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像一股清流,滋潤著經營者的心靈,讓他們回歸內心的清澈與安寧,尊重本心、利他之心,勤勉踏實,造福社會。8月30日傳來消息,教導企業進行“阿米巴”(小微組織)經營的日本知名企業傢稻盛和夫走,享年90歲,他把《活法》留給世界。
稻盛和夫是京瓷的創始人,與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一起,被稱為日本企業界的“經營四聖”。
他“敬天愛人”的經營哲學,以及阿米巴經營模式,在中國企業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倡導“人單合一”的小微組織經營模式,與阿米巴經營模式也有暗合之處。
在追求風口、投機主義盛行的商業社會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像一股清流,滋潤著經營者的心靈,讓他們回歸內心的清澈與安寧,尊重本心、利他之心,勤勉踏實,造福社會。
企業經營界的教父
稻盛和夫(1932年1月21日-2022年8月24日),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他27歲(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1984年)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傢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
稻盛和夫痛惜日本戰後以選擇聰明善辯型的人做領導為潮流,忽略道德規范和倫理標準,導致政界、商界醜聞頻發。他建議,領導者的選拔標準是德要高於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
稻盛和夫指出,熱愛是點燃工作激情的火把。無論什麼工作,隻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於所做之事的人。
1983年,京都的年輕企業傢們向稻盛和夫提出一個願望“給我們講解應該如何開展經營”。以此為契機,由25名成員組成的學習會“盛友塾”啟動,1989年更名為“盛和塾”,活動向日本全國擴大。在這裡,塾生們堅持不懈、如饑似渴地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即“企業傢的使命就是提高自己的心性,為實現員工的幸福,提升公司業績”。
一傳十,十傳百,盛和塾的名聲越來越大,有的塾生“強烈希望推薦給自己的熟人”,由此盛和塾的圈子不斷擴大。經過36年的發展,在2019年末日本盛和塾解散時,盛和塾的規模達到國內有56傢分塾、海外也有48傢分塾,塾生人數約達15000人。
年輕經營者在“盛和塾”,主要學習作為京瓷經營哲學核心的“阿米巴經營”(把企業分成若幹個名為“阿米巴”的小集團,進行獨立核算)和“稻盛哲學”(基於稻盛和夫的真實體驗和經驗、追求人性和社會貢獻的思考方式)。
2010年,當稻盛和夫就任經營破產的日本航空的會長時,塾生們自主地結成“JAL支援團”。不僅盛和塾的5500名塾生都寫鼓勵卡,每位塾生還讓100位朋友、員工、熟人也寫鼓勵卡,所以取名為55萬人支援團。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設立後,中國塾生人數也爆發式增長。2010年,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北京)報告會舉行。2012年刊發英文機關志《Seiwajyuku Journal》。
稻盛哲學的核心是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1975年首次訪華,之後他曾數度前往中國,並與中國建立深厚的友誼。1985年年初,為中日友好事業,以時任國務委員張勁夫為團長的中國政府要員組成的訪日團一行視察京瓷公司。在懇談會上,稻盛和夫就京瓷當時正在努力開發面向未來的新型能源——太陽能電池進行介紹,並當場表示有意向中國贈送一套“京瓷生產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張勁夫對這一建議非常感興趣,並在不久後促成日中雙方啟動這一項目。
此外,京瓷還向“日中長江文明學術聯合考察團”提供資金支持,在中國開展 “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等多項交流活動;於2001年創立“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基金”,資助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品學兼優、生活貧困的學生,為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學的學生提供獎學金。
稻盛和夫認為,中國在未來的持續發展過程中,急需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人才。基於這一想法而開展“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活動以及創辦“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基金”,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在培養人才方面為中國盡綿薄之力。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散財,行之有道。”稻盛和夫說:“這是利他之心的回報,為對方著想似乎傷害自己利益,但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稻盛和夫親身所經歷的經濟周期有很多回,但是憑借其膽識和遠見,反而使企業不斷在逆境中成長。
對於所謂蕭條,稻盛和夫認為,商業經營者實在沒有必要感到悲觀,有蕭條的時期,必然就有往上走的時候。在不景氣的時候,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要為未來做好準備,一定要有遠見,不要慌張,要忍耐。不妨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認真思考自己的產品、服務和市場,針對可能的研發、細分市場進行準備。每次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稻盛和夫都會專註於研發,去探究各種新業務、新產品的可能性,KDDI便是他在不景氣的時期所創立的新業務。
稻盛和夫提出一個“人生方程式”,即“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也就是說,人生、事業的結果是由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這三個要素所決定的。所謂能力,是指才能或智能等先天性的資質;所謂熱情,是指努力的意願或熱心等後天的努力;思考方式是指哲學、思想、倫理觀等生活的姿態等人格因素。“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因為能力和熱情隻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考方式可以從負100分到正100分為止。”
與員工共享利益的“活法”
稻盛和夫在51年的經營生涯中,一手創造兩傢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KDDI,卻在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員工,自己皈依佛門,轉而去追求心智提高。他認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有這樣的超脫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擁有俯瞰人生的視野。
他在著作《人為什麼活著》中指出:“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種磨難。有人成功,覺得自己不得,態度變得令人討厭,表示其人格墮落;有人成功,領悟到隻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勝利者,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利用機會,磨煉出純凈美麗的心靈”。
稻盛和夫曾經把經營成功概括為,“現場有神靈”和“答案永遠在現場”。他真正意識到公司成敗與全員的密切相關。在他看來,公司運營的第一目標,不是為股東利潤,也不是為客戶利益,而是為公司員工及其傢屬的幸福。
他堅信,一個公司無論規模多麼大,隻要建立起員工心有所屬的平臺,就可以釋放全體員工的潛力,公司就可以持續擁有競爭力。正是窺見到這個秘密,他在京瓷搞1000多個“變形蟲”(阿米巴)組織,最大限度地取消官僚層級,最大限度地讓每個人貼近工作現場,釋放他們的活力。
稻盛和夫是真正活明白的人。1997年6月,在一次身體檢查中,醫生告訴他已經患上胃癌。他一點沒有恐懼,隻是淡淡地回應:“喔,是癌癥嗎?”他聽完醫生的宣告,沒事兒似的,繼續搭乘新幹線火車到本州島西側的岡山縣去對一批中小企業的企業傢做演講,然後又跟一些學員喝點酒交流意見,直到深夜才回傢,和平常一樣上床休息睡覺。
完成手術的兩個月後,他宣佈退居二線,隻擔任名譽會長,並正式皈依佛門。此後,稻盛和夫將大部分時間用於慈善事業和到世界各地演講。這位商界中的哲學傢的希望是,讓更多的人解京瓷哲學,將仁愛、利他和回報社會的經營哲學進行到底。稻盛和夫知道自己是個少數派。他說:“當人們問為何京瓷能夠一直保持成功?我總是這樣回答:是由於它有堅定的經營哲學,並將之與員工共享。”
在拜金主義肆虐的今天,到處充斥著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人們對正義傳統的蛻化無動於衷,對良知和靈魂的淪喪日趨麻木。稻盛和夫的敬天愛人、慎言篤行,築起一座精神山脈,正可以給渴求的靈魂以甘露、陽光和力量。
稻盛和夫有20多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活法》。2022年8月24日上午8時25分,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傢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歲。而他的《活法》將在世上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