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回應建議:經典遊戲將重回Switch


近日,有任天堂的忠實小股東玩傢向官方提議,希望在Switch平臺上能夠玩到Wii U和GameCube(GC)的經典遊戲。

對此,任天堂官方表示,正對此進行考慮,希望玩傢們拭目以待。 如今,Switch回溯遊戲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任天堂的在線服務,玩傢可以直接遊玩官方優化版的原版經典遊戲。然而,目前這類遊戲多數是FC和SFC平臺上的老舊遊戲。另一種方式是官方進行重制或復刻經典Wii U和GC遊戲。至於能夠推出多少這類遊戲,還取決於任天堂的計劃安排。 根據任天堂官方的回應,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經典遊戲得到復刻或者重制。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些經典遊戲重回Switch平臺,為廣大玩傢帶來更多的樂趣。


相關推薦

2023-04-05

任天堂Switch的巨大成功表明,即便是掌機形態,隻要遊戲內容足夠有品質,同樣能成為大賣產品。這似乎越發觸動索尼的心,後者很可能要重回掌機市場。最近,先是爆料人Tom Henderson稱索尼有一款新硬件要出,隨後遊戲社區裡

2024-08-27

,隨後於去年12月8日成功登陸Nintendo Switch。對於這次登陸任天堂Switch平臺的《軒轅劍叁:雲和山的彼端》,遊戲在保持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的同時,對視覺效果進行全面的提升。遊戲中的角色和場景都經過重新繪制,看起來更加生

2023-04-05

為經典遊戲IP改編的影視作品,該電影由照明娛樂公司與任天堂共同制作。《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改編自任天堂發行的遊戲《超級馬力歐兄弟》,亞倫霍瓦斯&邁克爾傑勒尼克(《少年泰坦出擊》)執導,馬修福格爾(《小黃人2

2023-05-12

的遊戲,至今已經有45年的歷史,堪稱是電子遊戲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快科技5月12日消息,近日,谷歌召開I/O 2023開發者大會,在會上,谷歌宣佈,為紀念小蜜蜂”發佈45周年,將與太東合作,推出紀念性質的AR手遊《Space Inva

2023-03-21

可以留住記憶、留住時間,那麼這怎麼算是破費呢?按照任天堂的安排,3月27日,Wii U和3DS在線遊戲商店將關閉,這意味著包括《超級馬裡奧制造》《塞爾達傳說:風之杖HD》《火焰紋章:覺醒》《勇氣默示錄》等經典遊戲將紛

2023-01-06

1989年,任天堂發佈第一代便攜式遊戲機Game Boy,它的誕生奠定任天堂在掌機領域的絕對統治地位,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為暢銷的幾款遊戲機之一。今天,根據數據統計機構站vgchartz的消息,Switch的全球銷量已經超越Game Boy,成為

2024-11-27

快科技11月26日消息,今日,騰訊官方宣佈任天堂國行Switch將於2026年3月31日起至2026年5月15日,逐步停止Nintendo e商店和其他網絡相關運營服務。這意味,屆時遊戲將無法下載、遊戲無法聯機。今日,官方還發佈網絡服務運營調整

2023-10-14

傢吃一顆定心丸,他表示:無論您是在 Xbox、PlayStation、任天堂、PC 還是移動平臺上玩這些遊戲,您都將受到我們的熱烈歡迎,並且將一直受到歡迎。”這就意味著,動視暴雪的遊戲不會成為微軟或者Xbox主機的獨占,PS5、Switch、P

2023-02-23

是一臺在商業和口碑上都極度成功的遊戲主機,它不僅讓任天堂從WiiU失敗的低谷重回巔峰,更是成為不少人的第一款遊戲主機。但作為一款最早發售於2017年,且至今沒有任何提升性能的半代升級版的主機來說,Switch的性能早已

2024-02-17

多個消息來源稱,任天堂已經告知發行商其下一代主機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發佈。第三方遊戲公司最近獲悉,任天堂的下一代遊戲發佈時間將從2024年底推遲到2025年年初。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推遲發佈是為讓任天堂能夠為主機

2022-11-13

機的推銷力度。不過,從11月PS5和Switch的新作陣容來看,任天堂的第一方遊戲《寶可夢:朱/紫》,以及配套的限定版主機,很可能會幫助Switch重回第一。

2023-04-10

4月9日快科技獲悉,任天堂官方發佈公告,匯總13個導致Switch損壞的常見原因,便於用戶在日常使用中註意規避。任天堂表示,掉落在地板或地面上、放在沙發或椅子上、放在擠滿東西的背包遭到擠壓等,都可能導致Switch受到損

2023-04-30

快科技4月30日消息,據ESRB評級信息,兩款《古墓麗影》遊戲將登陸Switch平臺,這是一款包含兩款動作冒險遊戲的合集。雖然並沒有公佈合集所包含哪些遊戲,但猜測它們可能是《勞拉與光之守護者》和《勞拉和奧西裡斯神廟》

2024-03-04

我的培訓費”。日前,董明珠在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回應建議員工跳槽支付培訓費的說法。她表示這並非針對普通跳槽人,而是格力培養十年多的員工。董明珠認為,從技術、創新角度來說,企業培養應歸屬企業,而不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