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傢解答為什麼今年叫“甲辰龍年”:源於我國古代幹支紀年法


快科技2月13日消息,今年是龍年,但是很多說法都會提到甲辰龍年”,很多網友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叫。

據中國天文學會會員介紹,不論是剛剛過去的癸卯年還是如約而至的甲辰年,都與我國古代使用的幹支紀年法有關,它是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幹支紀年法具體起源年代難以考證,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就已發現大量的幹支記錄。

十天幹”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組成,十二地支”由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

幹支就是把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

例如,把天幹的第一個甲”字和地支的第一個子”配合成甲子”,把天幹的第二個乙”字和地支的第二個醜”配合成乙醜”,依次類推。

當十個天幹輪完一遍,第一輪的地支戌”和亥”沒配完,這時再從甲”開始,繼續與沒配完的地支相配,共60對。

從甲子”到癸亥”為一周,又稱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使用。

為便於記憶,古人還采用十二生肖來形象化表達十二地支”。如古人把辰時(上午7時至9時)稱為龍時”,因此就用辰”代表生肖龍,所以甲辰年又稱龍年”。


相關推薦

2024-04-08

獨特而有趣的現象,源於傳統幹支和生肖紀法的應用。在今年的日歷中,這樣的特殊時刻共會出現三次,分別是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清晨7點至9點。其實,所謂的“龍月”、“龍日”、“龍時”就是傳統農歷中的“辰月”

2024-05-04

眾多網友的關註。在今早7點至9點的時間段內,我們迎來今年第三個備受矚目的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一現象源自於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及生肖紀法,通過這種古老的方式記錄時間,產生令人稱奇的巧合。中國古代的歷法中

2024-02-11

這個龍年共有354天,比剛剛過去的農歷癸卯兔年少30天。專傢解釋稱,甲辰年和癸卯年是農歷年份。農歷是我國的傳統歷法,是兼顧月球繞地球運行周期和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而制定的,是一種陰陽合歷。農歷月是按月亮盈虧圓

2023-04-02

4月1日消息,今天是愚人節,話題羅翔解答人為什麼要過愚人節”上熱搜榜。據悉,羅翔在一次節目中解釋,人過愚人節不是為愚弄別人,是接受別人的愚弄。要承認你是愚蠢的,你是有限的。你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你的一

2024-02-15

農歷新年,是甲辰龍年。龍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條飛騰的巨龍。從甲骨文中的“龍”字,到今天的漢字“龍”,這個字經歷怎樣的演變過程?甲骨文中的龍,頭角崢嶸,龍須飄揚,好似騰空而起,正是

2023-01-19

除夕,1月22日是春節,這三個日子“喜相連”。天文科普專傢表示,在21世紀這100年中,這種巧合僅有5次。在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1月20日的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嚴冬即將結束,春天就要到來。1月21日,臘月三十,

2024-02-23

快科技2月22日消息,2月24日,正月十五元宵節,天文科普專傢表示,這輪元宵月不僅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還是今年最小滿月”。元宵節與最小滿月的相遇,本世紀也僅有兩次,上一次出現元宵節 年度最小滿月”還是在1962年2

2024-02-24

逢年度最小滿月。公歷年有12個或13個滿月,今天這次是今年最小的,也就是月球距離出現在遠地點附近。元宵節遇見年度最小滿月上一次還是1962年2月19日,下一次要等到2086年2月28日。今年最大的滿月則是九月十五(10月17日)。三

2022-08-17

些虛擬電廠、超臨界發電、風能、光伏等概念股漲幅,有專傢表示,推進建築光伏一體化、公共建築電氣化和智能微電網的發展是實現城鄉建築領域碳達峰的重要措施。由於我國新增公共建築、廠房等面積大,BIPV和儲能的市場

2022-10-02

流通信市場,勢必會帶來一波“更快更強”的發展。通信專傢馬繼華就表示,“手機直連衛星是未來趨勢,而且會是低、高軌道都可以連接,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但還需要一個不斷升級換代進化的過程。”但目前依舊面臨上遊

2024-04-07

80後90後們,小時候的快樂,你們都記得吧?打遊戲、吃棒冰、看聖鬥士和美少女。那小時候的痛苦呢?比如……你生病的時候?那時候傢裡的藥箱裡,總能變出來一些花裡胡哨的藥物,被爸媽哄著騙著捏著鼻子吃下去,不一會

2024-01-15

並變成三個光球,整個過程無聲無息。對於這一現象,有專傢表示,這些不明飛行物很可能是我國境內發射的人造飛行器的尾跡。當高空陽光照射到這些飛行器的尾氣時,便形成網友們所看到的景象。這種現象在去年4月也曾出

2023-05-21

5月21日消息,我國深海考古又有重大進展!國傢文物局今日在三亞宣佈,我國首次在深海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據央視新聞報道,日前,國傢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進行第一次考古調查,在沉

2022-07-23

白鱘體型碩大,遊速迅疾,有“中國淡水魚之王”的稱號。“最後一次見到白鱘,是2003年1月24日。”7月2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在電話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