中,小米SU7科技含量很高,絕不是單純的“組裝貨”,小米自研大壓鑄和各項自研技術,希望告訴消費者,它貴得有道理。
但如今市場競爭擺在面前,配置不差或者更占優勢的電動車型數不勝數,極氪007、001全系800V架構,周邊硬件水準堪稱良心,小米SU7的壓力源自於友商的步步緊逼。至於早期沒形成規模化效應,成本無法有效均攤,消費者並不在意廠商的壓力。
有說法稱小米SU7的價格區間將會落在26-33萬元,與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3 Performance類似,前者的綜合產品力確實遠超後者,擔任駕駛者之車的角色,又在智能座艙和舒適性上打造自己的長板。目前來看,大傢對小米SU7的定價評價不一,但定價過高的論調占據高位。既要守住小米高端品牌的門面,又要讓消費者覺得SU7物超所值,難度很高。
既然定價工作已經完成,官方一定是對最終的結果感到滿意,才會把小米SU7推出上市。對於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第一款產品成功與否還是太重要。
務實的價格最得人心,小米首款汽車打得如何,就看6天後的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