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到處“造假”作弊,現在搞得OpenAI官方都坐不住。就在今天,OpenAI緊急發佈官方打假工具:基於GPT打造,打開網頁就能用。好傢夥,這豈不是真·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一經上線,那叫一個火爆,不少網友第一時間就沖過去測試。
然鵝,網友們一番試驗之下卻發現——
這官方工具,跟咱自己瞎猜效果也差不多啊???
官方出品,約等於瞎猜
有人給OpenAI這個新鑒別器投喂一小段文字,結果首次嘗試就翻車。
這位網友首先讓AI寫下一段文字,內容是評價莎士比亞的一個歷史劇角色,不過他向寫作AI特意給個提示:
請以人類的方式來寫,爭取逃過AI鑒別工具的火眼金睛。
結果沒想到,還真就騙過官方鑒別器。它看完給出回復:這“非常不可能是AI生成的”。
這個官方工具對文本內容的判定結果一共就5個等級:
非常不可能是AI生成的
不太可能是AI生成的
不清楚是不是AI生成的
可能是AI生成的
很可能是AI生成的
好傢夥,這不是和真實情況完全相反嘛,讓網友都蚌埠住:真是因吹斯汀…
還有人把ChatGPT生成的內容一字不改,直接拿給鑒定AI看。但鑒定AI依然懵圈兒:“不清楚是不是AI生成的”。
這位網友也隻好呵呵,並指出:
實際上,大傢用ChatGPT等AI生成文字後,並不會原封不動地直接用,一般還會手動修改一下,或者丟進quillbot.com等潤色工具裡加工,很可能導致鑒定AI更摸不著頭腦。
好吧,既然AI生成文字分不太清,那人類寫的東西能認出來嗎?
有人把自己之前在Hacker News上發表的大段評論(純手打)喂給鑒定AI,結果10次中有9次,AI都反饋說“不清楚是不是AI生成的”。
在網友們的一片吐槽聲中,量子位也忍不住親測一下這個AI到底行不行。
首先,我們先給它看段真人寫的文字,內容是一位華盛頓大學博士對Tensor Core的講解,這次AI並沒有失誤。
然後我們讓ChatGPT來講講Tensor Core,並特地要求它盡量用人類的語氣來寫,但還是被AI鑒定出來。
這樣看來,這個工具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至於這次是不是ChatGPT發揮失常,你不妨也來鑒定看看:
但其實吧,這回連OpenAI自己,用詞都顯得相當謹慎。
官方數據明明白白寫著,雖然這個新款打假工具比之前鑒定器都靠點譜,但其成功識別AI生成內容的概率,也僅為26%,還有9%的概率把人寫的文本當成AI寫的。
(這準確率似乎跟蒙答案也差不多……)
還用加粗文字昭告:我們這個鑒別器啊,它並不完全靠譜。
甚至還給自己這個新工具標個“半成品”的標簽。
嗯?這可不是OpenAI一直以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宣傳方式啊。
連自己傢都不敢吹,還急急忙忙把打假工具推出來,OpenAI又是為哪般?
ChatGPT應用泛濫
說到底,還是ChatGPT太能以假亂真。
要想從一堆材料裡精準地分辨哪些是AI生成,哪些是人類書寫,別說普通人,連專傢都有點力不從心。
Nature發文關註的一篇預印本論文就顯示:ChatGPT瞎寫的醫學摘要,甚至能把專業審稿人騙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給ChatGPT看50個來自TOP醫學期刊的論文標題。
然後,要求ChatGPT在完全不知道文章內容的情況下,根據標題和期刊風格寫摘要。
給出的提示是醬嬸的:
請在[鏈接]上以[期刊]格式,根據[標題]寫一篇科學摘要。
(這裡的鏈接實際上沒有意義,ChatGPT不聯網。)
為防止ChatGPT在訓練數據中見過這些個論文,研究人員還特地挑選的是在2022年11月下旬和12月出版的論文。因為根據OpenAI官方說法,ChatGPT僅掌握2021年9月以前的信息。
但就是這麼重重設卡,當研究人員把原文摘要和ChatGPT寫的假摘要一起拿去給人類科學傢“盲審”時,令他們細思極恐的情況還是出現:
ChatGPT憑空寫的摘要中,有32%成漏網之魚,審稿人壓根兒沒看出來是AI寫的。反倒是14%真摘要,被認定出自AI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還指出:
審稿人錯誤地將一部分真摘要歸類為ChatGPT生成結果,這表明他們在審稿時是保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的。
而在教育界,老師們也開始受不這種新型的“ChatGPT攻擊”。
美國的一項千人調查顯示,89%的受訪學生都用過ChatGPT寫傢庭作業。
連斯坦福這樣的頂級學府也未能避免。The Stanford Daily發現,已經有不少學生在期末考試中使用ChatGPT。
在受訪的4497名斯坦福學生中,有17%的受訪者表示,曾使用ChatGPT來協助他們完成秋季作業和考試。
其中又有5%的人,連編輯都沒編輯,直接把ChatGPT寫的東西給提交……
圖源:The Standford Daily
打不過,就ban掉。
紐約的公立學校就發佈禁令:禁止在學校設備和Wi-Fi中使用ChatGPT。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
雖然該工具可能快速提供問題的答案,但它無法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影響學生們的學業和終身成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早在OpenAI官方動手之前,第三方檢測工具就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大量關註。
比如華人小哥Edward Tian打造的GPTZero。
這兩天,他還推出一個“專門為教育工作者打造”的升級版GPTZeroX。上線一天,就迎來40萬訪問量和220萬服務請求。
OpenAI此前也和其他高校一起搞過一個名叫GPT-2 Output Detector的鑒別器,是基於RoBERTa打造的。
不過這些工具的鑒定能力也未必就比人類強。
前面提到的讓ChatGPT寫醫學論文摘要的那項研究,也用上GPT-2 Output Detector,結果顯示,其鑒別準確率為66%,略低於人類專傢的68%。
是魔高一尺,還是道高一丈?
由此看來,OpenAI急吼吼推出一個也不咋靠譜的AI鑒別工具,也不奇怪:
再不有點表示,外界的壓力扛不住啊。
但在評論區,還是有盲生毫不留情地指出華點:
你們是真沒想過,用這玩意兒反過來訓練大語言模型,以後AI生成的文本就更難被發現?
但不管怎麼說,OpenAI現在正在努力表現出給自己踩剎車的樣子。
除鑒別器,有消息提到,他們正在嘗試給AI生成內容加“水印”:
比如在ChatGPT生成文本時,在其中嵌入一個“不易察覺的隱秘信號”,以表明文本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