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阿姨多年來總感覺口幹,日均飲水量高達5升,但最近情況更加嚴重,每日需上廁所多達15次,夜間也不例外。同時,她還經歷易饑、多食、心悸、乏力等癥狀,但體重卻下降6斤。
進一步檢查發現,馮阿姨的尿比重明顯降低,尿濃縮功能下降,這提示她可能患有尿崩癥。
經過詳細的檢查和診斷,醫生發現馮阿姨所患的尿崩癥類型為中樞性尿崩癥,這是由於下丘腦或垂體分泌或儲存AVP不足造成的。根據這一診斷結果,醫生為馮阿姨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緩解她的癥狀並改善生活質量。
據悉,尿崩癥是一種由於下丘腦-神經垂體病變或腎臟病變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主要表現為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根據病因,尿崩癥可分為中樞性尿崩癥和腎性尿崩癥兩種類型。中樞性尿崩癥是由於下丘腦或垂體的病變導致抗利尿激素(又稱血管加壓素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腎性尿崩癥則是由於腎臟病變導致腎臟對抗利尿激素的反應缺陷引起的。
尿崩癥的癥狀包括尿量超過3L/d,口渴,多飲,以及尿液的低比重和低滲性質。患者的尿量可以在夜間顯著增加,導致頻繁起夜,影響睡眠質量。此外,尿崩癥患者還可能出現皮膚幹燥、少汗、唾液減少、便秘、失眠、頭痛、頭暈、心悸、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尿崩癥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並發癥,如頭痛、頭暈、記憶力衰退,甚至可能出現精神癥狀、昏迷和死亡。
對於尿崩癥的治療,首先需要確定其病因,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例如,對於中樞性尿崩癥,可以通過補充抗利尿激素或其類似物來治療。對於腎性尿崩癥,治療則更為復雜,可能需要針對腎臟病變進行治療。同時,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入和排尿習慣,以減輕癥狀並預防並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