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超600顆:最遠航天器距地球4億公裡


在最新的央視新聞中,官方總結十年間中國航天的成績,揭示這十年來我國航天技術的巨大進步。據介紹,400公裡是地球到太空中近地軌道的距離,而在這片繁忙的區域中,最耀眼的就是中國空間站。

這個代表著當今航天領域最復雜、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正以每秒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繞地球飛行。

4億公裡,是地球到火星的距離。在這顆星球上,祝融號火星車已經行駛近2000米。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創造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十年間,我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數量超過600顆,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服務民生。

十年間,11為航天員進入太空,太空交匯對接從44小時縮短到7小時,而航天員駐留時間則從13天增加到6個月。

我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超600顆:最遠航天器距地球4億公裡

十年間,我國已圓滿完成月球探測的“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前月球背面的月兔二號已經在月球上度過45個月,累計行駛1200米,成為人類在月面工作最長的月球車。

十年間,從400公裡到4億公裡,這一近一遠的太空坐標,記錄著中國航天不斷創新的跨越之旅。


相關推薦

2024-07-17

據航天科技集團數據,中國在軌衛星數量已經超過900顆,位居世界第二位,在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服務千行百業、走進千傢萬戶。比如日前的洞庭湖決堤事件中,從堵口到排水,在抗洪救災的各個階段,衛星圖像信息都為救

2022-11-14

由波音公司建造的、無人駕駛的、可重復使用的、自主的航天器的確切目標和任務的長度都是高度保密的,盡管它也為美國宇航局和海軍研究實驗室等客戶攜帶一些開放的實驗物料OTV-6超越之前由OTV-5保持的780天的在軌記錄,引

2022-09-25

大部分近地軌道,將被兩個國傢占據。在衛星制造方面,我國也已經具有批量低成本生產的能力。1月19日,我國的銀河航天自研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從自主建設的衛星研發生產線下線,這批衛星出廠驗證國內衛星生產線的小規

2022-07-13

衛星,相當於一個天上的數據中轉站,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能夠極大地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並能減少地面站、測量船的數量,被稱為“衛星的衛星”。我國天鏈中繼衛星最主要的任

2022-11-13

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48次、449次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是我國空間站三艙建成後的首個來訪飛行器,首次與T”字構型組合體(含徑向停靠載人飛船)實施對接,對接目標達80噸量級。這也是我國首次在空間站有人駐留情況下實施

2022-10-24

理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說法,“球體”衛星星座項目包括運行在不同高度的多種衛星,具備衛星通信服務、對地觀測等不同功能,從而讓俄羅斯擁有“最現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監控系統”。22日發射的“斯基泰人-D”衛星質量不到200

2023-04-27

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三代北鬥衛星導航衛星系統已經投入使用3年,高德之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高德地圖調用的北鬥衛星日定位量超3000億次,已經超越GPS衛星成為主力。據2023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顯

2022-08-01

式入網。1994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啟動建設,28年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組織44次北鬥發射任務,利用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先後將4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成

2023-11-13

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持續貢獻中國力量。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射兩代四型21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9顆,形成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佈局。

2024-03-17

暫未回復置評請求。國傢偵察局去年表示計劃2033年前將在軌運行的間諜衛星數量增加三倍。

2022-07-13

衛星,相當於一個天上的數據中轉站,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能夠極大地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並能減少地面站、測量船的數量,被稱為“衛星的衛星”。我國天鏈中繼衛星最主要的任

2023-02-18

完全是靠意志力去修正這種感覺。而在20年之後的今天,我國神舟十五號正在空間站上執行任務,前幾天還剛剛完成一次出艙活動,該乘員組也是我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後第一次迎來的航天員。

2022-11-13

料電池、空間寬能譜高能粒子探測載荷等試驗項目。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26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49次飛行。

2022-08-09

探索、關鍵技術攻關,成功轉入在軌應用的新階段,開啟我國低軌星間激光通信系統在軌連續穩定工作的新局面,接下來研究團隊將繼續開展星間距離2500km和4500km的數據業務在軌示范。衛星激光通信技術是近年來發展非常快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