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神器,告別昂貴電費”……寒冬時節,不少消費者會在傢中使用取暖設備,耗電量較大。為此,一些網紅節電器又火。近日,記者瀏覽多傢電商平臺發現,不少商傢售賣各類節電器,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聲稱節電效果可達30%~45%。然而,有消費者表示,“用1個月,電費不少反多,妥妥的智商稅。”
記者在一傢銷量超3萬單的店鋪下單一個價格為36.6元的節電器,商傢表示其原理為:通過優化電壓,平衡電流回收電路中的電流損耗,根據電器能耗自動調節電流大小,提升功率來達到節電效果,通常1個月後可看到效果。
到貨後,記者發現,產品外包裝均為英文,節電器本身未印有任何規格信息,隻有隨包裝附帶的規格信息貼紙,上面標有CE認證、FCC認證兩項國際認證,但沒有3C認證標識(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記者致電生產廠傢深圳某節能科技公司咨詢,對方表示有問題找商傢,隨後掛斷電話。
從業10多年的電工張師傅拆解發現,節電器內部構造有些簡陋,隻有一個電容加一塊簡易電路板,成本隻要幾元錢。張師傅表示,電容能夠穩定電壓,減少無功功率損耗,但並不會改變有功功率,而電網公司對傢庭用電隻按照有功功率的消耗來收取電費,因此所謂的節電器並不能節省電費。
“不推薦傢庭用戶使用節電器,長時間使用不僅會耗電,最重要的是存在安全隱患,不達標的電容有爆炸的危險。”張師傅說,工廠等使用的節電器為“電容補償裝置”,不僅元件復雜,造價也比較昂貴。
實際上,這種網紅節電器早在2007年就被媒體曝光是騙局,多地電力部門也曾多次發文提醒。科普博主謝建國近年來拆解不少市面上的節電器。“每年都會變新款式,但實際內部構造都是二極管、電阻和LED燈,所謂的升級芯片其實就是個黑點,拆開後什麼都沒有。”
記者註意到,上述產品的購買評價多數為好評,但有消費者質疑好評是“刷”出來的:“當天就追評,一看就知道是托。”還有買傢反饋:“已經用3個多月,一點效果都沒有,開始說100天內無效包退,現在商傢根本不理人。”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趙良善律師表示,電商平臺宣傳的產品效能與實際使用效能不符,依據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規定,涉嫌虛假宣傳,將面臨市場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此類涉嫌虛假宣傳行為的查處力度,督促電商平臺切實肩負起責任,該下架的下架,該規范的規范。