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段女子去逛商場遭遇各種“刺客”的視頻引發瞭網友的熱議。視頻中的女子先讓工作人員幫她選瞭兩個水蜜桃,等結賬時發現兩個桃子居然要92元。隨後女子壯著膽子要瞭一份沙拉,結果結賬時看到價格頓時心塞瞭。最後女子又買瞭6顆話梅結賬時要她128,女子趕忙拿掉一顆,結果還是收瞭108.8元。
有網友看到這一幕後表示,自己跑去高價超市拍視頻然後說貴,這種多少存在歧義,不過類似情況也會減少發生,相關規定已經執行。
明碼標價的市場規則再度細化。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7月1日起施行,其中要求,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明碼標價,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在經營者不得實施的七種典型價格欺詐行為中,包括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規定有關明碼標價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進行處罰。
據北京商報報道稱,令更多消費者煩惱的是,像雪糕這樣的“刺客”並不少見。據報道,近日,一名消費者逛商場時請店員挑瞭兩個水蜜桃,以為最多花二三十元,卻被告知要付92元。
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吐槽,麻辣香鍋的價格如同未解之謎,而且叫外賣比到店裡吃要貴;商場的話梅果幹隨便稱一點,動輒就要上百元……雪糕價格“拆盲盒”,各類商品現“刺客”,這些價格亂象足以說明,雖然早有明碼標價的法律法規,但違規行為仍舊大行其道。
雪糕價格遮遮掩掩,讓消費者不小心就掉進坑裡;另有一些商品,表面上明碼標價,但是明碼“虛價”,有的傢具標價上萬,有的服裝標價數千,價格水分畸高;近年來,像618、雙十一期間,總有電商先漲價後促銷,價格貓膩層出不窮。不能明碼實價,明碼標價淪為幌子,同樣值得警惕。
明碼標價的新規,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不僅有利於加強商傢的價格行為自律,也能助力更多消費者維護知情權,從而促進市場公平交易和良性發展。其實,各類商品“刺客”價格不透明,短期看是刺向消費者的一刀,其實也刺向商傢自身的信譽和口碑,不僅會失去消費者的長久信任,而且還要付出法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