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頓警察局(EPS)於本周二分享一張通緝令,但重點是通緝令上的照片(現已刪除)並非是通過可靠的線索或者內部檔案調取獲得的,而是通過嫌犯遺留在犯罪現場的DNA生成出來的。通過DNA生成面部信息並非首次應用,早在2019年的性侵案中就幫助警方識別嫌疑人。
EPS 本次發佈的通緝令是通過案件中的 DNA 證據,並由一傢名為 Parabon NanoLabs 的公司創造一個年輕黑人的形象。合成圖像沒有考慮嫌疑人的年齡、BMI 或環境因素,如面部毛發、紋身和疤痕。
EPS隨後在其網站和包括Twitter在內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向公眾發佈這張圖片,聲稱這是“在所有調查途徑都用盡後的最後手段”。
對此,一些隱私專傢認為 EPS 制作和分享這張圖片的決定是極其有害的,這引發一系列問題:人們對用於法醫調查的 DNA 表型的種族偏見以及調查人員能夠搜索到的 DNA 數據庫的隱私侵犯等等。
針對 EPS 的圖片推文,許多隱私和刑事司法專傢對警察部門的不負責任回應表示憤慨。電子隱私信息中心的全球隱私顧問 Callie Schroeder 轉發這條推文,質疑該圖像的實用性:“如果你看到這條消息,你會如何思考?或許你會懷疑看到的每個身高 5 英尺 4 英寸的黑人?……這不是建議,絕對不要那樣做”。
該案的受害者對嫌疑人的描述有限,“將他描述為 5 英尺 4 英寸”,戴著黑色無邊帽、褲子和毛衣或連帽衫”,並且“有口音”,使他的輪廓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